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川
對于昔日母校的教師,筆者有著不少溫情回憶,對他們的敬畏之情,始終揮之不去。哪怕現(xiàn)在再見到他們,內心深處始終為他們的權威預留了大大的空間,哪怕他們已經(jīng)退休了,甚至已經(jīng)無力來“教育”我們了。老師的那份感情,讓我們在學習的路上倍感溫暖;而我們對老師的那份敬畏之情,讓我們在人生的路上永不懈??!學習了這么多年的教育學,也一直沒有解開心中之謎,母校教師的權威形象,究竟是從何而來,又為何永不消失?他們在學歷上并不高,地位上并不耀眼,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師的權威反而深深地刻在學生的記憶深處。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學生開始淡化教師的權威;更讓人覺得困惑的是,要是誰還堅持教師應該保留這份權威,誰就會被貼上“反教育者”的標簽?,F(xiàn)在的學生,似乎更喜歡與自己打成一片的教師。教育民主化的進程,似乎就是把原本基于權威的師生關系,轉變成更為生活化的朋友情誼。其實,淡化教師權威的過程,也是教師悄悄走下神壇并回歸生活的過程。
在傳統(tǒng)社會中,教師歷來是學科知識的代言人,并以此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也在學生面前獲得了不可挑戰(zhàn)的權威。誰要是對教師不敬,更不要說挑戰(zhàn)教師的權威了,那就是對知識的不敬,對文化的不忠。今天,知識已經(jīng)不再是稀缺物。要是在課堂上,依然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學,不但無法提高教師的地位,反倒是貶低了教師權威。這種權威的喪失,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是學生成長的必然。教師要想在學科知識上保有權威,就應該更深入地研究學科知識,更個性化地解讀學科知識,更有效地傳播學科知識。沒有對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教育轉化,教師專業(yè)權威的塑造和保持,將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
一直在琢磨,教學技能技巧的豐富,究竟是提高了教師的權威,還是降低了教師的權威。有了更多的教育教學技巧,自然可以把自己的課上得更加精彩,讓學生課堂學習更加愉悅,還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測試中取得可喜成績;但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技巧的遮蔽下,學生們看不到教師的學科智慧,也感覺不到教師的真情與真誠,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不升反降。教育教學技巧可以錦上添花,但對學生學習有實質幫助的,依然是教師的學科思維和學科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負重前行的,依然是教師的真誠與熱情。當學生看不到教師的學科思維與智慧時,他就無從佩服你;當學生看不到你的真誠與熱情時,他就無從感動自己!
權威的大小,并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決定于教師與學生間的相對地位。在我們讀書的那個時代,教師的地位基本上是不可撼動的,不論他掌握的知識有多少,也不論他是否有學科智慧,只要他是你的老師,天然就擁有了權威。今天,這種基于傳統(tǒng)、身份的權威正在被瓦解。反倒是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觀念被大家推崇備至。但如果尊重學生要以剝奪教師的權威為代價,那這份尊重中是不是少了教育的成分呢!如果學生失去了對教師的敬重,只把教師權威建立在知識與能力的計算上,不僅教師權威被消解,學生主動學習的可能性也會下降,因為,誰會主動向沒有權威的教師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