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旭 王偉
摘 要 根據(jù)5#、6#船塢塢墻自身特點,對如何設計適用型模板,達到高效率、低成本和先進性的目的進行闡述。
關鍵詞 船塢;塢墻;模板;應用
中圖分類號 U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2-0213-02
1 工藝特點及適用范圍
山船重工5#、6#船塢塢墻為板墻式扶壁結構,廊道為雙孔箱式結構。為保證外露面表觀質量,塢墻前墻模板采用大片桁架式鋼模板,后期進行回填的肋板墻采用組合鋼模板加型鋼連桿的形式進行施工。
模板設計原則為滿足施工需要的基礎上盡可能使各部位模板通用,從而降低模板改制量和總投入量,節(jié)約成本,并為今后工程中類似的項目的模板設計提供一些借鑒經(jīng)驗。
2 施工難點和工藝原理
山船重工5#、6#船塢塢墻扶壁與以往所施工船塢的常規(guī)性結構有所不同,塢墻段與段之間頂標高相同,底標高由塢口至塢尾為階梯狀抬高,塢口側塢墻總高度最大,塢尾側塢墻總高度最小,如圖1所示。
為保證模板的通用性,需要能夠滿足所有段塢墻的施工,在塢墻板一層的模板設計時,需考慮全面,設計創(chuàng)新。
另一方面塢墻廊道的前墻為敞口式廊道,利用立柱來支撐頂板重量,給模板設計工作及模板的加固方式增加較大難度。
塢墻分層時考慮到模板加工及現(xiàn)場施工的條件共分為三層,二、三層高度相同,剩余部分為第一層且高低不同,塢口側首段立墻第一層剩余2m,向后側遞減,段與段之間相差6cm,末段第一層剩余1.1m。
塢墻廊道分為兩層,第一層前墻分層高度為2m,到立柱的底部,內墻及后墻分層高度為2.4m,到頂板八字角以下,剩余部分為第二層。
3 工藝操作要點
3.1 模板的結構形式
3.1.1 塢墻一層模板
塢墻一層模板設計原則是以塢墻一層最高段為參照來進行拼板。前片模板采用大片鋼板+槽鋼連桿設計成整體大片模板,肋板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卷邊槽鋼。后片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拼裝,上部加工6cm高小件模板若干條,采用機螺絲與組合鋼模板連成整體,根據(jù)塢墻段的頂標高要求來對應拆除或安裝后側小模板條,利用后側的模板高度來控制前墻頂面的砼標高及平整度。
3.1.2 塢墻二、三層模板
塢墻二、三層采用傳統(tǒng)模板工藝,前片為大片桁架式模板,肋板為組合鋼模板結構,二、三層前片模板通用。二層肋板設計時考慮能夠用于三層施工,肋板后側比三層長出部分設計成可拆卸模塊,保證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改制。二、三層模板底口止?jié){采用D型橡膠條嵌入槽6.3內,通過擰緊螺絲利用擠壓力將膠條貼緊下部砼面,從而保證在砼澆筑過程中不會發(fā)生漏漿造成底口接縫出現(xiàn)紗線露石等缺陷。
3.1.3 廊道一層模板
廊道一層與常規(guī)廊道施工工藝相同,模板主要為大片桁架鋼模板及組合鋼模+卷邊槽鋼連桿的形式,廊道前墻片采用塢墻前片接高桁架模板進行改制,內墻及后墻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板散拼,立柱模板拼裝利用陽角及散拼模板進行施工,堵頭模板采用鋼板+型鋼進行加工。
3.1.4 廊道二層模板
廊道二層前片及堵頭模板采用鋼板+型鋼進行加工,后墻外片采用塢墻前片桁架模板進行改制。芯模采用竹膠板結合木方的形式進行拼裝。
3.2 模板的加固方式
塢墻一層模板主要采用對拉螺栓和外部頂撐的加固方式,因前墻有止水要求,所以對拉桿采用圓臺螺母進行加固,底部一排對拉桿,頂部設一排頂杠,并為接高層預留底部加固螺栓。對拉桿上設限位,使內外對拉桿均等擰于圓臺螺母上,從而保證對拉桿的均勻受力。因前墻模板不能調整高度,且無法進行開孔(因變斷面較多,開孔需根據(jù)變斷面進行,破壞模板),只能由后側將圓臺螺母桿頂緊于前墻模板上,方能保證圓臺螺母的水平在一條直線上。
