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珊
摘 要:生活是語文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以致用的實戰(zhàn)演練場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滲透學生的生活,嘗試進行生活化教學,實現(xiàn)生活和語文的互動。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回顧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68-01
生活即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知識、情感需要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因為學生是生活中的人,學生的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學習資源,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本課的主題緊密結(jié)合起來,這是學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以下就筆者的教學、學習實踐談談這方面的可行做法。
一、聯(lián)系實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學習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實際生活即是我們?nèi)康恼n程”“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對于教育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語文知識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該把“生活”這個大課堂帶到教室這個小課堂中來,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學以致用,把語文知識真正地帶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教師可以預設一些生活場景,這些生活場景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只是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多加留意,正因如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疏導,可以指定一種生活場景,讓學生就此話題進行思考后,對此話題展開口語交際聯(lián)系或進行簡短的小作文練習,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文章的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又如: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等,讓學生簡短地思考之后暢所欲言,聊感想、談體會,自由發(fā)揮,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這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
要想學好語文,教學環(huán)境是十分重要的。而學生的教學環(huán)境主要是指教室,一般的小學教室里課桌擺放整齊,優(yōu)秀作業(yè)欄、圖書角、知識角等分布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前后兩塊大黑板上也寫滿了學習內(nèi)容,豐富多彩,整個教室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知識氣息與競爭意識。然而,要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必須改善教學環(huán)境,大到校園環(huán)境、小到每個教室的布局規(guī)劃,這些地方都應該體現(xiàn)出生活的氣息,洋溢出濃濃的童真童趣。在教室的布置上,往往集思廣益,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教師應和學生們一起動手,把教室布置成多種不同的風格,讓學生在綠綠的草地上、在紅紅的花叢中、在蟬鳴的林間小溪旁、在豐收的原野中、在雪花的祝福中誦詩讀文,學習語文。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室里開辟植物角,讓學生種花養(yǎng)草,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又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和研究的內(nèi)容公布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與合作精神;也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問題,邀請學有專長的教師和家長作講座和報告,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這樣生活化了的教學環(huán)境,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開展的不僅僅是語文的學習,學到的也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更培養(yǎng)和塑造了他們強烈的探索精神與濃厚的人文素養(yǎng),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三、加強語文生活化積累
語文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必須學會積累知識、積累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現(xiàn)代漢語大辭典》《成語辭典》等工具書,學習和生活中若遇到不認識或不熟悉的字詞隨時向辭典請教,而且要像串銅錢一樣,成串成片地理解、記憶;其次,語文積累生活化體現(xiàn)在積累寫作素材上。提高生活認識水平,是寫作的基礎,也是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寫作是生活認識水平的反映,我們要從提高生活質(zhì)量角度來觀照作文生活化的意義,以寫作來反映生活,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而對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進學生作文深度的發(fā)展,最終形成生活與寫作的良性循環(huán)、文道結(jié)合的良性循環(huán)。為此我每周給學生一節(jié)作文課用來寫一篇周記,寫自己的見聞、思考和感悟等,教師每周評閱、交流一次。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周記訓練不僅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筆增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要多思、多悟、多寫,不斷提升修養(yǎng)作為學習目標,養(yǎng)成學文做人的好習慣。在日記中學生往往寫自己想寫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可以使他們達到愛寫、想寫的境地。
四、回歸生活,開闊視野
要想真正的學好語文,必須要真正地回歸生活,融入生活之中,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要真正地學好語文,必須親身融入實際生活之中與生活為伴,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例如:有的課文只在書本中和課文中見過,而對于它的實際情況,學生其實并不了解,因此,教師要盡量拋棄這種紙上談兵的傳統(tǒng)學習方法,真真切切地融入實際生活之中,開闊視野,認識生活,理解課文。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節(jié)假日或寒暑假,帶領學生走訪一些生活區(qū)或風景區(qū),或者學生可以自發(fā)組織一些走訪小組,領略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如同身臨其境,就自然而然地激起學生的共鳴,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親身實踐中領悟生活的真諦。
總結(jié):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處處皆有語文,處處用到語文。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不但能克服以往語文教學中存在只注重語言知識教學的弊端,也可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過程,從而讓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的素質(zhì)教育切實地落到實處。小學語文教學唯有扎根于生活這片沃土之上,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地感受生活之美,體驗到生活之樂,從而保持更加樂觀的心態(tài),學會做人與做事,為小學生們今后的求學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付學彬、孫桂枝.淺談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6)
[2] 文 杰.小學語文生活化快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