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瓊
(四川民族學院 英語系, 四川 康定 626001)
?
劉代瓊
(四川民族學院 英語系, 四川 康定 626001)
摘要:借助范根內(nèi)普的過渡禮儀理論,把格薩爾和奧德修斯的成長歷程看作是一個特殊的過渡禮儀。其中,離鄉(xiāng)、征服和回歸分別與過渡禮儀中的分隔(前閾限)、邊緣(閾限)和聚合(后閾限)階段相契合。分隔(前閾限)階段:英雄響應(yīng)使命的號召,離開家鄉(xiāng),告別過去;邊緣(閾限)階段:征服他族、贏得榮譽、財富和美人,象征英雄的業(yè)績;聚合(后閾限)階段:回歸自我,獲得社會認同,英雄的靈魂得以升華,到達重生和永恒。
關(guān)鍵詞:成長;過渡禮儀;閾限
《格薩爾王傳》和《荷馬史詩》(即《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分別是在古代藏族和古希臘的歷史、神話、傳說、詩歌和民謠等民間文學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是世界英雄史詩中的瑰寶,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許多學者從敘事結(jié)構(gòu)(羅文敏,2009)[1]、故事情節(jié)(徐其超,2013)[2]、人物形象(徐其超,2015)[3]以及神話母題(徐莉華,2004)[4]等視角來分析和比較《格薩爾王傳》和《荷馬史詩》。而本文則基于過渡禮儀理論,從分隔、邊緣和聚合三個階段來揭示《格薩爾王傳》與《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題,解讀兩大史詩中的英雄人物格薩爾和奧德修斯的成長歷程。
一、過渡禮儀理論簡介
“過渡禮儀”②最早是由法國民俗學家阿諾爾德·范根內(nèi)普(Arnold van Gennep)于1909年在其著作《過渡禮儀》(LES RITES DE PASSAGE)中率先提出的。他認為:“任何社會里的個人生活,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地序列?!盵5]38“過渡禮儀”具體是指每一個體從一群體到另一群體或從一社會地位到另一地位過渡的若干系列階段中都伴有相似的過渡儀式進程[6]3-4。在生命個體離開先前世界而進入新世界的時候,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過渡階段,即閾限(Liminaires)。“閾限”可以理解為一道顯形或隱性的“門”?!皩τ谄胀ㄗ≌T是外部世界與家內(nèi)世界間之界線;對于寺廟,它是平凡與神圣世界間的界線。所以,‘跨越這個門界(seuil)’就是一個人離開原來的世界將自己和新世界結(jié)合起來?!盵6]17范根內(nèi)普又把“過渡禮儀(Rites de Passage)”劃分為分隔禮儀(Rites de Séparation,又稱作閾限前禮儀Rites Préliminaries)、邊緣禮儀(Rites de Marge,又叫閾限禮儀Rites Liminaires)和聚合禮儀(Rites d’Agrégation,即閾限后禮儀 Rites Postliminaires)[6]10。
二、過渡禮儀模式與英雄格薩爾、奧德修斯的成長歷程
(一)分隔儀式(前閾限):離鄉(xiāng),英雄使命的號召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曾說“英雄一定響應(yīng)‘冒險的召喚’,即命運已向英雄發(fā)出號召,并把他心靈的重心從社會的范圍之內(nèi)轉(zhuǎn)移到一個未知的、決定其命運的、既有寶藏又充滿危險的遙遠的國土、一座森林、一個地下、海底或天上的王國、一座秘密海島、或高山之巔或深邃的夢境?!盵7]由于使命的召喚,格薩爾王和奧德修斯或出于自己的意志,或出于善意或惡意力量的引導(dǎo),他們都有背井離鄉(xiāng)到異域征戰(zhàn)的相似經(jīng)歷。據(jù)《格薩爾王傳》記載,在格薩爾王下凡之前,古代藏族人民處于妖魔橫行、生靈涂炭并備受部落紛爭的境地。正是在這種境況之下,格薩爾受命下凡降魔,他先后離開嶺地,北伐降魔,降伏黃霍爾,親征南門國,平定十八大宗、十八小宗等。《荷馬史詩》中的奧德修斯是希臘西部伊塔卡島的國王,因為他也臣服于希臘聯(lián)盟之王阿卡門農(nóng),所以不得不加入希臘聯(lián)軍,遠征特洛伊。離鄉(xiāng)即離家,英雄們離開生命出生地和生命存在的場所,遠赴異土,開啟新的旅程,在陌生的世界找尋自我,這本身也切合了過渡禮儀中的分隔禮儀。同時,離鄉(xiāng)難免有思鄉(xiāng)和懷舊的情調(diào),這為后來的聚合禮儀埋下伏筆。
(二)邊緣階段(閾限):征服,英雄業(yè)績的象征
分隔禮儀之后,格薩爾王和奧德修斯進入到過渡禮儀中的“閾限”階段,處于模糊狀態(tài),這是因為“在介乎于分隔禮儀和聚合禮儀之間的‘閾限’時期里,閾限實體的特征并不清晰,他從本族文化中的一個領(lǐng)域內(nèi)通過,而這一領(lǐng)域幾乎不具有以前的狀況或者未來的狀況的特點?!盵8]邊緣階段作為過渡禮儀模式中最重要的禮儀進程,是對格薩爾和奧德修斯的男性氣概、智慧等的磨煉,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
