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兵+夏大勝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知識正在快速地增長并不斷更新,推動著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因此對小學課程進行改革就成為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小學課改在實施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對小學課改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出了有效解決策略,為小學課改的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課程改革;困境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階段課程改革面臨的實際困境分析
1.師資隊伍水平相對薄弱
首先,大部分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教育觀念較為陳舊、落后,教學模式和方法也較為老舊,使得他們不能快速地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其次,小學教師的師資結構較為復雜,過去提倡教師走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過多,在接受全科教育方面極為不均衡。例如,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公招教師不是師范專業(yè)等,這些情況都使得小學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低,制約了課程改革的落實。最后,薪資水平的差距使得一些小學教師可能會產生職業(yè)懈怠以及職業(yè)意識相對較差等情況,如不少教師想方設法“病退”或轉行,這樣一來就加大了小學教師的流動性,使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性下降。[1]
2.傳統(tǒng)教學中實踐效果不足
小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較為好動,并且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而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還要能為其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特點來提升教學質量水平。然而就現實情況來看,學校和家長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于保守和拘謹,學生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下;加之實踐活動的不足,使得教學活動不能和理論產生有效的聯系。迫于家長的要求,小學教師過于重視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教學,而忽略了實際情況,使得小學課改面臨一定的困難。
3.課改力度不足
隨著教材內容的不斷完善和更新,相比以往的教材來說,現行教材難度有所下降,但其內容涵蓋范圍卻擴大了不少,所以部分教師在教學期間不能從根本上了解教材這樣編寫的意義,使得在教材挖掘方面還有一定不足;加之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大多學生都是通過死記硬背來進行學習,長時間如此,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這也與新課改目標不相符。[2]
二、解決小學課改困境的有效途徑
1.增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
第一,使學校領導從根本上轉變原有的思想觀念,對小學教師加大培訓方面的力度,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教學交流活動。比如,示范課、講座、教學理念培訓、新課改培訓等,讓小學教師能通過培訓建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豐富自身專業(yè)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第二,可以通過有效的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在此基礎上提升小學教師的準入水平,提升其整體素質,確保課程改革理念落到實處。
2.對小學課堂進行良好的優(yōu)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施,對小學課堂有針對性地進行優(yōu)化已經不再是難事,因此,小學教師能夠有效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對實踐活動加以足夠的重視,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取相應的知識,從而有效地推動課程改革。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實行藝體學科走班制等,對課程和課堂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能真正地從中獲取知識。
3.構建完善的課程改革評價制度
評價制度的完善應包含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學校引導家長對教育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眾所周知,良好的課改評價機制能夠推動課改的有效落實,還能提高小學教學質量,保證小學教育水平穩(wěn)定發(fā)展。此外,還需要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化、系統(tǒng)化的評定,使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意識到課改的作用和地位,進而促使學校更好地推行小學課改,以提高小學教學質量。[3]
參考文獻:
[1]劉德全.關于小學課程改革相關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3):105.
[2]張 娟.小學課程改革的困境與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2):64.
[3]楊春芳.培育學生品質 打造育人特色——推進小學課程改革 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幾點嘗試[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