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亮
【摘 要】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初中體育教學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創(chuàng)新。分層教學強調的是因材施教、因需指導、因層評價和動態(tài)組合,可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初中學生的潛能,利于促進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利于幫助初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更好的實現(xiàn)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進而更好實現(xiàn)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體育;分層次教學;教學分析;經(jīng)驗體會
分層次教學是依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針對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得的教學方法。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就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探索新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是依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服務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一、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中的含義
在體育教學中,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體育素養(yǎng)及個體心理傾向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基本目標、中等目標、發(fā)展目標,以此來完成體育教學計劃的教學方法稱為分層次教學法。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課程比小學時增加了幾個新鮮科目(如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這些都列入中招升學考試內容,因此相對學生來說課業(yè)既復雜又繁重。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與學習壓力,嚴重挑戰(zhàn)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輔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以及生理,體育教學責任重大。初中學生個體發(fā)育程度不一,心理素質水平不一,興趣愛好不一,而分層教學強調的是因材施教、因需指導、因層評價和動態(tài)組合,與初中體育教學要求極度符合。所以,分層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是非常之重要的。
二、劃分合理的教學層次
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的初始階段,受生長發(fā)育速度、先天遺傳因素和后天培養(yǎng)的影響,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運動素質、智力水平、認知能力、興趣愛好、體育實踐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教學層次的劃分要合理、準確。
(1)劃分教學層次的方法: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兩公斤實心球前拋、立定跳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的身體素質測試。按三項總成績將每個教學班的男女學生各分成三大層次,六個小組。第一、二小組為第一層次,是身體素質最好的學生;第三、四小組為第二層次,是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第五、六小組為第三層次,是身體發(fā)育晚、身體素質差、瘦、弱、病,特體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我們明確了分層次教學的意義,就是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2)激勵學生勇于進步的方法:目前的層次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規(guī)定兩個月進行一次身體素質測驗,再根據(jù)新的成績,劃分新的教學層次和小組。實踐證明,劃分教學層次以后,學生們學習、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由于每個小組只有4―5人,練習的量和密度也有所增加,他們在一起練和比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趕超的是比他們強的同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
三、分層次教學的實踐
1.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第一層次學生的目標是發(fā)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培養(yǎng)健壯體魄,發(fā)展志趣特長和個性,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第二層次學生的目標是發(fā)展基本活動能力,掌握所學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我們制定的目標是發(fā)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體正常發(fā)育,培養(yǎng)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yǎng)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根據(jù)不同年級的教材內容,我們要求第一層次的學生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并在實踐活動中自如運用;要求第二層次的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通過多練,提高成績;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我們適當降低動作要求或減緩教材內容的難度,通過多練,基本掌握動作技術,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感受成功體育的快樂。教師要全面了解所教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高、體重、年齡、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智力水平、心理素質以及性格、愛好等方面的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有的放矢,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2.根據(jù)相應的教材要求,設立不同層次的階段鍛煉目標
為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熱情,我們根據(jù)每一階段的教學內容,設立相應的鍛煉目標,讓第一層次的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讓第二層次的學生奮力追趕,讓第三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
3.在教學方法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區(qū)別對待
第一層次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在技術上嚴要求,成績上高標準,以引導他們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例如在籃球比賽中多安排半場籃球比賽,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并要求他們在比賽中做出假動作、傳切等沒有學過的動作。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激勵他們在掌握技術上下功夫,安排他們在跑、跳和球類項目中與第一層次的學生同場競技,使他們在競爭中成長。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安排富有趣味性的練習調動他們的練習熱情。例如,在1000米跑練習中,讓第五、六小組的同學站在800米的起跑線上,其他同學站在1000米起跑線上進行,使他們有可能與速度最快的同學同時跑過終點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前拋實心球練習中,除安排第三層次的學生練習前拋實心球外,還安排背拋實心球,以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在籃球教學中,安排他們進行一手控球,一手搶球的練習,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同時給予心理上的鼓勵、技術上的指導。對于達到目標的同學,讓他們提前進入下一個教學內容的練習,以鼓勵還沒有達到目標的同學刻苦練習,通過多練來提高成績。
4.利用課外活動課,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我們改變課外活動課全年級上的慣例,變集體活動為分班進行,這樣教師面對的只有一個班的學生,就有更多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在課外活動課上,我們主要安排學生連續(xù)跳、舉重、耐力跑等素質練習。我們克服訓練器材不足的困難,自己動手制作了許多小杠鈴,以提高訓練密度,要求同學們認真參與、刻苦練習、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四、結語
通過分層次教學的探索,我們較深入地掌握了適應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既加強了體育教師與學生、班主任、家長的溝通,又使學生掌握了多種強身健體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的健身意識得到提高,有助于養(yǎng)成終生體育的良好習慣。
初中體育中的分層教學,教學的目的性更強,針對性更強,趣味性更強,學生可接受度更高,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傊?,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樹立學生學習體育的信心,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發(fā)展,激發(fā)他們體育終生學習的源動力。
參考文獻:
[1]張益增,單濤.構建高校分層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和健康理論課程教學體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03).
[2]山美娟.“分層次互動”教學對高校健美操選課生自信心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19(8):52-53.
[3]韓大勇.高校冰上課分層次教學的實驗研究[J].冰雪運動,2011,33(06):66-69.
[4]江明世.對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6):44-45.
[5]石玉.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網(wǎng)球專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為例[J].運動,2014(06):44-45.
[6]吳曉陽.普通高校體育課實施分層教學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09):115-120.
[7]陶磊.分層次教學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7):158-159.
[8]唐擁軍.分層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1,26(04):106-108.
[9]趙曉坤.體育教學中分層次遞進教學模式探索[J].民營科技,20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