格薩爾王通過賽馬稱王后開始征戰(zhàn)生涯,他不但降伏了北方魔國的魯贊王、東方的霍爾白帳王、西方姜國的薩丹王和南方門域國的辛赤王四大魔王,還先后降服了大食、突厥、象雄等十八大、中、小宗以及數(shù)十個邦國,奠定了他英雄的地位。征服異族,格薩爾給嶺國和屬國的百姓帶回金銀財寶、牲畜等財富,使他們過上了富足美滿的生活。戰(zhàn)事告捷除了帶給格薩爾榮譽和財富外,還為他還贏得美人,如在《霍嶺大戰(zhàn)》中,他就先后擄獲了魔王魯贊美貌的妹妹阿達娜姆和霍地智慧仙女吉尊益西的芳心,后來并納她們?yōu)殄T诟袼_爾傳奇的一生中,他作為正義的使者,不負天命,降妖除魔,抑強扶弱,保衛(wèi)家鄉(xiāng),讓原本深處苦海的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美好生活。
關(guān)于特洛伊戰(zhàn)爭起因,眾說紛紜,不外乎兩種。一說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勞斯的妻子海倫,出于復(fù)仇,他和其強大的兄長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nóng)聯(lián)合眾多部落聯(lián)盟攻打特洛伊。而另有一說是希臘聯(lián)軍發(fā)動戰(zhàn)爭的真實目的是因為特洛伊在軍事和經(jīng)濟都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攻占特洛伊意味著可以帶來巨大財富。希臘軍隊和特洛伊勇士們對峙十年無果之際,在雅典娜的幫助下,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讓精兵強將隱藏在巨大中空的木馬腹內(nèi),然后佯裝撤退,特洛伊人中計誤把木馬當作戰(zhàn)利品拖回特洛伊城內(nèi),而藏匿的希臘士兵趁特洛伊人毫無防備之際摧毀了整個特洛伊,取得決定性勝利。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希臘人搶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琥珀和各類珍奇古玩等戰(zhàn)利品。而英雄奧德修斯在漫長的歸途中,也憑借他的英勇和聰慧先后征服了神女卡呂普索和基爾克,她們給予他感情和生理的慰藉,而基爾克更是成為他的靈魂指引者。
所幸,格薩爾和奧德修斯都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并具有超自然的神性,在危急關(guān)頭總能得到神靈的預(yù)言并化險為夷,在征戰(zhàn)中出生入死,取得勝利。征服他族、贏得榮譽、財富和美人,成功通過“閾限”,進入下一個禮儀階段。
(三)聚合階段(后閾限):回歸,英雄靈魂的升華
英雄的回歸是英雄史詩永恒的話題。與其說格薩爾和奧德修斯的回歸是有關(guān)身份、地位、榮譽和責任的回歸,倒不如說是一場精神上的自我回歸。格薩爾與奧德修斯各自都經(jīng)歷了地獄之行,一種象征性的死亡,而歸返家園則是他們重生的象征,獲得新的身份,回歸自我,得到社會認同,這與過渡禮儀中的聚合階段不謀而合?!叭说纳Y儀在年齡的物理過程中‘通過’,最后體現(xiàn)為死亡狀態(tài)。人的生命禮儀在年齡的心理期待中‘通過’,它的最終體現(xiàn)為生的永恒。”[5]51
格薩爾的回歸意識在《格薩爾王傳》中又多處體現(xiàn),尤其在《霍嶺大戰(zhàn)》中,他降魔成功后被梅薩用藥酒迷惑了心智,在魔國又待了九年,在天母南曼嘉茂的提示下,珠牡三番五次派神鳥仙鶴三弟兄、花喜鵲和狐貍?cè)蜗蚋袼_爾求救,他神志清醒后立刻動身踏上回家的路途?;氐焦枢l(xiāng),格薩爾首先是變幻成一個耍猴的老乞丐,和母后茍薩相認后,恢復(fù)了真實容貌并懲罰了他那同外敵勾結(jié)并篡其位的親叔叔晁同,與此同時,他又討伐霍爾,救出愛妃珠牡并帶回本屬于嶺國的財富。格薩爾的回歸使其重獲嶺國大王的身份,進一步鞏固了其英雄的地位。在看到格薩爾威風凜凜、所向無敵的英雄光環(huán)時,也要看到其內(nèi)心的柔軟,部落的紛爭,異族的入侵,愛妃珠牡和梅薩先后被他人強占為妻,在戰(zhàn)爭中先后失去了同父異母的哥哥賈察、得力干將梅乳澤和侄子,母親和妃子阿達娜姆因其罪孽在地獄受難等諸如種種。格薩爾在人間真切體驗了凡人所要經(jīng)歷的悲苦,種種業(yè)績和境遇皆可視為他回歸宿命的必然,在降妖伏魔、功德圓滿后位列仙班、回到天界,社會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實現(xiàn)了靈魂的回歸。
奧德修斯在歸途中遭遇的艱難險阻有十余次,他克服誘惑和挫折,在神的眷顧下排除萬難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回到家園伊塔卡。在奧古吉埃,他與神女卡呂普索度過了漫長的七年,盡管神女極力地挽留,但依然阻止不了英雄回歸故里的腳步,他說:“不過我仍然每天懷念我的故土,渴望返回家園,見到歸返那一天。”[9]105后來,在到達艾奧利埃島后,奧德修斯享了一年的清福,在同伴的提示下,向神女基爾克表明其回家的強烈愿望,他說“基爾克,請你實現(xiàn)你的承諾,讓我回故鄉(xiāng),現(xiàn)在我的心渴望回家園?!盵9]204思鄉(xiāng)因離鄉(xiāng)而起,奧德修斯漂泊異土,陷入濃濃的鄉(xiāng)愁。奧德修斯在神女基爾克的指引下開始地獄之行,他向盲人占卜者提瑞西阿斯打聽自己的命運,占卜者告訴他一定可以榮歸故里,但是歸程崎嶇,即使回家以后,他依然有困擾,因為有很多驕橫的男人在揮霍他的家產(chǎn),追求他的妻子佩洛涅佩。提瑞西阿斯最后還預(yù)言奧德修斯必須使用計謀來鏟除眾多求婚者才能重獲幸福,他會以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邁之人離開人世?;氐揭了?,奧德修斯化妝成老乞丐,和兒子特勒馬科斯聯(lián)合起來殺死了眾多求婚者,捍衛(wèi)了家庭,贏回了自己的地位和榮耀。盲人占卜者一系列的預(yù)言在奧德修斯的身上都得到印證,他后來果然被尊奉為聯(lián)盟的國王,受人愛戴。奧德修斯最終實現(xiàn)了其身份的自我認同,回歸他的宿命。
