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逐漸在每個學校課堂開設,小學美術教學從低年級教學到高年級教學,年齡跨度大,學生心理成長處于成型階段,對事物的審美和藝術的感知處于萌芽期,對于美術繪畫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時期。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美術繪畫能力方面表現(xiàn)不同,有身體原因也有藝術感知方面原因。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幾個方面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分析如何鍛煉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從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色彩感知;線條感知;基礎技能;觀察能力
一、阻礙繪畫能力教學培養(yǎng)的問題
石濤曾說“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繪畫必定需要動手動筆運用技能與色彩,小學美術教學與專業(yè)培養(yǎng)美術教學的地方不同,注重的是基礎繪畫能力和形象思維藝術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對小學生美術繪畫方面的培養(yǎng)從不同年齡段入手,從同年齡段不同水平入手展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往常教學中,我們視繪畫能力為美術教學的基本階段。達·芬奇開始學畫畫,他的老師要求他天天畫雞蛋,齊白石以畫蝦出名,也是不斷地觀察琢磨其動態(tài)和下筆力度,繪畫技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教師在小學生繪畫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也要循序漸進。往常教學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阻礙繪畫教學培養(yǎng)的障礙,以下三個方面為這些問題中較為突出的問題:
1.學?;A課設置薄弱。很多小學忽視美術教學課程的設置,在一部分不發(fā)達城市或地區(qū),美術課程的設置和師資力量的配備極其不充分,學生美術教學繪畫能力培養(yǎng)最基本的工具得不到補充,畫筆、紙張及其現(xiàn)代美術中創(chuàng)新工具少之甚少,傳統(tǒng)美術教學思路依舊存在,學校認為美術教學僅僅就是在一張紙上教一教學生涂色、畫靜物、臨摹。與現(xiàn)在創(chuàng)新美術培養(yǎng)思路相脫軌,教師有教學思路,但由于硬件設施不完備而影響教學進程。
2.教師家長忽視美術培養(yǎng)或急于求成。最近幾年,家長、教師越來越關注孩子德、智、體、美的全方面發(fā)展,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學生培養(yǎng)成為“藝術家”,家長對幼兒審美、藝術感知、觀察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也十分盡心,但很多家長、教師急于求成不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生短期內在美術方面就頗有“造詣”,導致只追求結果,不踏實要求孩子練習美術繪畫的基本技能。
3.小學生興趣不夠,功底不足。正是由于以上兩個方面綜合原因導致問題反映在孩子身上。實際動手繪畫能力薄弱,想畫的不會畫畫不好,會畫的只會照著模仿不能創(chuàng)作,能創(chuàng)作的沒有技能支撐。比如,在平時課堂作業(yè)布置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將文字配一幅圖,甚至簡單點將書中的圖畫到自己的本子上,然而就這樣簡單的繪畫,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是困難的,他們不懂色彩的運用,不會線條的勾勒,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孩子本身對美術不感興趣,這點無可厚非,教師也好家長也罷,我們不能將美術學習強加給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即使用填鴨的方式也事倍功半;第二個原因就是孩子力不從心,渴望學好美術,希望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一幅圖畫,但是繪畫水平有限,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二、教師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繪畫能力
1.基本功訓練,分階段訓練。小學美術繪畫能力教學特點就是低年級的高年級相差年齡大,針對性強,對于低年級和高年級應采用不同方式進行繪畫能力提高的教學。不同階段學生身體發(fā)育水平不同,在美術工具的掌握上也會有所區(qū)別,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毋庸置疑是影響使用工具的各因素,其次不同年齡學生在事物觀察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反應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事物接觸的增多反映出的狀態(tài)是不同的。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要強調色彩和線條的基礎性教學,比如,在一年級上冊《看誰涂的更好看》這一課中,恰好就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在色彩的運用上,準備彩筆、粉筆、顏料等不同質地的染色工具和色彩掌握方面的好機會,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黑白圖畫,小動物、風景等等,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只有黑白的紙上涂出五彩斑斕的顏色,不要限制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任意涂鴉。在升入高年級后教師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線條方面的功底,認識到了色彩的美麗,在線條勾勒方面教師要細心并且有耐心,我們應當把線描作為學生美術繪畫的重點和基本入門練習,通過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的方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比如,在中段年級設置的《畫中的線條》一課,教師可以借助這節(jié)課讓孩子學會美術繪畫時線條的掌握和運用,現(xiàn)在網(wǎng)絡技術發(fā)達,很多媒體上發(fā)布簡筆畫教程簡單易學,一筆就可以勾勒出一個事物,教師可以借鑒這種方式讓學生領悟線條的魅力,還可以將線描中很多一筆畫編程順口溜教給學生,增加趣味性。
2.動手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勤動手?,F(xiàn)代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凡事父母包辦,使孩子有了依賴性,甚至懶動手去做事情,在美術繪畫方面貴在練習,貴在勤動手、勤動筆,教師要注重學生動筆、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愛畫畫想畫畫,繪畫是一個人內心情感的表達,什么樣的畫體現(xiàn)了一個人什么樣的心情、什么樣的性格,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時要注意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應付了事的消極心理,讓課堂充滿活力至關重要,活力的課堂才能提高學生對繪畫的興趣。比如,在《鳥語花香》這堂課設計時,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色彩和線條的運用創(chuàng)作出一幅春天勃勃生機的景色,但要注意課堂趣味性,比如可以讓學生拍攝春天的景色在課堂上評比,教師播放一些春暖花開的景色供學生欣賞,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想要去練習繪畫。
3.觀察能力是美術繪畫的基礎,任何事物都存在不同特征,相同事物不同方面也會不同,教師在注重學生繪畫能力培養(yǎng)方面要培養(yǎng)孩子觀察能力,觀察色彩的變化,觀察線條的構造,只有在學生充分觀察體會色彩和線條后,再下筆才能有所提高的進行色彩和線條的練習。比如,在《心中的風景》設計教案時,考慮到學生年齡已經(jīng)較大,因此可以系統(tǒng)地開放式的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到室外增加一節(jié)室外活動課,引導學生觀察景物的色彩,葉子有多少種綠,天有什么樣的藍,樹有什么樣的形態(tài),花能勾勒成什么模樣,教師通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色彩和線條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馬志剛.關于“畫圖”單元教學滲透美育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4).
[2]潘紹元.影響兒童繪畫能力的幾種因素[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