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致仕官員住房狀況論析

      2016-06-13 01:48:06李梅
      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住房

      李梅

      ?

      北宋致仕官員住房狀況論析

      李梅

      [提 要]北宋致仕官員的住房表現(xiàn)出不同特點,有的人居室豪華,有的人住房簡陋。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差別,除與致仕官個人的經(jīng)濟承擔(dān)能力有關(guān)外,也與他們的生活理念相關(guān)。從致仕官員對房屋的態(tài)度中,可看出宋人的置產(chǎn)觀念。

      [關(guān)鍵詞]致仕官員 住房 置產(chǎn)

      從古到今,住房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質(zhì)生活資料之一,是一個家庭得以安居的標(biāo)志,同時它又兼有各種功能。今人對宋人住房的關(guān)注,或從建筑角度探析當(dāng)時宅第的風(fēng)貌,或分析帝王對官員的賜宅現(xiàn)象,或從總體上探討古代官員的住房情況,①對北宋致仕官員的住房問題少有論及。北宋致仕官員這一群體的住房狀況怎樣?他們對房屋的態(tài)度如何?本文以史傳、宋人詩文、筆記小說等材料為依據(jù),對此進行考察。

      一、致仕官員住房狀況比較

      北宋官員致仕后的住房狀況,因個人的財力或喜好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形。財力雄厚的官員,注重生活享受,或買別墅居住,或在家自建園林亭榭以供游賞,他們的居所豪華,面積較大;而生活貧困的致仕官員,注重的是房屋的實用功能,其居所較為簡陋。以下就當(dāng)時致仕官員的住房狀況列表(見下頁)比較之:

      從表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致仕官員的房屋來源各自不同,有經(jīng)濟支付能力的人,自己購買別墅居住,或在家自建園林;得到皇帝信任和優(yōu)待的人,有皇帝賞賜的府第居?。贿€有品行高潔的人在他人的贊助下買宅居??;也有自食其力、自己建造簡陋居所的人。從住房的外在表象來看,所居別墅、園林亭榭類居所可視為“豪宅”,所居簡陋僅蔽風(fēng)雨類房屋可稱為“民居”。同為朝廷致仕官,其宅第卻呈現(xiàn)出明顯的貧富分化傾向。從建房時間來說,有些人在致仕前就提早準(zhǔn)備,建好房屋,如蔣堂在杭州做官時,就已經(jīng)治第吳中,為歸休做好打算;范鎮(zhèn)在京城為官時,就有私第東園在汴京城內(nèi);有些人則是致仕后擴建或擇地另建或者買房居住,如刁約致仕回京口后,在老家建藏春塢;杜衍致仕后無屋居住,寓居于睢陽驛舍,后來才修建居所。致仕官房屋的豪奢與簡陋的差別,置宅時間的遲與早的不同,一方面與其自身的經(jīng)濟狀況即財力有關(guān),另一方面也與個人的生活理念相關(guān)。而致仕官對住房的態(tài)度,實際上也反映了宋人的置產(chǎn)觀念。

