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輕松識譜、自主識譜,不能靠簡單機械地訓練,而是應該運用各種手段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讓這種訓練隱藏于各種活動中,蘊涵在情境教學當中,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識譜的方法。本文嘗試著將孩子的識譜教學研究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依據新課程標準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地制訂研究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自主識譜教學研究。
關鍵詞: 識譜 分年段 有效性 自主性
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數字、字母和音符。雨果的這句名言道出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識譜是學生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
二十一世紀課改精神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只要教授識譜內容,多數學生都會感到索然無味,音樂情感美的熏陶更無從談起。為了尋找有效的識譜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輕松識譜、自主識譜,我制訂了分年段識譜教學研究方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自主識譜教學研究。
一、低年級
1.訓練“唱名音程感”
訓練“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時期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在訓練的時候,從單音開始,音域一般從小字組a到小字二組d,期間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適當認識一些樂譜,從而降低學習樂譜的難度,也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具體訓練過程中,可以結合游戲、律動進行,既訓練學生的聽音能力,又增強學生的識譜能力。孩子們興趣濃厚,絲毫沒有抵觸情緒,效果可想而知。
2.訓練“節(jié)奏感”
節(jié)奏是音樂美感最重要的來源,是音樂的生命,是識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音樂教學最先涉及、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到處都充滿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節(jié)奏,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一些較有特點的節(jié)奏型,然后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地引導學生學習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從而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還可以在日常說話中強化學生的節(jié)奏感,總之,我們把節(jié)奏融入學生最常見的生活、語言、活動中,把節(jié)奏教學融入孩子最熟悉的情境中,這樣孩子才能毫無負擔地學習。
二、中年級
1.借助熟悉的歌曲識譜。
借助孩子耳熟能詳的歌曲識讀樂譜,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因為學生本身對樂曲主旋律有一種“似熟非熟”的印象,這時老師可先引導學生跟著樂曲輕輕哼唱,然后指導學生視唱樂曲的主旋律,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識記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識讀歌譜的難度,而且有利于學生產生較濃的興趣和唱譜的信心。
2.借助多變教學手段識譜。
(1)模唱歌譜,熟悉旋律線。
這個年段的學生對識譜有一些基礎,可以先以哼唱的方式進行模唱,不帶音名、樂句逐步加長。在完整地欣賞完歌曲范唱后,可以安排一個模唱歌譜的環(huán)節(jié),用“l(fā)u”、“l(fā)v”等跟著老師的琴聲模唱歌譜,這樣既能讓學生獲得優(yōu)美的頭聲,訓練學生的氣息,又能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線走向、節(jié)奏舒緩密集,為下面的學譜設下伏筆,可謂一舉兩得。
(2)比較樂句,找出異同。
學唱歌譜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出樂句節(jié)奏、旋律上的異同點。遇到完全相同的樂句可以放在一起先練習;節(jié)奏完全相同的樂句比較它們的音高再唱;略有變化的樂句引導學生發(fā)現、降低歌唱的難度。經過老師的指點啟發(fā),學生掌握了規(guī)律,也就大大激發(fā)了識譜、唱譜的欲望和提升了識譜的自主性。
(3)有所選擇,解決重點。
在一堂課中,整首歌的曲譜不一定要從頭到尾全部教學,根據歌曲的重難點可以有選擇地學習其中幾個樂句。如碰到一些大跳音程、難以把握的切分節(jié)奏、較復雜的前后十六分音符,或者是整個樂句處在高音區(qū),而末尾音又是長時值的音,或學生難以把握音準的變化樂句時,可以把此句的歌譜先提出來練習,期間正好帶領學生學習重要的樂理知識,學生借助樂譜更好地演唱歌曲,既提高學習效率,又不感覺乏味,還增強學生對樂譜作用的認識。
(4)師生合作,緩解難點。
遇到比較難唱的樂句,可以采用師生合作的方法,以此降低難度。讓學生會非常樂于接受任務,同時使歌曲有完整性,不會在此卡住。適當地把簡單部分交給學生完成,會增強他們的識譜信心。
三、高年級
隨著年歲的增長,孩子的樂理知識與技能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拓展音樂活動空間,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在活動中得以鞏固,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1.利用創(chuàng)編,提高識譜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音樂課程價值的重要體現之一。它的培養(yǎng)應該貫穿音樂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在識譜教學中,我們在安排活動時要盡可能地將主動權還給學生,盡可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當小小創(chuàng)作家的快樂。在日常教學中,可通過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作手法:同頭異尾、旋律模擬等方法的講解后,放手讓學生嘗試一組短小的旋律樂句,然后讓大家聽一聽、唱一唱,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2.結合器樂,促進識譜學習。
器樂演奏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能通過反復演奏達到聽音訓練的效果。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容易操作的器樂,如豎笛、口琴等。在演奏器樂活動時,學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識譜上,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強識譜的能力。
音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一劑良藥,識譜更是走進音樂大門的鑰匙。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x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慢慢積累和實踐,讓學生不再害怕識譜,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七個小音符里看到多彩的音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