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英
【摘要】科學是人類文明的基石,而小學科學則是對青少年科學素質(zhì)養(yǎng)成的關鍵。在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改革的過程中,大量的實踐表明“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課堂才是最有效率的課堂”。如何弱化傳統(tǒng)教學老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逐漸凸顯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將通過對小學科學課堂上所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分析,仔細地講解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效率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教學 問題 有效性策略
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相信課前的充分準備產(chǎn)生的效果是課堂講述所不能匹及的。但是現(xiàn)在隨著廣大家長對升學率的過分追求,像小學科學課程這些非主流的課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學校也為了自身的發(fā)展,限制了這類課程的發(fā)展。往往是由其他課程的老師代科學課程。這樣一來,老師分不出更多的精力來備課,直接導致了備課的不充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往往會照本宣科,將原本屬于學生的課堂變得平淡無奇,使教學的質(zhì)量得不到保障。
(二)課堂探究秩序混亂
在小學科學課上,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探究。由于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普遍偏低,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充分的指導。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對課堂評價的標準往往是講了多少內(nèi)容,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真正的掌握。在課堂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則完全地脫離課堂,沒有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探究的過程混論無序。使這樣一個原本很有益的環(huán)節(jié)成為了形式主義的犧牲品。因此,老師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在弱化自己角色的同時,將自己隱藏在學生當中。并在適當?shù)臅r機提出指導,使探究過程變得有序。
(三)課外拓展無效果
科學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一門課程。過于注重理論的傳授或者是脫離理論的實踐,都會在科學之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來珍貴的課外拓展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寶貴的課外拓展流產(chǎn)。學校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忽視了老師在課外拓展過程中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那些樂于動手和對科學充滿好奇的學生才會得到真正的鍛煉。
二、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積極有效落實課前準備工作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備課,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老師在備課的同時,應將傳授的主體帶入自己的備課結構中。通過設計豐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每個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的步驟當中。而且在教學材料的采集方面,也應該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著重采集那些小學生感興趣的卡通故事和通俗易懂的科學常識故事來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材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之后,老師應該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由于小學生對外界的各種事物都會感到好奇,老師就應該做出面對千奇百怪問題的預案。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解決,使課堂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有效指導課堂教學
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課堂肯定會引起大家學習的興趣。老師應該通過實踐教學對自己不斷的鍛煉,使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始終能夠營造一種歡樂和諧的的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之上,老師要通過多彩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尤其是在課堂的探究過程中,老師要放下身段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使探究過程變得豐富活躍,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三)有效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1.分組要科學合理
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最常引用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分組討論。然而分組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對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分組時老師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學生之間能力和性格差異,使組內(nèi)的每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干,使小組之間又可以形成競爭。從而起到分組教學所應有的作用。在此過程當中還要對學生進行提醒,讓大家明白組內(nèi)的同學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科學的課堂上也能讓同學們學習到做人的道理。
2.明確合作學習的方法
科學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在科學課上同學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以及單個學生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是很多的。而單個的學生又是無法獨自完成課堂任務。這時進行團隊協(xié)作就顯得十分必要。但是如果老師放任大家進行組隊,就會導致分組的雜亂無章。然而雜亂無章的組隊合作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會拖累整個教學的進度。所以老師就應該在分組之前對合學習的方法對大家進行傳授。使大家能夠明確分工合作以及個人在組內(nèi)的角色。在分組學習進行的過程中,老師要進行指導,對膽怯的同學進行鼓勵。使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合作的過程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讓更多的同學了解到合作的樂趣。
3.真正落實課外拓展研究活動
課外教學做為科學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應該得到老師更多的重視。在初期的組織過程當中,老師應該考慮到小學普遍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于小學教學的實踐項目。并且盡量做到活動過程的可操作性。然后,在后期評判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對所有完成的項目不要輕易否定,在正反兩方面充分的分析問題。對學生進行更多的鼓勵和夸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對科學課的熱情。通過以上具體的操作,使課外探究活動不再作為科學課教學的附屬,使這個有益的教學過程得到真正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11):177
[2]張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8):183-183
[3]邵發(fā)仙,周朝勇,唐小為等.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材料開發(fā)與利用研究[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