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huán)境的施教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家長是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家長是幼兒園服務的對象,也是幼兒園教育的伙伴。
近年來,圍繞我園開展的一系列全園性主題活動,我們探索主題活動中的家園共育模式和策略,與家長在對話、親歷和互動中共同成長,營造合作型家園共育關系。這里所指的全園性主題活動,是我園為貫徹落實《指南》精神所開展的以幼兒為主體的,全園圍繞共同的主題所開展的綜合性活動。依據(jù)幼兒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我們按照“興趣——經(jīng)驗——能力——習慣”的線索開展主題活動,而在主題活動中的家園共育,也與這個推進線索彼此呼應。
在這里,以“我喜歡 希望你也喜歡”閱讀分享活動和“我們自己的圖畫書”自制圖畫書活動的開展為例,闡述主題活動中的家園共育。
活動
前期
按照主題推進線索,活動前期,我們重在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豐富相關認知經(jīng)驗,家園共育工作則重在交流和培訓,引領家長初步了解活動,愿意參與活動。
1.讓孩子做家園對話的橋梁
讓孩子做家園對話的橋梁,并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做“傳聲筒”,向家長轉(zhuǎn)述老師的要求。在主題活動中,幼兒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感受,讓孩子們介紹活動內(nèi)容,自主表達在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更能吸引家長了解和參與到活動中。
例如,幼兒園要開展“我喜歡 希望你也喜歡”的閱讀分享活動了,對沒有閱讀分享經(jīng)驗的小班幼兒而言,爸爸媽媽就是很好的分享對象。小班教師在主題活動中特別設計了“爸爸媽媽一起讀”的板塊,和孩子們共同討論和爸爸媽媽讀書時的感受是什么,想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什么書,怎樣請爸爸媽媽和自己一起讀書,什么時候可以一起讀書等問題,孩子們回家后和父母交流這些話題,有效激發(fā)了家長親子共讀的愿望和責任感。中班、大班也都結(jié)合本年齡段的相關內(nèi)容,和父母就主題活動的開展做了相應的交流。
2.開好專題家長會
召開專題家長會的目的,一是系統(tǒng)介紹主題活動的理念與進展;二是對家長進行專業(yè)的引領,使家長能更好地投入到主題活動中,實現(xiàn)家園共育。在自制圖畫書活動中,針對過去自制圖畫書中存在的家長認為自制圖畫書是任務和負擔,不夠重視,或者自制過程中家長包辦代替過多、孩子沒有表達自己想法和需求的機會等問題,我們在自制圖畫書活動前期,發(fā)起了“全身心陪伴一刻鐘”的活動倡議,引導家長關注和陪伴幼兒,了解孩子想法。接著,又進行了專題的分年齡段家長會。家長會上,首先由主任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以研究和數(shù)據(jù)說明自制圖畫書對于不同年齡幼兒發(fā)展的意義和價值,并結(jié)合年齡特點以案例的形式給出了具體的教育建議;隨后,各班班長又向家長們展示了孩子們在幼兒園自制的圖畫書作品,介紹孩子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給家長以啟發(fā)。針對專題活動開展的家長會,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以實踐研究結(jié)果提升家長理念,以具體的案例和建議指導家長行為,有效推動了活動的開展。
活動
現(xiàn)場
在各班分別開展全園性主題活動一段時間后,我們一般會安排一次全園性的開放活動,讓孩子進一步通過直接感知、實踐操作和親身體驗來學習。如閱讀分享主題,在大型活動當天,孩子們打破班級的界限,與全園小朋友共同分享自己喜歡的圖畫書。這時,家長多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之中,親身感受孩子的成長。
1.問卷引領看什么
家長問卷不僅是單向的信息收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同樣也可以滲透其中,發(fā)揮其相應的作用。在開放活動當天,我們提前向家長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并由教師向家長做問卷說明。因為在問卷里,我們既設計有了解家長對于活動當天效果的評價和反饋的條目,又有如“在今天的開放活動中,孩子們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和別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圖畫書”這樣的提問,實際上是幫助家長明確在開放活動中的觀察重點,潛移默化地引領家長更加關注幼兒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2.眼見為實有觸動
活動當天,家長志愿者的工作,就是觀察、觀察、再觀察。不包辦替代,不直接幫忙,不直接指示怎么做,這既是我們和家長在活動前的“約法三章”,也是老師們在活動中給家長樹立的教育榜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的能力,當耐心等待和觀察后家長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活動中所習得和運用的能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熱心的家長志愿者們,還將孩子活動的現(xiàn)場上傳到微信群中,讓不能參加活動的家長能夠及時了解情況。也難怪參加活動后家長們紛紛感嘆:“只有親眼見了,親身經(jīng)歷了,才更能了解幼兒園活動的目的和效果,才更明白老師們?yōu)槭裁匆@么做?!崩斫饣A上的口口相傳,更有感染力,而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更是家長們參與到家園共育中的最好激勵。
3.互動對話成共鳴
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立即圍繞主題活動開展由家長、教師、主任和園長多方參與的座談會。座談的基本議題一般包括活動的理念是否可行,在活動中看到的孩子表現(xiàn),家長在活動中的想法和感受,對幼兒園的建議,育兒的困惑等。剛剛親歷完活動,家長的感受是最為新鮮和深刻的。及時的家長座談,能避免有效信息隨時間流逝而流失,容易形成家長之間的共鳴,也便于家長間好的育兒方法的交流。如圖書分享會后的座談,有家長談到“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很自然”“投入,專注,敢表現(xiàn)”,很快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紛紛談到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并與之前孩子在家的情況進行對比?;顒雍蟮默F(xiàn)場座談,結(jié)合親眼所見進行理念的提升和方法的引領,家長們有感而發(fā),對家園共育工作也進一步認可和支持。
活動
延伸
按照主題活動推進線索,大型活動后,重在引導孩子將在主題活動中的收獲堅持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家園工作也相應地強調(diào)家長進行相應主題親子互動的自發(fā)性、自主性,實現(xiàn)從理念到實踐的自覺。
如在全園的閱讀分享會后,班級內(nèi)通過每天的閱讀時間、圖書區(qū)的好書推薦等形式繼續(xù)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同時,我們也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分享會后你想看什么書了,有什么辦法可以看到”等問題,并將孩子們的問題設計成表格,帶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付諸實踐。家長或帶著孩子上網(wǎng)查詢和訂購,或去各類圖書館借閱,或在家庭間互相借閱。更有家長在教師的引領下,利用曬書房、荔枝FM等APP軟件,建立起班級間的網(wǎng)絡共享資源,輪流講述繪本故事。堅持閱讀、親子閱讀,越來越成為家長們自發(fā)自覺的行為,進而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如何促進家長將活動當天的觸動轉(zhuǎn)化為長期的行動,除了動機的激發(fā),還需要方法的指導和氛圍的營造:一是繼續(xù)發(fā)揮孩子的橋梁作用,二是給家長具體的建議,三是家長教育資源的繼續(xù)開發(fā)與利用。
以尊重的態(tài)度與家長溝通,以專業(yè)的引領轉(zhuǎn)變家長觀念,更以研究的精神幫助家長獲得適宜而有效的家教方式,就像家長們說的那樣,“孩子們的變化使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園里的活動更讓我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