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麗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
司法會計鑒定制度分析
徐冬麗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重慶 401120)
摘要:本文首先從司法會計鑒定的概念出發(fā),分析了司法會計鑒定之所以能為訴訟提供專業(yè)幫助的科學依據(jù),并且分析了構建司法會計鑒定制度應當遵循的正義和效率的價值標準,最后說明建設我國司法會計鑒定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司法會計鑒定;價值取向;必要性分析
司法會計鑒定是指司法機關和案件當事人為了查明案件事實,指派或聘請具有司法會計專門知識的人員,對案件中需要解決的財務會計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判斷的一項訴訟活動。
司法鑒定最主要的功能是為訴訟提供技術服務,對案件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解讀與詮釋。將鑒定冠于“司法”的名號,主要指的是其對訴訟的服務功能,并不是指司法機關對鑒定權的獨占。無論是司法機關還是案件的當事人都有利用鑒定為自己在訴訟中贏得有利地位的權利,為自己的訴訟提供服務,這種權利是不容剝奪的。相反,僅以“司法機關”來否定當事人啟動司法鑒定的權利并不恰當,必將造成訴權的不平衡。
法律雖然賦予了司法機關啟動司法鑒定的權利,但并沒有否定當事人啟動鑒定的權利。實踐中,當事人在訴前或訴中,甚至是審判后,也經(jīng)常將有關的財會資料送交由鑒定權的機構進行鑒定,得出的鑒定結論也可以作為證據(jù)使用。司法實踐中,并不存在“司法鑒定結論”與“鑒定結論”區(qū)分。
所以說,司法會計鑒定的定義包含下面幾項內容:首先,司法會計鑒定是一項訴訟活動;其次,鑒定的目的是解決案件中的財務會計等專門性問題;第三,鑒定人員需具備財務、會計、審計等專業(yè)知識;第四,司法機關和當事人在法定的條件下都有進行鑒定的權利。
(一)正義。
在我國,正義的涵義是廣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司法公開,將司法文書,司法裁判展示在公眾面前,讓公眾監(jiān)督參與,才是對司法監(jiān)督,維護公正的最好方法。第二,司法公正。法官要維持中立的地位,不偏不倚,讓當事人取信于司法機關。第三,司法平等,平等性是“衡量一種程序是否公正的基本標準”。既然訴訟對一方當事人往往具有懲戒結果,因此如果不在程序中力求維護他與對方當事人對抗的權利,司法公正便很難實現(xiàn)。當事人更要充分參與訴訟程序,切實保障各自的意見能為法官所認識和了解,進而使法官在訴訟對立雙方舉證、質證的基礎之上作出判決。
(二)效率。
效率是指在一個生產(chǎn)過程中,投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產(chǎn)出。在維持司法公正的基礎上,也必須在司法中倡導效率原則,在司法領域要充分考慮司法資源合理配置,在最大程度上為當事人所用。正義是人類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具體而言是對人們之間權利或利益合理分配關系的期待,效率則是相對于各種主體行為的速度與有效性的反映與要求,二者作為司法會計鑒定制度的價值取向來說是相互包容、密不可分的。相對于當事人來說,遲到的正義是非正義的,只有在具有可期待性的時機給予了公眾本屬于自己的司法結論,才能發(fā)揮它本能所具有的價值,才能平息現(xiàn)存的糾紛。
(一)司法會計鑒定制度建立與完善是審判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審判制度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確保司法公正。司法程序公正是保護訴訟參與者的平等正當權利和保障實現(xiàn)實體公正的重要手段。程序公正包括很多原則,與司法會計鑒定相關聯(lián)的有中立性、公開性、充分辯論等原則。 法官在審判中的中立性,無疑是保證司法公正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法院設置司法會計鑒定機構的做法是與審判體制改革的目標相違背的,“自審自鑒”的現(xiàn)象也受到學術界廣泛的批評。所以在進行審判體制改革時,要倡導司法鑒定機構獨立,不僅是機構設置的獨立,在取證,質證過程中也要維持其獨立性。因此,需要完善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
(二)司法會計鑒定制度改革是保證“科學證據(jù)”需要。
作為證據(jù),鑒定結論的功能關鍵在于是否能客觀真實地證明案件事實,其核心是科學性。保證鑒定結論的科學性是完善司法會計鑒定制度的宗旨所在。在不與審判制度精神和證據(jù)制度相抵觸的前提下,在維護鑒定結論證據(jù)的最重要的屬性“科學性”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對影響鑒定結論的諸多要素,包括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和鑒定方法等進行規(guī)范,賦予鑒定結論更優(yōu)良的證據(jù)能力。目前司法鑒定機構設置和管理混亂、鑒定人員的良莠不齊,都是影響鑒定結論質量的現(xiàn)實原因。在科學證據(jù)時代,司法鑒定是發(fā)揮證據(jù)證明價值的重要手段,可靠的鑒定結論在案件訴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翱茖W證據(jù)”如何“科學”地運用,無疑對完善司法會計鑒定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司法會計鑒定制度的建立是維持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民主法制的建設、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司法鑒定的社會需求日益頻繁,司法鑒定的改革逐步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面臨法律爭議時,往往原被告方站在自己的立場,對彼此的主張持堅決否定的態(tài)度,比如,反映在受害方的傷殘程度上,恐怕也是各執(zhí)一詞,爭鋒相對,即使雙方有互相協(xié)商的態(tài)度,但也是沒有可以堅持的立場,沒有一個互相認同的值得信賴的具有權威性的司法結論,這所以,司法鑒定結論就發(fā)揮了它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它可以指導雙方站在合理公正的角度來評判問題,同時在面臨司法裁判時,雙方對結果也更加認同,符合了內心對于公平正義的期待。
參考文獻:
[1]邱寧波:《司法會計鑒定制度研究》 華東政法大學2004年
[2]譚世貴、饒曉紅:《論司法改革的價值取向與基本架構》,載《訴訟法論叢》第 6 卷,法律出版社2001版
[3]孫笑俠:《法律程序剖析》,在《法律科學》,1993 年第 6 期。
[4]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版,第335頁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