      住房類型 致仕官員、官階 住房狀況 材料來源別墅李昉(以司空致仕) 所居有園亭別墅之勝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李昉傳》張齊賢(以司空致仕)致仕歸洛后,得裴度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勝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張齊賢傳》裴晉公綠野莊,今為文定張公別墅 《邵氏聞見錄》卷十任布(以太子少保致仕) 白樂天白蓮莊,今為少師任公別墅 《邵氏聞見錄》卷十致仕后歸洛中,作五知堂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任布傳》孫可久(內(nèi)臣) 都下有居第,堂北有小園,城南有別墅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十王晏(以太子太師致仕) 歸洛陽別墅 《宋史》卷二百五十二《王晏傳》園林臺榭朱昂(以工部侍郎致仕) 致仕后于所居為二亭,曰“知止”、“休棲” 《隆平集校證》卷十三張士遜(以太傅致仕)賜張士遜以宣化門安重誨舊園,上嘗御書飛白千歲字賜士遜,士遜因第中建千歲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二十七城南賜園,殊為名勝 《文恭集》卷四十《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郭延澤(授虞部員外郎致仕) 居濠州城南,有小園以自娛 《宋史》卷二百七十一《郭廷謂傳附傳》蔣堂(以朝散大夫致仕)所居曰“靈芝坊”,作園曰“隱圃”。圃之內(nèi),如巖扃、水月庵、煙蘿亭、風(fēng)篁亭、香巖峰,皆極登臨之勝《中吳紀(jì)聞》卷一公在杭日,業(yè)已治第吳下 《文恭集》卷三十九《蔣公神道碑》俞康直(致仕官職不詳) 即所居?xùn)|西為退圃、逸堂、遯軒、遠(yuǎn)棲 《京口耆舊傳》卷二《俞康直傳》諸葛賡(以太子中舍致仕)辟其居之側(cè)為圃,開竹之蒙密為洞,洞之外為亭,亭之外為池,環(huán)卉之總,名之曰歸休《京口耆舊傳》卷三《諸葛賡傳》石洵直(以秘書省校書郎致仕) 即城南舊圃為亭沼,植名花異卉 《凈德集》卷二十二《中大夫致仕石公墓志銘》龔宗元(以都官員外郎致仕) 中隱堂 《中吳紀(jì)聞》卷二《中隱堂三老》薛周(致仕官職不詳) 佚老亭《公是集》卷六《同客飲涪州薛使君佚老亭》,蘇軾詩《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程濬(以太常少卿致仕) 即其所居為林下軒 《凈德集》卷二十一《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銘》陳知和(以朝請大夫致仕) 作燕譽堂于第之西北隅 《雞肋集》卷六十四《朝請大夫致仕陳君墓志銘》錢羔羊(以太子洗馬致仕) 升卿家西湖上,有園林亭榭 《云巢編》卷十《朝奉郎守國子博士致仕錢君墓銘》李中祐(以太子太傅致仕) 洛陽李氏園池 《蘇轍集·欒城集》卷二十四《洛陽李氏園池記》崔立(以工部侍郎致仕) 治家圃,羅植種松,中起小亭曰葆光 《安陽集編年箋注》卷五十《故尚書工部侍郎致仕贈工部尚書崔公行狀》

      園林臺榭刁約(人稱“刁學(xué)士”,致仕官職不詳) 藏春塢 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司馬光有詩作記之張去華(以工部侍郎致仕) 在洛葺園廬,作“中隱亭”以見志 《宋史》卷三百六《張去華傳》張師錫(以光祿少卿致仕) 靜居院 歐陽修、梅堯臣、韓琦、王安石有詩寄贈范鎮(zhèn)(以戶部侍郎致仕)有園第在京師 司馬光《范蜀公鎮(zhèn)傳》蜀公居許下,于所居造大堂,以長嘯名之《曲洧舊聞》卷三,司馬光詩《和景仁卜居許下》《聞景仁遷居許昌為詩寄之》詹抃(以奉議郎致仕) 稍葺故居,開軒名曰“友陶” 《毗陵集》卷十二《詹抃墓志銘》曹修睦(以尚書員外郎致仕) 第舍園池,疏列泉石 《蔡襄集》卷三十四《尚書司封員外郎曹公墓志銘》趙抃(以太子少保致仕) 高齋(致仕前所建),有水云閣、竹軒、柳軒、歸歟亭、濯纓亭等《清獻(xiàn)集》卷五《高齋十詠》,第822頁普通住房杜衍(以太子少師致仕)至其歸老,無屋以居,寓于南京驛舍者久之《太子太師致仕杜祁公墓志銘》,第823頁棟宇僅足容妻孥 《安陽集編年箋注》卷二《謝宮師杜公寄惠草書》第室卑陋 《宋史》卷三百一十《杜衍傳》士建中(以屯田員外郎致仕) 所居蔽風(fēng)雨而已《公是集》卷四《過士建中屯田居,此君年六十請致仕,所居蔽風(fēng)雨而已》葛閎(以光祿卿致仕) 所居惟故屋十?dāng)?shù)間 《蘇魏公文集》卷五十七《光祿卿葛公墓志銘》孫抃(以太子少傅致仕) 京城無善邸第 《蘇魏公文集》卷六十三《朝請大夫太子少師致仕贈太子太保孫公行狀》王慎言(司農(nóng)少卿致仕) 居處儉陋 《范忠宣公文集》卷十四《中散大夫王公墓志》張沔(以刑部郎中致仕) 所居才蔽風(fēng)雨《公是集》卷五十三《故朝散大夫尚書刑部郎中致仕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張公墓志銘》陳執(zhí)中(以司徒致仕) 門不容回車,僅蔽風(fēng)雨 《張方平集》卷三十七《潁川陳公神道碑銘》蘇頌(以太子少師致仕) 筑第京口,僅蔽風(fēng)雨 《曲阜集》卷三《贈司空蘇公墓志銘》施大任(以朝議大夫致仕) 還里中,即市宅,弊小僅足庇風(fēng)雨寒暑《丹陽集》卷十二《朝議大夫施公墓志銘》

