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媛
?
淺論郴州方言的“把”及相關(guān)句式
匡媛
摘要:郴州方言中的“把”字有很多義項和用法是普通話所沒有的。動詞“把”有“給予、安排、派遣、放、占”等意義;介詞“把”主要表處置、被動,表處置時跟共同語的“把”字句的語義及功能類似,表被動時類似于共同語中的“被”字句,但郴州方言又在此基礎(chǔ)上有自身特點。這三種意義的“把”字由于同形容易造成歧義。另外,郴州方言中還存在大量的“把”字連用現(xiàn)象,表達復雜的意思。本文擬從“把”的意義及語法功能、“把”字歧義辨析、“把”字的連用三個方面來分析郴州方言的“把”及相關(guān)句式。
關(guān)鍵詞:郴州;“把”字句;給予;處置;被動
匡媛/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在讀碩士(陜西西安710062)。
郴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中國語言地圖集》將郴州方言劃分為西南官話?!鞍选弊衷诔恢莘窖灾斜粡V泛使用。本文所探討的“把”及相關(guān)句式包括郴州方言中所有帶“把”的句子,其中包含共同語中表處置的“把”字句。這些句式的表層結(jié)構(gòu)與普通話的“把”字句相似,但其表示的語義關(guān)系、語法功能比普通話復雜得多。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討論郴州方言的“把”字句:一是“把”在郴州方言中的意義及語法功能;二是“把”字歧義辨析;三是“把”字的連用。
郴州方言中的“把”字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它與共同語的“把”字在語義與功能上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明顯差異。
(一)“把”作動詞,表給予
共同語中動詞“把”表示“把持、握住、看守”的意思,郴州方言中的“把”除表示上述意義外,還有共同語中的“把”作為動詞所沒有的義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
郴州方言中,“把”作動詞用,主要表示“給予”,意思是使對方得到某些東西。它可以構(gòu)成雙賓句、兼語句、連動句等。例如:
1)天氣咯么熱,我把他一瓶水。天氣這么熱,我給他一瓶水。
“把”字表示“給予”時,還可以構(gòu)成“V+把”[3]的格式,此時“把”可以作為構(gòu)詞語素來理解,構(gòu)成動詞,如“送把、唱把、帶把”。這種“V+把”的格式通常構(gòu)成兩種句法結(jié)構(gòu):“V+把+N”“V1+把+N+V2”。例如:
2)咯首歌唱把我媽媽聽。這首歌唱給我媽媽聽。
此外,“把”作動詞時,有時還表示共同語中其他動詞的意義。例如:
3)你們兩個人,把一個人去買米,把一個人去買酒。(把:安排)
4)咯次任務很重要,把兩個人去。(把:派遣)
上述例句中,每個句子中都有一個“把”字,但我們不能把它們理解為共同語中的“把”字句。例1)是雙賓句,“把+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例2)是兼語句,“把”作兼語句的第一個動詞;例3)是連動句。這類“把”字句,“把”字后面一般可以帶“到”,表達意義不變,“到”讀輕聲。
(二)“把”作介詞,表處置、被動
1.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介詞“把”,表處置。共同語的“把”字句中,介詞“把”的作用是引進動詞所支配、關(guān)涉的對象,“把”字和其他的賓語構(gòu)成把字結(jié)構(gòu),充當謂語動詞的狀語?!鞍选弊鹘樵~用,表處置時,郴州方言的“把”的意義及語法功能與共同語基本相同,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第一,否定詞可以放在“把”的后面。例如:
5)你把媽媽冇放在眼里,像個厷么樣子。你把媽媽沒放在眼里,像個什么樣子
第二,正反疑問句中,“把”字可重疊。
6)你把這碗飯吃完嗎?→你吃不吃完這碗飯?(普)/你把不把這碗飯吃完?(郴)
2.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介詞“被”,表被動。引出動作的施事,普通話用“被”字,郴州方言則仍用“把”字。此類“把”字句的主要特點。