注釋:
①本文主要以王興先主編的《格薩爾文庫》(1999年)、Homer.The Odyssey[M].Translated by Ian Johnston.Virginia:Richer Resources Publications,2006為文本研究對象.
②對《LES RITES DE PASSAGE》,不同的學者又把它譯作“通過儀式”、“通過禮儀”、“生命儀禮”、“人生儀禮”等,在本文中,作者采用張舉文的“過渡禮儀”.
參考文獻:
[1]羅文敏.縱聚向與橫組合:《格薩爾王傳》與《荷馬史詩》整體結(jié)構(gòu)之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160-164.
[2]徐其超.歷史性、神話傳奇性、社會全景性——《格薩爾王傳》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情節(jié)比較觀[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11):151-159.
[3]徐其超.《格薩爾王傳》英雄人物形象性格的經(jīng)典型——基于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比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2):172-181.
[4]徐莉華.戰(zhàn)爭、美女、道義、神話——格薩爾王與荷馬史詩管錐之比(英文)[M].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1):257-261.
[5]彭兆榮.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阿諾爾德·范根內(nèi)普.過渡禮儀[M].張舉文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7]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M].張承謨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53-54.
[9]Homer.The Odyssey[M].Translated by Ian Johnston.Virginia:Richer Resources Publications,2006.
Passing the Limina,Rising the Phoenix:Study on the Heroic Growth of Gesar and Odysseu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ites of Passage
LIU Dai-qiong
(EnglishDepartment,SichuanMizuCollege,Kangding,Sichuan626001)
Abstract:The heroic growth of Gesar and Odysseus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ical rite of passage according to Gennep’s theory of the rite of passage.Therefore,this article is about to divide the growth of the two heroes into three phases which correspond with Gennep’s three-stage model,namely,separation(pre-limen),transition(limen)and integration(post-limen).In the first stage,the heroes leave home and say goodbye to the past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destiny;in the second stage,to conquer the ethnics and win honor as well as the fortune and love are the symbols of a hero;Lastly,to return to oneself and gain the social identity help the heroes sublimate their soul and be reborn and eternal.
Key words:growth;the rite of passage;limen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43(2016)04-0093-03
作者簡介:劉代瓊,1981年生,女,四川雅安人,講師,研究方向:語言與文化、比較文學。
基金項目:四川民族學院自辦項目“藏英數(shù)字文化跨域?qū)Ρ妊芯俊?12XYZB009)。
收稿日期: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