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我國對于教育越來越為重視,初中作為九年義務(wù)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時間,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和教育上就更加需要重視,特別是在授課的方式上,對于初中歷史來說使用圖示法教學可以改變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枯燥性。并且這種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針對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意義來進行相關(guān)的討論,希望可以更好的去提高初中生對于初中歷史課堂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更快速的去接受和理解相關(guān)的知識。
【關(guān)鍵詞】教與學;英語教學;和諧教育
引言
初中歷史作為一個學生在正規(guī)的歷史學習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的給初中的學生打下一個基礎(chǔ),就需要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一個良好的、易于學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課方式,而圖示法就是其中一個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于歷史課的興趣。
1.在歷史課堂中使用圖示教學法的優(yōu)點
1.1激發(fā)學生自身對于歷史課堂的興趣 圖示教學法的板書不僅僅改變了初中傳統(tǒng)歷史教學方式的提綱式、呆板的傳統(tǒng)形式的板書的面貌,同時這種圖示教學法不會受到環(huán)境以及條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對較為靈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種多樣,讓板書變得更加靈活,同時也讓學生更加喜歡課堂,在使用圖示教學法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來進行強調(diào),這樣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的注意力。
1.2構(gòu)建一個教學的體系 圖示教學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歷史教材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且這種方法可以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進行一個完整的梳理,得到一個相對于較為清晰的線索,從而達到構(gòu)建知識體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質(zhì)量上都高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1.3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使用圖示教學法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可以列出大致的圖示,其他的細節(jié)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填充,這樣就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把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使其變成一個成縱橫交錯的結(jié)構(gòu)圖示,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很輕松的梳理所學會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強化記憶的過程中進行思維和智力的訓練,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
1.4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在初中的歷史課上使用圖示教學法可以讓老師把語言的講述與圖表的演示兩種方式進行相結(jié)合,以此達到一個“圖”“文”并茂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充分的去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主動的去接受并且傳遞信息,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其進行一個積極地思維,從而來達到強化學生的記憶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將圖示教學法應(yīng)用在歷史課堂中
2.1由教師去編寫歷史圖示,以此來展示圖示教學法的優(yōu)勢
在歷史課堂中讓老師使用圖示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識,并且?guī)椭鷮W生快速的理解老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歷史知識的體系和重點,如在講三次工業(yè)革命的時候由于這一內(nèi)容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并且較雜,學生很容易記得這個就忘記那個,而使用圖示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不僅僅對三次工業(yè)革命講解可以這樣,另外老師在講授三國時期的歷史的時候也可以這樣,由于其國家和戰(zhàn)役較多,并且這一時期的形式相對于復雜,很多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理清所有的線索,而圖示教學法則可以很快速的將這些知識點顯露出來,其中主要包括了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曹操、孫權(quán)、劉備先后崛起,在經(jīng)過了官渡之戰(zhàn)以后曹操打敗了袁紹,并且在不久之后統(tǒng)一了北方,赤壁之戰(zhàn)中孫、劉兩方合作擊退曹操,三國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戰(zhàn)(200年)統(tǒng)一北方
↓
東漢末年
→劉備?坨 ? ? ? ? ? ??坭魏
軍閥混戰(zhàn) ? →聯(lián)合抗曹 赤壁之戰(zhàn)(208年)→蜀
?坭 ?坨
→孫權(quán)↗ ? ? ? ? ? ?↘吳
三國時期的圖示
2.2讓學生進行自主的編寫歷史圖示,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
在老師進行幾次圖示法的講解之后,可以讓學生自行動手來進行學習和使用圖示法。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來進行總結(jié),例如:針對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來進行圖示法的總結(jié)。老師首先需要教會學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編寫方式,然后讓學生自行選擇樹狀圖或者是概念圖來進行編寫歷史圖示,其中樹狀圖的優(yōu)勢是可以將歷史知識的層次性以及結(jié)構(gòu)性有效的展現(xiàn)出來,而概念圖則是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在老師講解完五代十國的內(nèi)容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仿照之前所講述的三國時期的圖示方法來進行圖示的總結(jié),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有關(guān)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時期歷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總結(jié)
通過以上的學習和討論可以知道,圖示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相對于輕松的記憶方法,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這種方式也有效的改變了我國在進行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的去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去發(fā)揮出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進程和歷史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讓學生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去記憶和學習。
【參考文獻】
[1]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苗登.初中歷史教學中素質(zhì)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3]蔡曉玲.淺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幾種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作者簡介】
鄭玉雪,1982.4女,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專業(yè):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