第一,“把”后必須有賓語,不能直接放動詞。第二,“把”引進動詞的施事,主語是謂語動詞的受事,一般帶有“遭受”義。例如:
8)筆把我搞爛了。筆被我搞爛了。
第三,一定有結(jié)果義。例如:
9)那些東西把我弟弟丟咖了。那些東西被我弟弟丟掉了。
這類表被動的“把”字句,“把”字后面也可以帶“到”,表達意義不變,“到”讀輕聲。
郴州方言“把”字句句法結(jié)構(gòu)簡單,但其語義容量大,語義關(guān)系復雜。因此,僅從句法結(jié)構(gòu)來看,相同的句式往往具有不同的語義,易產(chǎn)生歧義。
為了行文方便,我們先將郴州方言的把字句所表示的處置、被動、給予3個意義,依次簡稱為把1、把2、把3。現(xiàn)簡單分析一下郴州方言“把”的三種意義之間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及消除歧義的方法。
(一)“把1”和“把2”歧義
1.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鞍?”引進施事,表示處置;“把2”引進受事,表示被動。把1句和把2句都可以概括成:N1+把+N2+V。如果句中N1和N2之中有一方能確定是施事或者受事,則整個句子不會產(chǎn)生歧義。但是,當N1和N2都可能是施事時,句子就可能產(chǎn)生歧義。張三把李四打了。這句話可理解為“張三把李四打了”,也可理解為“張三被李四打了”。
表被動的“把”字句“把”的后面可以帶“到”,表達意義不變。因此,“把2”表被動可以用“把到”代替。所以,如果“把”帶上“到”,整個句子就沒有歧義了。如上例變換成“張三把到李四打了?!北阒荒苁前?句了??梢?,把1句和把2句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是:a.N1和N2都可能是施事;b.“把”字單獨使用,不帶“到”。
2.“把1”和“把2”歧義消除方法。把1句是用“把”將受事提前了,因此可以變換成一般述賓句,如下面A式;把2句則是用“把”引出施事,可變換成用“把到”指明施事的被動句或變換成一般主動句,如下面B式。
10)張三把李四打了。→
A.張三打了李四。B.張三把到李四打了。/李四打了張三。
(二)“把2”和“把3”歧義
1.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鞍?”表示被動,“把3”表示給予,有時句中的“把”既可以表示“把2”,也可以表示“把3”,把2句和把3句可以概括為如下格式:N1+把+N2+V+了。它們發(fā)生歧義同樣是有條件的。
先看“把2”和“把3”在哪些情況下不會產(chǎn)生歧義。
第一,“把”字作動詞單用或只帶賓語或帶雙賓語,此時只作“把3”理解,句子沒有歧義。
11)——“那個東西把不把我?”——“把?!?/p>
第二,句子的主語N1是受事,N2是單賓語,V后面沒有助詞“了”,這種結(jié)構(gòu)沒有歧義,都是“把3”。例如:
12)書包把他背。書包給他背。
第三,“把”與N2沒有與事關(guān)系,則句子不會產(chǎn)生歧義,“把”都是“把2”,例如:
13)衣服把泥巴搞臟了。衣服被泥巴弄臟了。
上述例子中,“把”與“泥巴”不存在與事關(guān)系,而在“菜把豬吃了”中,“把”與“豬”可以存在與事關(guān)系,因此該句存在歧義,既可以理解為“菜給豬吃了”,也可以理解為“菜被豬吃了”。
所以,“把2”和“把3”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是:a.“把”帶一個賓語,句子的主語N1是受事,“把”與N2存在與事關(guān)系。b. V后面有助詞“了”。
2.“把2”和“把3”歧義消除方法。有歧義的“把2”和“把3”可以概括為如下格式:N1受+把+ N2與施+V+了。其中,N1為受事,N2既可以是“把3”的與事,后面動詞的施事,也可以是“把2”引出的施事。把3句可以變換成雙賓兼語句,隱含全句的施事,如下面A式;把2句可以變換為把1句,N2是全句的施事,如下面B式。
14)菜把豬吃了。
A.(我)把豬菜吃。(我)給豬菜吃。B.豬把菜吃了。
(三)“把1”和“把3”歧義
1.歧義產(chǎn)生條件。有時句中的“把”既可以表示“把1”,也可以表示“把3”,因此“把1”和“把3”也會產(chǎn)生歧義,但產(chǎn)生歧義的情況比較少。產(chǎn)生歧義的“把1”句和“把3”句都可以概括成“N1施+把+ N2受+V+了”的格式,例如:
