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英語老師,從教三十多年。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然用傳統(tǒng)的“勺子式”教學模式,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他們對英語不會感興趣,所以更不用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今,中學英語教學質量欠佳,也許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更需要。怎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這就需要融趣味教學于英語教學中。我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構建融洽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選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激起學生興趣,使其學得積極、學得愉快,提高效率。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體,作為矛盾的教師和學生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重要。如果他們對老師有好感,他們就會對老師的課感興趣,特別注意,愿意努力學習,花大時間學習這門課,成績會提高。相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個老師,就不喜歡他所教的課,因此成績下降。所以,教師要成為學生喜歡的人。怎樣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呢?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歡樂和悲傷、情緒變化,并與學生進行融合,始終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讓我們在學生的眼中不光是老師,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朋友。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調的教學方法是枯燥的。再好的方法,經(jīng)常使用也會失去它的吸引力。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按照內容的不同,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大量的精力,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尋找。比如說詞匯教學,很簡單,但真正教快、教好,讓學生很快記住,這不是每個老師都可以做到的。有的老師照本宣科,一個一個地讀,依次讀完就過去了。但也有老師把他們做成卡片,讓學生看漢語意思讀反面的英語單詞,并且看誰記得多,通過游戲,分組進行比賽,這樣的游戲使學生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牢,還鍛煉了學生的反應靈敏能力。兩種做法,兩種結果,前者枯燥乏味,后者其樂融融。教單詞時,我們也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學dustbin時,我就指著教室里的垃圾箱問:“Whatsthis?再重復幾遍,dustbin,dustbin,dustbin,然后把dustbin寫在黑板上,這樣垃圾箱的音形意就深深印在學生的腦子里了,以后學生看到垃圾箱就會脫口而出dustbin,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媒介。文本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風格和內容,在不同的階段,運用模擬對話,發(fā)揮作用,這樣學生學習有興趣,自然教學效果好。
三、多用鼓勵性的語言
課堂上,有些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學習情緒不高,而且不愿回答老師的提問。我們老師應多用些鼓勵的話語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另外,選擇一些較容易的題目讓他們來回答,并且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他們對英語感興趣,想學英語。
四、內外結合
英語教學每周安排五到六節(jié)課,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應該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繼續(xù),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M織。比如,由教師或課代表組織活動,有目的地培養(yǎng)骨干,開展英語比賽、音樂會、表演、演講比賽、單詞聽寫競賽、現(xiàn)場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既可各班進行,又可在同年級進行。其目的是豐富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課內外教學互相結合、相得益彰。
總之,英語的教法許許多多,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我認為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主要目的。學生的興趣有了,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就自然愿意學英語了,學習成績也就提高了。這就是我們老師最大的欣慰。
參考文獻:
劉霞.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