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義英
【摘 ? ?要】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認字讀書,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有效策略,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 ?一體化教學 ?策略
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學科。通過語文教學,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語文學習應該從小學入手,加強對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訓練,增強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效果。基于此,加強對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研究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1、我國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讀寫教學側重不夠,且兩者分開教學,相對獨立,不能實現(xiàn)對學生讀寫能力全面培訓的需求。例如,在讀寫兩個方面,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弱,讀寫教學所占語文課堂的整體比重相對較低。此外,教師在語文讀寫教學中占據(jù)主動,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導致讀寫一體化教學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2、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
2.1 ?在閱讀方面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應該如何進行閱讀。
一方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忽視學生自主性的弊端,教師往往會將課本作為參考資料,對作品優(yōu)點、時代背景等進行介紹、剖析,學生只能在學生的只言片語中了解作品,在學習中十分被動。因此,必須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課外閱讀。
另一方面,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平時閱讀學習中,應該讓學生不可三心二意,在閱讀文章中能夠靜下心來;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夠提出質(zhì)疑,讓學生能夠理解文章,并引導學生學會對文章作者意圖的揣摩,與作者能夠產(chǎn)生共鳴。此外,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平時教學中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能夠?qū)W會語言理解能力加以提升。
2.2 ?在寫作方面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點,尤其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小學生往往對作文寫作苦不堪言,常常在寫作中覺得無從下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不善于觀察,在寫作學習中不能掌握要領,同時平時不注重積累寫作素材。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切勿讓學生閉門造車,應該將生活素材有效的引入到教學中,通過學校、社會大環(huán)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提升作文寫作的生活化、趣味化。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對作文寫作感興趣,不斷的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方面,小學生對周圍一切事物充滿了興趣,教師寫作教學中需要抓住學生這種好奇心理,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只有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為小學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應該讓學生平時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在生活小事中注意觀察,在閱讀中注意學習優(yōu)美的詞匯。
2.3 ?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
在語文課堂上,應該鼓勵與引導學生將課文大膽的讀出來,這樣不僅能夠?qū)W生五官充分的調(diào)動,幫助協(xié)調(diào)學生各方面能力,還能促進學生語感、語情的提升,將這些東西逐漸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例如,在《圓明園》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預習文章,讓學生能夠總結出閱讀的方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熟讀,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討,分享自己閱讀的方式,找出自己在閱讀中的不足之處,為寫作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古人把閱讀比作根,把作文比作葉子,根深才能葉茂。這一形象比喻說明讀書是學生攝取作文知識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閱讀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領會文章內(nèi)涵、作者意圖以及表現(xiàn)方法的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對文章中詞句進行猜測與理解,能夠通過自己的言語將其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加強讀寫一體化教學,告別以往的題海戰(zhàn)術,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一些重要段落,學生進行嘗試的寫作,用自己的話總結段落大意等。久而久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必將提升,在寫作方面的能力也會與日俱增。
創(chuàng)設有效的讀寫環(huán)境。在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搜集有益于提升學生能力的閱讀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建有效的讀寫環(huán)境。例如,在兵馬俑學習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首先搜集關于兵馬俑的材料,在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等,并利用多媒體工具等,將搜集到關于兵馬俑相關的視頻、圖片等。通過這種方式,更能夠讓學生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思,從情感中產(chǎn)生共鳴。
2.4 ?通過日記,提升學生讀寫能力
廣泛的閱讀使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寫作方法,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詞匯。但這些語言、詞匯是死的,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把這些死的語言詞匯轉(zhuǎn)化為活的語言詞匯,將習作置于現(xiàn)實生活中。要鼓勵學生寫日記,養(yǎng)成用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把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把生活中感興趣的事寫下來,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其中,讓學生在日記中自由表達。農(nóng)村的生活有許多喜聞樂見的東西值得我們?nèi)ネㄟ^日記表達。我們要告訴學生寫日記并非每天要寫長長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個值得寫的片斷,當長即長,能短則短,并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詞語在日記中加以靈活運用,那么死的語言、詞匯就變活了。
3、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讀寫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要素,小學生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從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教學中發(fā)散思維,注重生活中的素材,結合實際情況,切實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麗影.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15(9):144-145
[2]何華.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可行性的研究[J].讀與寫.2015,23(2):65-66
[3]胡丹華.小學中年級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5,32(9):32-33
[4]高子陽.讓寫有力地走在讀中——讀寫一體化度的把握研究[J].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4,20(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