肋板對拉桿根據(jù)受力計算橫豎各按0.75m進行布置,頂口設限位頂杠,肋板與肋板之間模板采用腳手桿加U托方式進行對頂加固。模板整體內部受力穩(wěn)定后,外部利用腳手桿及槽鋼等與地面連接牢固,另一側支頂于模板上形成整體穩(wěn)定,確保在砼澆筑工程中模板不移位不變形。
塢墻二、三層模板加固方式與一層模板類似,前墻模板為大片桁架式模板,底部利用下層預留對拉桿進行加固,頂部采用對拉頂杠與后片進行加固,中間不設對拉。肋板模板底口也加固于下層預留螺栓上,板面按0.75m橫縱布設對拉桿,對拉桿外部套PVC管,以便于對拉桿抽取進行重復使用。為保證模板整體穩(wěn)定性,肋板頂口與底口利用操作平臺進行連接,肋板與肋板間進行對頂加固。
廊道一層前墻模板底口利用下層扶壁頂口預留圓臺螺母進行加固,頂口利用頂杠與后墻進行對拉,模板兩端利用倒鏈和鋼絲繩拉至后側與重物可靠連接;內墻模板底口坐在托架上,并與托架焊接防上浮,頂口利用頂杠進行對拉加固,利用腳手管和U托與對臉模板進行對頂加固;后墻外片模板底口利用扶壁肋板及前墻錨固鋼筋進行對拉加固,底口內側限位利用限位墊塊與鋼筋網(wǎng)焊接來實現(xiàn),外側在墊層埋設鋼筋,利用木楔將其校緊,模板中間設一排對拉進行加固,頂口利用頂杠進行加固,并在后側回填區(qū)上放置四角塊用于模板的支頂和拉拽;兩側堵頭模板底口利用墊層上預埋件進行加固,并利用U托加腳手桿進行對頂,上部利用廊道各道墻的前后片模板夾緊,并利用十字抱角螺栓進行對拉,再利用U托+腳手桿進行對頂加固。
二層前片模板坐落在頂板底模及三角架支撐上,立柱砼施工時,在前側預埋彎頭螺栓用于固定三角架。前墻模板底口與三角架進行固定,并且利用頂板底層主筋+圓臺螺母與后片模板對拉加固;頂口利用對拉桿與槽鋼焊接進行對拉加固。廊道后片底口通過下層預留螺栓加固,頂口與前墻片模板進行對拉,中間位置對應前墻底口對拉部位開孔進行對拉加固。芯模內搭設滿堂紅腳手架,并利用U托水平對頂和頂部支撐,從而保證芯模整體的穩(wěn)定性。二層堵頭模板與前后片間利用十字抱角螺栓進行加固,并在外側利用腳手桿加U托進行頂撐,保證模板穩(wěn)定性。
3.3 重點細部處理
3.3.1 模板止?jié){
組合鋼模板拼裝過程中接縫位置夾緊泡沫膠條保證止?jié){效果。
塢墻及廊道的堵頭模板的止?jié){措施是在模板側面鑲嵌8mm厚平板止?jié){橡膠條,并使用沉頭螺絲與模板緊固,模板支立時通過與側片模板擠緊堵頭模板達到止?jié){效果。
塢墻一層及廊道一層后片模板底口通長鑲嵌梯形橡膠條并使用沉頭螺絲與模板加固牢靠。梯形橡膠條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達到底口的止?jié){,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底口砼的觀感質量,防止出現(xiàn)毛邊、飛邊等。
塢墻扶壁接高模板(包括肋板)及廊道前片模板底口利用槽6.3內部鑲嵌D型橡膠條與模板焊接達到底口止?jié){的效果。D型橡膠條與槽6.3的連接方式多數(shù)采用膠粘。膠條一般高出3mm左右即能滿足要求,從而保證在達到止?jié){效果的同時又不會導致上下層砼出現(xiàn)錯臺。
3.3.2 模板加固抱角的處理
塢墻及到模板的抱角處理采用十字抱角連接加固方式,優(yōu)點在于操作方便,且受力條件較好,能夠保證模板間的牢固結合。
4 取得成果
通過完成后砼的表觀質量和使用功能來看,前期模板設計處理起到了較為顯著的作用,塢墻施工縫表觀質量較好,船塢整體的表觀質量也較為協(xié)調美觀,也完全滿足船塢的使用要求,對于相關類型模板設計和細部處理,具有廣泛的借鑒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S].JTS257-2008.
[2]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S].JTS20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