謝翠蓮
現(xiàn)代教師的責任似乎在不斷增加,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要處理不同種類的問題、應對各式各樣的學生,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正常班級里都有一些“問題學生”?!皢栴}學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點、學習上有困難、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我們當班主任的知道,目前在農(nóng)村中小學校,“問題學生”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留守學生”,因此,在目前“留守兒童”占了我們農(nóng)村中小學校在校生的絕大多數(shù)的背景下,重提“問題學生”的轉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然而,現(xiàn)實的情形是,教師教育正常學生得心應手,面對這些學生往往措手不及,或者束手無策。下面就談談我教育留守兒童的一些新得:
“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對于一些調皮的孩子來說,就像脫韁的野馬。于是,鄉(xiāng)村的馬路邊多了一個打架鬧事的小孩子,夜晚的街燈下多了一個小孩溜達。結果,這些孩子思想變壞了,成績下降了。幾年前,有一部電影叫《留守孩子》,影片的高潮是“留守孩子”讀信,剛剛被網(wǎng)吧老板打了的王小福,傾吐了對長期不在身邊的父母的怨恨:“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我恨你們,你們一走就是兩年,一回來把我打一頓,走時候扔點錢。我學習不好的時候你們在哪?我生病的時候你們在哪?有人欺負我的時候你們在哪?有人打我的時候……我恨你們寄回來的錢,你們出去掙錢,把我變成孤兒、野種,叫我被人打,有爹媽沒爹媽一個樣,不如靠我自己。爸,媽,我跟沒人管的仙人掌一樣,混身長滿刺,長的難看,扎人!”
做好這一問題群體的教育輔導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之一,也是衡量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個人認為,在張揚學生個性、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引導促進“問題學生”的成長,就需要教師用“心”交換:
一、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倍加關愛每一位問題學生
一般的“問題學生”和教師的感情比較疏遠。為此,教師必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給予全心的呵護,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一份關愛,少一些怨恨和責難,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化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排除他們的戒備心理,讓他們能與教師同學的感情融洽起來。“親其師,信其道”,在心理激勵中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效應,使他們遇到問題會毫不隱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我班陳慧瑩,父親外出打工,母親離異,爺爺去世,奶奶在這個家是頂梁柱,為了生計成天忙著采茶,對于她的成長是愛莫能助。她經(jīng)常愛打小朋友和同學,班上的同學都不和她玩,所以我有時安排幾個乖巧的學生與她接近,主動幫助她,同時我常常找她談心,讓她感到自己的責任,所以更應該振作精神,樂觀開朗,自強自立。慢慢地,當她遇到困難時,能主動與老師和同學傾訴,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向我老師好友敞開,人開朗了許多,有了熱情和自信,學習成績逐漸上升。
二、更新評價觀念,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挖掘他們的積極因素
好與差是相比較而言的,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評價問題學生。成績差并不等于就不可以教好,習慣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成績差并不等于未來的人生就差。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亮點,只要他比以前取得了些許進步,就要毫不吝嗇地予以表揚和鼓勵。對于后進生來說,表揚和鼓勵是稀罕的,也是十分在乎的。表揚和鼓勵是后進生不斷取得進步的加速器、催化劑。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惫湃嗽疲骸敖陶咭?,長善而救其失才也?!焙筮M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他們最初也是同其他學生一樣,也有長處和積極因素,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也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抓住他們的積極因素和“閃光點”,改變他們的心理狀況,激勵他們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其發(fā)揚光大,變成“問題學生”轉化的起點,讓“問題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的機會,給他們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引導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他們獲得了一點點的成功,都要鼓勵,使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排除自卑的心理。比如學習后進的,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他在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或許有特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的加以表揚;如我謝素婷,文化課成績很差,但美術方面有特長,班里出黑板報讓她畫插圖,有時學校出黑板報也找她畫刊頭。因此,她有了自信,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從而也激發(fā)出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罢{皮型”的學生,大多是壞習慣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從而最終導致成績較差,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卻良莠不齊,很有個性特點,如:精力旺盛,機靈、好奇、好動、耍小聰明、好出風頭、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等。教育他們的關鍵是疏導、遷移,促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學習上去。如我班學生翁鋮俊,只要其他同學不愿去擦黑板、提水,他都主動去,扛著大桶水,從廁所到班級,他感到很高興,因為給同學們辦了好事。“遲鈍型”的學生,通常智力不行,自卑感較重,對他們必須教給其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隙ū頁P問題學生,滿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為轉化創(chuàng)造契機。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jīng)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弊鳛榘嘀魅危欢ㄒ朴诎l(fā)掘孩子的亮點,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為他們“點亮心中的明燈吧!”
三、尊重問題學生,消除其逆反心理
有過錯的學生由于擔心受到或曾經(jīng)受到人們的嚴厲指責與嘲笑,往往比較“心虛”、“敏感”、“有戒心”、“有敵意”,常常主觀認為教師偏心,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會“迫害”自己,以至于對真正關心他們的教師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態(tài)度。作為班主任如何才能消除學生的“對抗逆反”心理呢?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指出“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鋒,那就是個人的自尊心。”教育者應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問題學生”學生的人格,耐心地教育指導他們,熱心地幫助他們,即使批評也要注意“藝術性”,甚至加以策略性地“包庇”,如同在藥片的表面涂上一層糖衣,做到良藥不苦口,這樣才能消除“問題學生”的逆反心理,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并且從內心對教師產(chǎn)生好感、信任和尊敬,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并進一步產(chǎn)生良好的雙向反饋,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促進其成才。總之,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教育者必須尊重他們愛護他們,使他們像好學生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教育工作者教育留守兒童要“信心、童心、細心、耐心再加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