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氓》是語文傳統(tǒng)篇目,寫一位女子遭丈夫遺棄。女子遭遺棄的原因解釋,一直含混不清。如果考查“桑”的文化民俗源流以及語用修辭和歷史,可讀解出氓之棄婦是其失去生育而然。
【關鍵詞】桑 生殖崇拜 周禮 語用修辭
【中圖分類號】H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59-02
《詩經(jīng)·氓》是語文傳統(tǒng)篇目,寫一位女子哭訴丈夫遺棄。為何遺棄?一般都說因為人老珠黃,根據(jù)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色變。但問題是《氓》為何不拿“桃”說遺棄事,如有“桃之夭夭”,而偏偏舉“桑”?有人認為桑是棄婦歸途所見,故以實物起興。(《詩經(jīng)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其實,從文化民俗考查“?!?,可獲棄婦遭棄根本原因??疾椤秶L》帶“?!弊质嗥c男女情愛密切,看不出關聯(lián)的僅僅二篇。下面試從文獻、訓詁及考古諸面,對桑義源流作一番探討,解出棄婦之因。
首先,桑與男女情愛有關,源于上古先民太陽神崇拜?!恫忿o》有載,《尚書·堯典》亦有“賓日”、“餞日”記載?!稘h書·匈奴傳》有“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郭沫若《殷墟粹篇·粹篇考釋》說“殷人于日之出入均有祭”。這展示了萬物有靈的古老觀念,因先民把自己看作太陽神子孫?!痘茨献印ふf林》高誘注文“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黃帝乃人祖,黃帝即皇帝,又黃皇亦通。張舜徽《鄭學叢著》訓“皇,煌也”,“皇之本義為日,猶帝之本義為日”。黃、皇、煌、日、帝同宗同源,這里邊有太陽神崇拜,也有人之始祖神崇拜,始潛含著生殖崇拜。姜亮夫《古文字學·第二章》訓“帝是花蒂,猶人之始生曰胎,胎帝雙聲,又相鄰之韻轉(zhuǎn),花萼為帝,花房為不(胚),亦象花房形。甲文金文作■”。又引郭沫若,“知帝為蒂之初字,則帝之用為天帝義者,亦生殖崇拜之一例也”。
其次,崇拜必祭神,其建制和意識又是怎樣的呢?姜亮夫《古文字學》說“神字甲文中無之,當即示字”,是人祖先精靈之寄所。大石文化時期,大石紀念物menhir之制,是立一塊或幾塊大石,上蓋一塊大石,作祖靈居所,“示字正是象其形?!奔郎窬褪菍@個祖靈居所(石或木)進行崇祀。今天四川、遼寧等地,還有其遺址。這個場所便是“社”,《禮記》說“家主中溜而國主社,示本也?!鄙缰屑朗Q為“主”?!抖Y記》載“天子建國,左廟右社,以石為主?!苯练颉豆盼淖謱W》訓“亦指木主。”這樣,社由“類上帝”的主(石或木)組成,以應祈求?!吨芏Y·大司徒》載“設其社稷之壇,而樹之田主”。古文字祖、且同源,主即祖,亦即且。姜亮夫《古文字學》訓“■(且)表男性;■(匕,亦胚)以表女性,兩字實男根和女陰象形,在人則祖妣原始字”。郭沫若說甲骨文且(祖)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轉(zhuǎn)引何新《諸神的起源》)總之,社主建制或石或木,觀念中一身二職:一是太陽神(始祖神)象征;一是生殖器象形。崇祀中,先民不知太陽神何形,因功能類通而象人類生殖器之形,立主作祭祀對象。由此,太陽(始祖)神和生殖神,觀念與行為合一。
最后,令人感興趣的是,社中作為主木的是一種什么樹?答:正是桑樹?!墩f文》有“叒,日初出東方旸谷所登榑?!保渥钤鐬樯裨捴刑枠?。神樹在人間不可得,先民選定一種樹替代,名之太陽神樹“?!??!堵肥酚嘤洝ぶ吩弧吧A终撸缟?。”到此,桑林成為社會祈求之所?!秴问洗呵铩ど鞔蟆酚小耙苑钌A帧?。桑樹乃太陽(始祖)神樹,桑木是陽具之象征,桑林便是促進生殖的地方。《淮南子》高誘注文“桑林者,桑山之林,能興云作雨也”,是性愛隱語。桑林是男女先民性愛場所,孔子乃桑林“野合”而生。中國神話中男女也愛桑林,馬骕《繹史》寫帝子、圣母行“桑中之戲”。(轉(zhuǎn)自《中國神話》,民間文藝出版社)男女冶游桑林,《詩經(jīng)》有大量描寫。《桑中》寫“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此遺風,在今天云南白族依然,年農(nóng)歷四月男女盛裝“繞山林”:“千余年來,繞山林的主題始終是社交游樂?!畛跎A趾芏?,稱繞桑林”。(烏丙安《中國民俗學》)
綜上所述,“?!庇写龠M兩性交媾、強化繁殖之意,淵遠流長?!吧D尽笔际巧衲荆笫巧缒荆俸笃胀淠?。由此《國風》桑字有歸屬,或性愛,或愛情,或促進生殖力?;氐奖疚拈_頭:《氓》為什么偏舉“桑”起興?答案是,意向上相聯(lián)愛欲,意識中關乎繁衍,而歷史中關系生育。男女婚姻,在今天是愛情;在西周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的大事。《禮記·哀公問》云“大昏,萬世之嗣也”,周禮認為男女結(jié)合目的是傳宗接代。棄婦當是不育,氓停之再娶并無不妥。故才有棄婦敢怒不敢言,轉(zhuǎn)以“其葉沃若”至“其黃而鄖”之象起“興”說事。興既是詩經(jīng)時代之慣常表達方式,也是棄婦不能違禮直言之語用修辭。故,《氓》中棄婦詠嘆,看似“沃若”不再而遭棄之毒誓,實是“黃而鄖”不能生育之感傷。這就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與閱讀欣賞中,注意體會字詞的文化豐富性。
作者簡介:
何立明,中文副教授,從事中國文學和大學語文教學,著有《中國士人》一書(獲2015省社科基金資助)和《大學語文是一門安靜的課》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