      二、致仕官員住房不同的原因

      從上表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致仕官的住房狀況各有區(qū)別,與其致仕時官階的高低有一定關(guān)系,如李昉、張齊賢等人曾任宰執(zhí),致仕后也位列正一品官,所享俸祿優(yōu)厚,故他們有購買別墅的能力,所以住房條件相比他人會更好。但以此來判斷致仕官住房的層次,又有失公允。例如杜衍和蘇頌也曾任宰相,致仕后享有東宮二品官待遇,從常理上講他們的住房應(yīng)該會好些,而實際上卻是簡陋之至;而以太子中舍(從七品)致仕的諸葛賡、以虞部員外郎(正七品)致仕的郭延澤等人家有園林,這些人的官品較低,致仕俸祿也不高,住房層次卻不低。從上述幾人事例來看,致仕官住房狀況又似乎與其官品的關(guān)聯(lián)不大。從總體上說,致仕官住房有差別的原因,主要與致仕官個人的經(jīng)濟狀況和生活理念相關(guān)。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有些致仕官員自身經(jīng)濟狀況較好,財力豐厚,所以他們有足夠的錢財來買別墅或擴建自家房屋。前舉張齊賢、任布等人在洛陽有別墅居住,這些人在任時官職較高,致仕后品級亦高,所享俸祿豐厚,經(jīng)濟條件允許,故而有能力購買豪華居所。王默致仕后,“歸而治大宅,開花圃,筑臺榭,與父老歌舞之”,②王默以七品官階朝奉郎致仕,俸祿收入不多,他對自己屋宅的修建,以及開辟花園,修筑亭臺樓閣,支出較多,其費用應(yīng)是來源于家中其他收入或祖輩所留資產(chǎn)。太康人沈超回,因宦途不遂而倦于從吏,慨然曰:“大丈夫生世不得行意于官,則當(dāng)肆志于家,安能郁郁久事若而人哉?”③故四十二歲就致仕回家:“即歸,盡發(fā)其故貲益大其所居第,使之壯麗高明,稱其意氣。鑿池筑臺,育龜魚,殖名花,嘉木修竹以侈游觀。曰:‘吾寧樂此以終身’?!雹苌虺刂率撕髷U大其居宅面積,修建水池臺閣,養(yǎng)魚種花,其支出來源于他以前積攢的財產(chǎn)??梢?,個人經(jīng)濟狀況的不同,所住房屋即有豪華與否的區(qū)分。

      與之相對的,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貧窮而無屋可居,或借住他地,或依靠他人接濟買屋居住。如杜衍,“清介不置私產(chǎn),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雹輨o致仕后也沒有房子居住,曾鞏云:“劉凝之仕既齟齬,退處廬山之陽。初無一畝之宅、一廛之田,而凝之囂囂然樂若有余者?!雹薅叛芎蛣o都是因生活貧困,致仕初期沒有房屋居住,后來才修建居所。蒲城人許渤致仕后,“今仆射富公亦遺錢十萬,遂買山居于箕、潁之間?!雹咴S渤家庭貧困,以秘書丞致仕,為從七品官,致仕俸祿較少,因有富弼的贊助,才得以買地筑室。再如趙幹,以駕部員外郎致仕,“行過山陽郡,舉子王生鬷見公于傳舍,高公清節(jié),為買宅一區(qū),田一廛,遂留寓于山陽?!雹嗤豸i因慕趙幹為人,即為其買宅第和田產(chǎn),于是趙幹未回老家南陽,居住于山陽以終老。

      致仕官生活理念不同,導(dǎo)致他們對房屋的要求各異。注重生活享受的,重視居所的環(huán)境建設(shè),在家中修建別墅或園林亭沼,既可賞玩,又兼休養(yǎng)。蘇轍談及李中祐致仕后的生活曰:“既得謝,居洛陽,引水植竹,求山谷之樂,士大夫在洛陽者,皆喜從之游?!雹岽祟惾俗非蟮氖且环N雅致、閑適的生活,在他們的視野中,房屋兼有審美功能和文化意蘊兩重含義,從他們對園林的布局和居于其中的活動就可看出這一點。今人在談到園林的功用時說:“這種園林使士大夫不離都市或住地而得享自然之美,體現(xiàn)了出世與入世、富貴與山林之樂以及暢情與比德的結(jié)合?!雹庠诙际兄校幸粋€清靜的處所可以觀賞自然之美,可以享受山林之樂,在他們的心中,園林作為居所的功能淡化,其審美功能較為清晰。故時人言:“掛冠歸后愛林泉,擇地為亭欲看山”,?此語正是致仕官員園林生活的寫照。

