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華
【關鍵詞】培養(yǎng) 學生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52-02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廣袤無邊,推動著人類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加強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應抓住各種契機,采取各種手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學生較好地具備了這種想象能力,不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學文章的內容及其表現(xiàn)方法,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和較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一、通過知識積累豐富學生的表象
表象指經過感知的客觀事物在腦中再現(xiàn)的形象。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重新組合建立新形象的過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知識經驗的多少,決定著表象的多寡。表象貧乏,其想象狹窄、膚淺;表象豐富,其想象則開闊、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識的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表象,為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1.引導學生精讀優(yōu)秀詩文,重視課內外材料的聯(lián)系組合,充實表象,并使之在學生頭腦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學了有關流水描寫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碧水東流至此回”“春來江水綠如藍”“黃河流水鳴濺濺”“桃花流水鱖魚肥”“黃河遠上白云間”等等,我要求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領會詩人借助流水表達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對水的各種表象。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意識到,正是由于詩人對水有了整體、充分的認識,所以可從大小、冷暖、顏色、氣勢、速度等方面來塑造文學形象,表達不同的感情。
2.采用直觀教具和現(xiàn)代化手段輔助教學,增加學生對事物的表象。如教《小桔燈》,要求學生嘗試著做盞小桔燈,體會其朦朧的、桔紅的燈光,從而理解小桔燈的象征意義;教《看云識天氣》,配以掛圖幫助學生認識云的種類、形狀;教《望天門山》,借助幻燈投影圖象,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天門中斷楚江開”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壯麗景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多種途徑有意識地誘導學生去體味、觀察、比較,以儲備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二、通過語言訓練增強學生想象的表達力
學生的想象活動是在語言的調節(jié)下進行的,語言始終都在指導和改進著形象形成的過程。有了豐富的表象,還必須借助于語言對表象進行分解和綜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僅有豐富的表象而無豐富生動的語言,就象“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學生的想象將永遠停留在直觀、表面的水平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切實抓好以下三點:
1.語言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會準確遣詞造句的表現(xiàn)力量。如輔導賞析《荷塘月色》,講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時,引導學生對這一“瀉”字細加咀嚼、推敲,又以“流”和“淌”字與之比較,學生意識到用“流”與“流水”有重復之病,用“淌”又會引起有聲的感覺,而月光是無聲的,這里的意境是極寧靜的,所以,用“流”和“淌”都顯得意味不足,唯有“瀉”字生動而傳神地將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2.教學用語準確、生動。教師準確、生動的言語示范對學生語言訓練起著重要作用。如分析一篇洋溢著細膩情感的散文時,我通常先以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讀全文,以聲音來吸引和感染學生,使學生領略其語言美,品味描繪的意境,再加以分析。
3.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對所想象的描述,要求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如教《沁園春·雪》時,要求學生根據(jù)詞中的描繪,在頭腦中再造出一幅祖國北方冬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同學這樣描繪:祖國的北方,到處是寒冰封地,大雪紛飛;綿延不斷的高山被雪覆蓋著,登高望遠,雪中的群山,好似一條條銀蛇在翩翩起舞;被白雪覆蓋的秦晉高原上的丘陵,從高處望去,好像銀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聳立,好像要和天空比高低;等到雪后天晴之時,那火紅的太陽照耀著白雪鋪蓋的大地,陽光冰雪相互輝映,顯得格外嬌艷壯麗……通過再造想象,學生不但鍛煉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語言的調節(jié)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通過寫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表象重組”,形成想象的能力
想象決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規(guī)律“重新組合”,是一種嚴格的構思過程,受思維活動的控制、調節(jié)、支配,與敏銳的觀察力密不可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可從觀察入手,進而分析,再進入想象。如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一幅畫面內容是一位小姑娘悄悄趴在地上聚精會神地看幾只螞蚊和一只瓢蟲的圖畫,發(fā)揮想象,寫一篇章話或者故事。先要求學生仔細看清螞蟻數(shù)量、隊形和走向,然后啟發(fā)學生設想螞蟻與瓢蟲之間將會發(fā)生什么事——爆發(fā)一場殊死戰(zhàn)斗,戰(zhàn)斗的結果一定是孤單的飄蟲不敵越來越多的螞蟻群,瓢蟲成了螞蚊的盤中餐。還可以想出許多蟻群凱旋而歸、慶祝勝利和飽餐的情節(jié)來。學生激發(fā)了興趣,想象豐富,寫作起來便得心應手。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想象,甚至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聯(lián)想線索,來促進學生進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