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革新,生成性教學模式非常適合當下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專家與教師的關注.生成性教學模式是教師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一種導向,對教學中各種信息以及突發(fā)的情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從高中數學生成性教學的內涵入手,提出一些生成性教學的措施.
一、尊重學生的權利,鼓勵課堂教學的生成
學生在課堂內享有的主要學習權利有:平等參與課堂教學,并且享受平等對待的權利和自由;獨立的思考、理解,并且可以自由表達的權利;對教師及教材觀點提出懷疑、質問和批判的權利;當個人的見解不完善或是片面時,可以提出免受處罰及不公平對待的權利.課堂教學的生成必須要把尊重學生學習權利作為首位,尤其是要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正是因為出錯,才會有引導、解惑;只有出錯,課堂才能生成.
二、適當增設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
“互動”不僅意味著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更意味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適當增設課堂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便于讓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知識誤區(qū)并指正,而且有利于在互動中實現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講“集合”時,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檢查學生對該版塊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一起探討集合的相關知識.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能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三、預設好彈性情境,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
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并不是說就要否定預設,相反,教師要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預設.這種方式的預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體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反映出學生從已知的到未知的學習歷程.我們可以把它稱作彈性預設,即為了體現學生主體的預備空間,鼓勵動態(tài)的生成,可以保留足夠余地,顯示了高度靈活性,指明課堂教學的大方向.例如,定長為5的線段EF的兩個端點在拋物線y2=x上移動,記線段EF的中點為N,求點N到y軸間最短的距離,并求此時點N的坐標.這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求解:一是設求動弦中點軌跡,再求縱坐標的最值;另外一種是利用拋物線的定義結合梯形中位線定理轉換成三角形的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系.
四、構建變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變式教學模式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將變式教學模式和生成性教學模式相結合,將數學知識化整為零,化難為易,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點.通過一題多變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例如,在講“函數與方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回顧函數的基礎概念和表達方式等內容,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其對應的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橫坐標之間的關系作為本堂課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熟悉的內容中發(fā)現新的知識,也使學生的新知識能夠與原有知識形成一定的聯系.
五、轉變教師的角色,引領教學課堂的生成
轉變教師的角色,其實就是學生圍繞著一定的問題或材料,在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下,自主尋求以獲得有效信息和答案的過程.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課堂信息重組者,需要不斷地把課堂教學中學生涌現的各種信息進行捕捉、判斷及重組,把具有價值的問題和信息轉化成教學問題,讓它成為教學亮點;對于那些沒有什么價值的問題和信息,應該及時處理,讓課堂教學回歸到預設軌道,保證教學方向和效率.
六、課后及時反思,完善教學課堂的生成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的自我反思、對比反思和溝通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在課后,重新審視個人的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所有教學行為,并從其中找到課堂教學生成的原因和不足,為下次教學作好準備;對比反思是指在觀摩、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以及教學案例時,要與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以揚長避短;溝通反思是指比較自我和個體的行為,把內省和自我批判的結果同更多的人分享.
綜上所述,要想構建高中數學生成性課堂,教師就應該確立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在了解班級學情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用敏銳的洞察力去發(fā)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敢于質疑課本知識,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此外,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適當增設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師生在一個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里實現“教”與“學”的真正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