      從文化意蘊來說,致仕官對自己所建園林的命名可以看出主人的意趣所在。例如朱昂的“知止”、“休棲”二亭,寓含知止足而退休,以亭為休憩棲息之地。蔣堂的“隱圃”、俞康直的“退圃”、諸葛賡的“歸休亭”等,無一不表現(xiàn)出主人退隱于林下的生活旨趣。同時他們的園林等又為時人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成為文人詩歌中賦詠的對象。如張師錫以光祿少卿致仕后,在所居地洛陽建有“靜居院”,歐陽修、梅堯臣、韓琦、王安石就寫詩歌贈之。四人詩分別從不同角度,或描述靜居院四堂不同的命名及寓意,或頌揚主人的家世和家風(fēng)以及處世之道,對居室主人逍遙自在的生活樂趣表達(dá)歆羨之意。刁約致仕后在京口建有“藏春塢”,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司馬光也分別寫詩歌詠之,表達(dá)對刁約致仕后悠閑生活的稱賞。上文所舉《洛陽李氏園池詩記》言“公卿皆因其園而贈之以詩凡若干篇”,即是表明當(dāng)時公卿士大夫以李中祐的園亭為題的詩作很多。此類詩歌通過對致仕官員居處的描述,亦可見北宋官員致仕后的生活狀態(tài)。

      不大重視物質(zhì)享受的人,追求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寧靜,更注重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房屋作為身外之物,并不為他們特別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對這些人而言,注重的是房屋遮風(fēng)擋雨的實用功能。至于其外在的裝飾及面積的大小,并不為他們所重視。杜衍退休之初借居于南京驛舍中,后來雖然修建了自己的房屋,也是狹小簡陋之極,其詩言:“外以避風(fēng)雨,內(nèi)以安妻兒?!?從詩中內(nèi)容可知他對住房沒有過高的要求,認(rèn)為只要能遮蔽風(fēng)雨、安頓妻兒的居住就行,可見他并不看重物質(zhì)生活,不重視外在的享受,對他來說,豪華的裝飾及廣闊的面積只是浪費,儉約為他的生活態(tài)度:“何嘗廣居室,儉為后人師?!?與之相似的,還有陳執(zhí)中、張沔等人。

      三、住房所反映的置產(chǎn)觀念

      古人的置產(chǎn),即購置田宅并發(fā)揮其作用,使之成為家產(chǎn)的一部分。田地和房屋作為不動產(chǎn),古人對其看法各不相同。北宋致仕官員的置產(chǎn)觀念,表現(xiàn)出相對的兩種態(tài)度,一是置產(chǎn),二是不置產(chǎn)。前者如歐陽修、蘇軾、蘇轍等人,在退休前就提早置產(chǎn);后者如杜衍、葛閎、孫抃等人,無論在任還是退休后,都不愿置產(chǎn)。致仕官的置產(chǎn)與否,也可看出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

      官員置產(chǎn)行為,首先與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相關(guān)。宋太祖建國之初,就鼓勵大臣們多置田宅,享受人生:“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yuǎn)之業(yè),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上層的倡導(dǎo),下必效之行之,故而置買田宅是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尚所趨。其次,宋廷對官員多有優(yōu)待,豐厚的俸祿,為官員置產(chǎn)提供了可能,使他們有經(jīng)濟承擔(dān)能力去購置田宅。最后,官員的置產(chǎn)行為也是傳統(tǒng)觀念使之然。古人出仕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改變現(xiàn)狀,獲取更好的生活條件。置買田宅等不動產(chǎn)可使自身甚至是子孫后代數(shù)世衣食無憂、生活安定,益處可謂多矣,何樂而不為?許多人在作品中就明確表明自己對田宅的渴望與需求。歐陽修談及自己的處境時說:“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閑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因為在京城沒有自己的屋舍而租房居住,條件簡陋,故而有置田的想法。早在皇祐二年,歐陽修在應(yīng)天府任上,就已經(jīng)與梅堯稱相約在潁州買田。也在寫給梅氏的詩中說:“行當(dāng)買田清潁上,與子相伴把犁鋤?!?后來他卜居潁州并修建房屋為歸休做打算,在給友人的信中也多次談及居所的狀況:“弊廬地勢喧靜得中,仍不至狹隘,但易故而新,稍増擴之,可以自足矣。”?四十四歲時就已經(jīng)考慮置業(yè)為自己致仕做準(zhǔn)備,可見他對田宅的重視。蘇轍一生。歷盡官場沉浮,晚年方在潁昌建房居住:“家本眉山,貧不能歸,遂筑室于許?!?蘇轍晚年閑居潁昌,家中人口眾多,為了讓全家老少有躲避風(fēng)雨的地方,他才修建住處:“宅舍元仍畢竟空,興慣住草庵中。一生滯念余妻子,百口僑居怯雨風(fēng)。松竹已栽猶稍稍,棟梁未具勿匆匆。三間道院吾真足,余問兒曹莫問翁。”?可見,大多數(shù)人置買田宅,是為了追求生活的安定,或者說,為了追求更好更穩(wěn)定的生活,以免去流離奔波之苦。

