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思思
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生只有學好語文,才有可能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所以,語文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為此,我結合自身語文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語文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矛盾。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材料數(shù)量與記憶保持量成反比,也就是說學習材料過多,不僅會增加記憶難度,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秾W記》認為不超過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才是有效的,這種看法很明智。少則得,多則惑,可見教學內(nèi)容的多與少就是一對矛盾,講課必須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間和記憶的時間。
課文有深有淺,學生能力有高有低,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墨子認為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的高低來確定教學難度。淺者深之,學生認為很淺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推敲,深挖掘,精闡述,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深思的習慣。當然這個“深”是課文不刻意求深和微言大義,而是隱藏在文本背后的“深”。
“深者淺之”主要是指相對學生能力而言難度較大的課文,教師應該努力淺化,使看似深奧的內(nèi)容變得容易理解。朱熹“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課文分講讀和自讀兩種類型。就教而言,要以講讀為主,自讀為輔。就學而言,講讀為自讀服務,學生能自讀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講讀是自讀的基礎,教師在講讀過程中,只有進行閱讀方法訓練,自讀才有著落。自讀和講讀相輔相成,處理兩者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
新舊知識相互促進,舊知識能促進新知識學習,新知識也能加深舊知識理解。大腦皮質能保存形成的暫時聯(lián)系痕跡,但很容易喪失。復習越連貫,與舊知識聯(lián)系越密切,新知識越牢固。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教學內(nèi)容新舊聯(lián)系,尤其要把讀寫聯(lián)系抓好。
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其中聽讀是借鑒和吸納,說寫是表達和傾吐。吸納是前提和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光吸不吐不行,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還要靠說和寫。傾吐能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讀和聽,可見,“納”和“吐”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學生學習語文是從感知開始的,感知是理解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要用直觀的語言講述抽象的道理,同時要用抽象的道理指導學生實踐,否則將前功盡棄??梢娞幚怼疤摗迸c“實”的關系非常重要,語文教學要把抽象和具體,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習正如建房,基礎關系到高度,語文教師要抓基礎,重落實,努力完成課程使命。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