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雨+韓東
[摘要]師生關系作為教育過程中的核心關系,對于教師與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對于大學生專業(yè)課的學習有著多方面的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詞]良好的師生關系;專業(yè)課學習;積極影響
1師生關系的概述
1.1師生關系的本質和內涵
關于師生關系的解釋,目前學術界尚未有統一認可的概念。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師生關系是多種關系的復合的多維結構。孫喜亭認為,師生關系是以教學內容為媒體的“教”與“學”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是師生關系的規(guī)定關系。[1]《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75年)認為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的《教育學基礎》中認為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為達到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的、多層次的關系體系。[2]目前這種說法得到更多人的認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形式和理念的不斷更新,關于師生關系的本質和內涵也有了更新的發(fā)展,靳玉樂和張家軍認為,理解型的師生關系的本質在與師生通過對話和溝通來加強理解。[3]邵曉楓和廖其發(fā)則闡述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4]師生關系的本質和內涵仍在發(fā)展。
1.2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闡述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門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教育領域也發(fā)生著重大的變革。信息化時代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其權威地位受到了挑戰(zhàn)。教師角色由傳道授業(yè)者向合作者、引路者轉變?,F代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關系即主體間關系。師生雙方主體間性的交往則體現出民主性、交互性和發(fā)展性,師生雙方在交往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不斷重構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師生雙方獲得共同的發(fā)展,達到“視界融合”。[5]教師和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平等自主的在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進行有效地交流。正如布伯所說“一切真實的生活乃是相遇”。[6]以此來理解師生關系也很恰當,教師和學生只有在思想、情感、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相遇即有所碰撞、溝通、融合,兩者之間才能達到民主、平等、尊重、自由、合作和創(chuàng)新的師生關系。這種“我”和“你”的關系就是良好的師生關系。
2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專業(yè)課學習的積極影響
2.1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主體性是指人在實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動、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地位和特性。師生關系是雙邊關系,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師生間的情緒體驗有相互可感性。教師的情緒在課堂上能被學生靈敏地捕捉到并進行主觀性的放大,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專業(yè)課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為頻繁。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只有情感上達到共鳴,師生之間對事物有著共同的情緒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內化,對所學的專業(yè)產生興趣進而提出相應的問題,深化自己的專業(yè)結構,真正地掌握課堂知識。其次,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師真正地改變自己內心高學生一等的觀念,切實將民主、平等、合作理念貫徹在行動中的行為會拉近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與創(chuàng)新精神。
2.2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特點。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只有行為能夠滿足學生“未滿足的”的需要,那么該行為才會顯得有趣和吸引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師生間和諧的情感交流能提高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期待,提升自我學習的效能,對于自己應當在專業(yè)課中達到的水平有更為樂觀的認知或者說更為嚴格的要求。但是,僅僅是學習期待的提高,并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本專業(yè),了解自己以后極有可能從事的職業(yè)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知識,這些都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才會充足,內部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力。師生間兩顆心靈間的互動使教師的人格魅力增加充分地展現出來,大學生處于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優(yōu)秀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努力成長的方向。“親其師而信其道也”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大學生專業(yè)課學習的動機激發(fā)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學習心理
師生關系是一種心理關系。它是學校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師生雙方情感以及情緒是相互影響的。具備良好的其內心狀態(tài)的變化影響著專業(yè)課學習效果。師生關系具有動態(tài)性,師生間互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師生間微妙的情緒變化時時都在發(fā)生也在時時影響教學的進行。心理狀態(tài)涉及的方面很多,這里筆者主要討論專業(yè)學習中學生情緒、記憶、思維與師生關系的特點。首先,心境是平靜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具有彌漫性。積極向上、樂觀的心境可以提高大學生專業(yè)課學習的效率,增強學習的信心,始終保持對專業(yè)課的好奇,有利于持久穩(wěn)定學習。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良性的互動是學生對于專業(yè)課認知更為深入與客觀,對專業(yè)課的學習更加樂觀,有利于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好的心態(tài)。教師的肯定與幫助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快樂,取得成績后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在這一循環(huán)過程中,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是關鍵因素。其次,教師的人格魅力以及專業(yè)魅力是影響學生專業(yè)課注意度的重要因素。最后,思維是人認識事物的高級階段,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個特點。專業(yè)課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習的內容,更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變通性和流暢性。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特點以及興趣有所了解,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這一點,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備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接觸?!睅熒g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對于學生專業(yè)課的學習是非常的重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的重要保證?,F代師生關系淡漠疏遠,積極重構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促進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喜亭.也談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0):37-38.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33.
[3]靳玉樂,張家軍.論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04(11):57-62.
[4]邵曉楓,廖其發(fā).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37-141.
[5]王學友.主體間性: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04(19):10-12.
[6]馬丁·布伯.我與你[M].陳維綱,譯.北京:三聯書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