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祖
摘 要:高中地理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有了網絡的支持,地理教師可以獲得巨大的信息支持,這就需要利用好這個平臺,就如何讓網絡資源為高中地理教學服務提出了一點看法。
關鍵詞:網絡資源;高中地理;地理教學
一、網絡中的地理資源信息
網絡地理資源與傳統(tǒng)地理資料相比,有明顯的優(yōu)勢。現實中難以傳輸的資料可以保存在網絡,輕松共享。例如,我們經常使用人教社制作的大量契合教材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是很難通過課本等形式傳給老師們的,然而通過網站,這就變得輕而易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資料試題、教學建議也包括教學方法、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同時網站還建立了地理教師交流以及探討的平臺,出版社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發(fā)現自己出版物的漏洞,提高出版社出版教材的質量,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很大的意義。除此之外,教育網地理板塊、新課程教學網地理板塊等,也是比較著名的地理教學資源庫。
二、網絡資源對于地理教學的意義
高中地理知識涉及面較廣,對地理方面出現的眾多規(guī)律、原理、景觀以及人與地關系等方面都有涉及。有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而教師也很難講清。通過網絡搜集一些關于這些知識點的多媒體資料,然后重新整理,通過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有了直觀感知,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我在教授必修1地球運動的知識時,預先讓學生上網下載一些地球自轉、公轉的Flash動畫,課堂上讓他們自己播放這些動畫,效果比用地球儀、板書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自轉周期,什么是遠日點、近日點等。
我校一節(jié)課是40分鐘,教師只能講有限的知識,但豐富的網絡資源是開放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瀏覽網絡資源。比如,到底誰該為全球變暖負責?你認為是什么?你有何依據?對于這種類似的問題,學生可以提前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形成一定的認識,在課堂上讓他們表述觀點即可。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學生學習的知識早就不應該局限于教師課堂的講授,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擴充知識,并提出對某些地理問題的獨到看法。這種教學模式就不再有局限性,無論在課堂還是課下,教室還是家里,都可以學習。
三、讓網絡資源為高中地理教學服務的具體措施
1.地理教師要建立自己的地理教學資源庫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要盡可能收集地理信息教學資源,對于教育教學有用的一定要做好備份,以便能更好地應用到教學工作中。互聯網可以儲藏教育教學資源,把自己收集的試題、教學設計以及其他教學資源綜合起來,發(fā)布到網絡進行保存,成立個人獨立資源庫,集中在自己QQ空間或者博客里面,用到的時候直接拿出來用,還要對資料進行歸類,分類儲藏,方便以后查找使用。
2.地理教師應多進行網絡交流
在互聯網發(fā)展的今天,地理教師同樣可以建立自己的地理博客,把自己整理的教學材料進行共享,教學過程中反思、感想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可以與地理界的專家進行溝通,和同行交流分享教學經驗等,可以建一個地理方面的群,通過這個群直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地理問題,尋求在線網友的幫助,甚至可以組建視頻回話,更加便捷,更加直觀。甚至可以利用學生非常喜聞樂見的網絡工具——百度貼吧,最近我發(fā)現百度貼吧里面有幾個關于地理的吧,例如“地理吧”“高中地理吧”,上面有很多地理教師和文科學生交流,有些資料非常實用,如果能夠堅持參與討論,地理教學的視野勢必越來越寬。
3.學校要盡力為教師提供網絡支持
信息化教學,相關的硬件、軟件以及網絡服務是必須的。學校要盡力為教師提供一切可用的資源,使教師能盡快熟悉網絡的使用和更快投入到網絡教學這一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烏蘇一中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購買了諸如“金太陽教學資源庫”“高考資源網”等的使用權限,使教師在備課、組卷方面受益頗多。學校還可以在各自的校園網上搭設一個地理板塊,讓學校每一位地理教師將自己手中的精品地理資源共享在上面,方便本校其他地理教師通過這個方便的平臺下載使用,必將大大提高校園網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是我們地理教師正面臨的新挑戰(zhàn),新課改實施是我們難得的機遇。怎樣才能適應挑戰(zhàn),怎樣才能抓住機遇,需要整個地理教師隊伍的共同努力。我認為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地理教育教學,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