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隨著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蓬勃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對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需求,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個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占據(jù)日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分析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這所獨立學院外語教學的特點,探討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改善獨立學院的英語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圖式理論;獨立學院;聽力教學
1 獨立學院的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都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現(xiàn)象。語言知識的傳授被置于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之上,導致了一大批學生經過十余年的學習,仍然聽不明白,說不出口。事實上,語言的學習首先就是從“聽”開始的。人們在日常的交際活動中,聽的時間占據(jù)了45%,對人的日常語言交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比一本、二本的學生而言,獨立學院學生英語聽力基礎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都存在語音語調的問題,對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也了解甚少。此外,他們自學能力較弱,不夠專注,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待加強,在高中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獨立學院的教學設備和教師資源也都存在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聽力課無法充分展開。同時獨立學院對大學英語聽力課的課時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減,致使學生聽力學時嚴重不足,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以上種種都是不爭的事實,也的確給聽力教學帶來了莫大的阻礙。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在思考獨立學院英語聽力教學的出路,也試圖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摸索出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聽力教學方法。本文作者通過對自身10余年在獨立學院從事聽力教學的經驗的總結,肯定了圖式理論對聽力教學的積極作用。
2 圖式理論介紹
對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的英語教師而言,圖式理論并不陌生。近年來,它頻繁應于閱讀教學,并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事實上,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聽力教學。圖式理論提倡將人們新接觸到的內容與之前已經獲取的知識或者記憶相互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樣化的,前者通過眼睛,而聽是通過耳朵,圖式理論在二者的應用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鑒的。
和許多成熟的其他理論一樣,圖示理論的形成與完善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各位理論先驅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早在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第一次提出了認知圖式,在他看來,概念本身并無實質意義,它只在與人們的記憶或是已知事物相作用是才產生意義。也就是說,概念在人們記憶中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彼此相互依存,互相聯(lián)系,從而構成了一個能夠反映現(xiàn)實中相互聯(lián)系的事物的認知圖式。隨后,這一理論在英國心理學家Barlett的著作《記憶》中得到了發(fā)展(Barlett. F. C., 1932)。此后,魯姆爾哈特,美國的人工智能專家,進一步完善了圖式理論。他將圖式具象化,視其為“具有認知能力的建筑砌塊”或者“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以等級的形式存儲在記憶中。如他所言,人們對新信息的接納與處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腦中的“先存知識”,大腦猶如一個信息處理器,不斷地將新事物與記憶中的事物關聯(lián)起來,從而促進了大腦對新事物的理解。由此可見,人腦的記憶或儲備知識是接納新信息的關鍵所在。
3 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及積極作用
毫無疑問,教師通過充分的了解圖式理論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去提升聽力水平,而學生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更有效的培養(yǎng)聽力能力。針對聽力學習,圖式理論的運轉如下:由于圖式理論強調大腦記憶與新知識的相互作用,那么,教師在播放新的聽力材料之前,應該了解學生對該新信息的圖式,如果學生大腦中沒有或者很少有與之相關聯(lián)的知識儲備或圖式信息,學生就會感覺力不從心,完全聽不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學生儲備了豐富的與所聽材料相關的信息,學生就會感覺難度降低,從而掌握聽力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圖式在聽力學習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根據(jù)圖式理論,教師可以從圖式入手,鼓勵學生從豐富圖式開始,積累大量的背景知識,并幫助他們將新知識既聽力材料與背景知識相關聯(lián)以激活已有的圖式,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大腦中也會產生新的圖式。遵循這樣一個反復的過程將幫助學生的聽力水平不斷提高。
3.1 豐富背景知識,建立強大的圖式
我們已經了解到圖式對理解新知識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豐富學生的圖式,幫助他們獲取大量的背景知識則是聽力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眾所周知,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有相關的語言知識背景,比如語音語調,詞匯,和語法等,還需要掌握聽力材料所傳遞的風俗、文化背景等相關信息,而這恰恰是獨立學院學生缺乏的。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有意識的向學生教授一些詞匯記憶的技巧,在聽力初期,幫助學生認識音標,糾正發(fā)音等。而對于語篇的背景知識的積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批判性思考,提升自身的廣度與深度。這兩種圖式,一種提供語言知識,一種提供解釋和參考,在聽者大腦中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新的知識的理解,形成新的圖式(周相利,2002)。
3.2 信息匹配與關聯(lián)
完成圖式的建立只是聽力學習的第一步,接下來是考慮如何將大腦中的圖式與聽力材料進行信息匹配,達到迅速理解。黃子東(1998)認為,若聽者在聽力過程中能夠迅速關聯(lián)到已有圖式,且他的聽力理解合乎邏輯,那么,他通常能更順利的對聽力語篇進行解構,獲得理解,并形成圖式。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學生除了要有相關的圖式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聽力技巧。因此,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聽力之前先熟悉題干,找出關鍵詞,并學會預測問題,同時也建議學生不要太在意聽力過程中的難詞或生詞,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大腦中的圖式能夠更快的被激活,從而進行匹配。
4 結論
聽力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論它以往由于某種原因多么的不受重視,它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也隨著社會對英語聽說人才的需要,正日益凸顯出來。本文從獨立學院英語聽力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對圖式理論的了解和學習,探討了其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幫助教師利用圖式理論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Bar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Z].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黃子東.話題熟悉程度、語言水平和問題類型對EFL聽力理解的影響:一項基于圖式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外語,1998(4):18-43.
[3]周相利.圖式理論在聽力理解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