      只要在個人經(jīng)濟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官員的置產(chǎn)行為,一般來說是合法的。當(dāng)然,也有因置產(chǎn)而犯罪的致仕官員,如苗振。據(jù)《臨漢隱居詩話》記載云:“苗振,熙寧初知明州,致仕歸鄆,自明州造一堂,極華壯,載以歸。或言:‘鄆州置田亦多機數(shù)而得’。是時,王逵亦居鄆,作詩嘲之曰:‘伯起雄豪世莫偕,官高祿重富于財。田從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來。十支畫船風(fēng)破浪,兩行紅粉夜傳杯。自憐憔悴東鄰叟,草舍茅檐真可咍’。伯起,振字。東鄰,逵自謂。是時,王荊公秉政,聞此詩,遽遣王子韶為浙路察訪,于明州廉得其實,遂起大獄。振竟至削奪。”?苗振因置宅太過豪奢被人譏諷,致仕后亦被削奪官爵,這在致仕官員中是少有之事。以此來看,置產(chǎn)還須有度,如果過度經(jīng)營,有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不置私產(chǎn)的人,如杜衍,“清介不置私產(chǎn),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杜衍致仕后不為營生奔忙,只靠俸祿生活,“杜祁公不營生事,止食其俸而已。然閭里吉兇慶吊與親識之道南京者,相與燕勞,問遺之禮,未嘗廢?!?與鄉(xiāng)鄰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問候往來等禮節(jié),也是一項不小的開支,同時他又樂善好施,即便有致仕俸祿,自己生活節(jié)儉,還是家無余財。又如葛閎,致仕歸家后不營產(chǎn)業(yè),居處簡陋,“生事素薄,或勸其營產(chǎn)旁郡,可圖豐厚者,曰:‘丘墓在此,將安之乎?’所居惟故屋十?dāng)?shù)間?!?居于故屋卻處之坦然,可見其人之胸襟。再如孫抃,“素不善治生產(chǎn),在貴近日久,所得俸賜甚厚,隨入隨費,婚姻喪祭外,則以均贍宗舊。故家無余資,室無玩好,京城無善邸第,后房無姬媵。其所以奉養(yǎng)之具,宛若寒素?!?張沔亦是不置財產(chǎn),“不治家人活業(yè),仰俸祿以生,而厚于宗族鄉(xiāng)黨賓客。所資養(yǎng)周給,稱其意厚薄,初不計有無。及其歸,家居也,囊篋無余貲,所居才蔽風(fēng)雨?!?

      官員為什么不置產(chǎn)?宋人各有說法。《宋史·劉福傳》中云:“福既貴,諸子嘗勸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祿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無尺寸功以報朝廷,豈可營度居室,為自安計乎?’卒不許?!?劉福認(rèn)為兒子們沒有功勞于朝廷卻想要住大房子,是為他們自己的安逸生活做準(zhǔn)備,所以他不愿置買房屋,只是租房居住。王旦則認(rèn)為子孫應(yīng)該自立而不是依靠祖輩的財產(chǎn)生活,所以他也不置田宅:“子孫當(dāng)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fàn)庁敒椴涣x耳?!?畢從古談及他不為子孫置買田宅的原因曰:“使吾子孫賢,雖無田宅,未聞有饑死之賢士也。如不賢而厚遺以田宅,只速其敗爾。何益?”?他認(rèn)為子孫自身賢能自然不會受饑寒之苦,如果為不肖之徒,即使有田宅,只會加速衰敗而無益于其生活。孫抃致仕后,曾有人勸勉他當(dāng)為子孫后輩做打算,實際上是勸他為后代置買田宅以積累財富。孫抃如是說:“吾為子孫計豈不足耶?幼而教之詩書,長而任以爵祿,若而曹但能忠于君,孝于親,義于宗族,廉于公家,不為奸欺斂險之行,守此足以保數(shù)世安佚矣?!?孫抃認(rèn)為,教子孫詩書,使之懂禮儀,能自食其力,不做違法之事,自可保證后代數(shù)世安佚?;矢﹁a的看法亦與之相同,他也不為子孫多營業(yè),曰:“不如教使治心田也?!?這些人考慮問題較為長遠(yuǎn),不為眼前利益而斤斤計較,顯示了對人生的通達(dá)態(tài)度。