15)他把錢用了。
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他給(我)錢用了”,也可以理解為“他把(他的)錢用了”。當句中V后有補語,如上例變成“他把錢用完了”,“把”都是“把1”,句子也沒有歧義了;當句中V后面沒有助詞“了”,如上例變成“他把錢用”,“把”都是“把3”,句子便沒有歧義了。
然而,當V后面有助詞“了”時,這種結(jié)構(gòu)也不一定都有歧義。例如:
16)蟲子把東西吃了。
17)他把東西吃了。
第一,沒有歧義,只能是“把1”;第二,有歧義,可能是把1句,也可能是把3句,它可以理解為“他把(他的)東西吃了”,也可以理解為“他把(我)東西吃了”。它們的區(qū)別在于N1能否充當“把”的施事:第一句的“蟲子”不能充當“把”的施事,所以沒有歧義;第二句的“他”能充當“把”的施事,所以有歧義。因此,“把1”和“把3”產(chǎn)生歧義的條件是:a.“把”后的動詞結(jié)構(gòu)有完結(jié)義,并且動詞結(jié)構(gòu)后面沒有加補語;b.N1能充當“把”的施事。
2.歧義消除方法。把1句可以變換成一般述賓句或在V后面加上補語,如A式;把3句可變換成由沒有完結(jié)義的動詞結(jié)構(gòu)組成的句子,如B式。
18)他把錢用了。
A.他用了錢。/他把錢用完了。B.他把錢用。
由上面的論述可以知道,三種意義的“把”字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這幾種“把”字可以同現(xiàn)在一個句子里,表達更為復雜的意思。
(一)把1+把2
這種句式用“把1”引出N1受事,“把2”引出N2施事,“把1”位于“把2”之前,構(gòu)成“把1+N1受+把2+ N2施”句式,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把……被……”句式,并且有強調(diào)“把1”的作用,突出“處置”。例如:
19)他把本新書把別個偷咖去了。他把本新書讓別人偷走了。
(二)把1+把3
這種句式用“把1”引出受事,“把3”引出與事?!鞍?”后面可帶“到”,構(gòu)成“把1+N1受+把3(到)+N2與”句式。增強給予意味,相當于普通話的“把……給……”句式,例如:
20)他把欠倒滴錢下把我了。他把欠下的錢都給我了。
(三)把2+把3
這種句式用“把2”引出施事,用“把3”引出與事,增強了被動義。“把3”后面可帶“到”。
21)咯本書把我把王林了。這本書被我給王林了。
(四)把2+把1
這種句式用“把2”引出施事,“把1”引出受事,也是被動與處置的復合式,與“把1+把2”不同的是“把2”位于“把1”之前,因此整個句子更加強調(diào)被動意。類似于普通話的“被……把……”句式。例如:
22)真要是把別個把他抓咖去才好。真要是讓別人把他抓去才好。
(五)把2+把1+把3
這種句式是“把2+把1”的延伸,在“把1”的后面還有表給予的動詞“把3”或“把3到”,相當于普通話的“被……把……給……”
23)屋里的東西把他把一半把把老王了。家里的東西被他把一半給老王了。
有限的語言形式為了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表達需要,往往會盡力擴充自己的語義和功能。因此,對于郴州方言的“把”及其相關(guān)句式的研究,我們必須充分考慮語音、語義、語法等條件,才能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郴州方言“把”字句的動態(tài)運用。
參考文獻:
[1]陳立中.湖南方言與文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
[2]張利瑩.郴州方言“把”字句[J].大學時代(下半月),2006(11):44.
[3]孫立新.戶縣方言的“給”字句[J].南開語言學刊,2007(1):79—87.
[4]江亞麗.桐城方言“把”字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5-107.
[5]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何巖
中圖分類號:H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531(2016)01-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