      致仕官置產(chǎn)與否,可以看出他們的人生態(tài)度。置產(chǎn)對致仕官個人來說,田宅作為永業(yè)產(chǎn),為自身和家人的安定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時后輩如果經(jīng)營這些田產(chǎn),所得收入可使后代衣食無憂,這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觀念。但如果子孫不善經(jīng)營或行為不端,這些田宅有可能會落入他人之手,其生活亦有可能陷入困境。如王彥超致仕后,“宣化門內(nèi)有大第,園林甚盛,不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盡管王彥超致仕后留給子孫有大宅第,而且自己生活儉約,但后人不善經(jīng)營,最終還是將房子出售于他人。從這一事例看,置宅也不能完全保證后人的生活無虞。不置產(chǎn)業(yè)的人,并不是說他們不為子孫后世計,只是他們觀念更為通達(dá),為后代考慮的更為長遠(yuǎn),在他們的觀念中,田宅或可解決子孫一時的衣食無憂,但不可能使數(shù)世無憂,如果教給他們詩書禮儀等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有安身立命之本,自有立足之地,這才是留給子孫后世最寶貴的遺產(chǎn)。北宋致仕官員對置產(chǎn)的不同態(tài)度,對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①參見王頌:《淺議北宋宅第建設(shè)》,太原:《山西建筑》,2007年第7期;王艷:《宋代賜第問題研究》,銀川:《西夏研究》,2014年第4期;完顏紹元:《中國古代官員的住房》,北京:《國土資源》,2008年第6期。

      ②黃庭堅著,鄭永曉整理:《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84頁。

      ③④許翰:《襄陵集》卷十一,《給事郎守殿中丞致仕沈公墓志銘》,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⑥曾鞏著,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卷四十五,《壽安縣君錢氏墓志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607頁。

      ⑦范純?nèi)剩骸斗吨倚募肪硎睹貢┰S君墓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⑧張方平撰,鄭涵點校:《張方平集》卷三十七,《朝政大夫贈禮部尚書天水趙公神道碑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38頁。

      ⑨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校點:《蘇轍集·欒城集》卷二十四,《洛陽李氏園池詩記》,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412頁。

      ⑩于民:《中國美學(xué)思想史》,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329頁。

      [責(zé)任編輯 李振武]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 -114X(2016)03 -0117 -07

      作者簡介:李 梅,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閩南師范大學(xué)教師。南京 210023

      猜你喜歡
      住房
      城鎮(zhèn)居民住房分布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一種車載可折疊宿營住房
      明年年底前居民換購住房可享個稅退稅優(yōu)惠
      聚焦兩會!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產(chǎn)稅!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農(nóng)村住房安全 決勝脫貧攻堅戰(zhàn)
      ●一個月同時租住兩處住房或者年度中間換租造成中間有重疊租賃月份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稅收征納(2019年10期)2019-02-19 22:57:56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制探討
      誰占有優(yōu)質(zhì)住房?——單位與住房分配
      住房保障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4
      陕西省| 渝北区| 渭南市| 永登县| 九龙城区| 哈尔滨市| 三门县| 通山县| 嘉鱼县| 无为县| 巢湖市| 济宁市| 清水河县| 西林县| 白朗县| 竹溪县| 贡嘎县| 朝阳区| 葫芦岛市| 高雄县| 高陵县| 兴和县| 南昌市| 谷城县| 梅州市| 衡阳县| 伊川县| 武城县| 徐闻县| 中方县| 蓬莱市| 梅河口市| 平阳县| 正宁县| 宝鸡市| 庐江县| 麟游县| 崇义县| 麻城市| 广宁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