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今
(大連理工大學中文系,遼寧大連,116024)
?
漢語復合空間形容詞的詞序
徐 今
(大連理工大學中文系,遼寧大連,116024)
內容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制約漢語復合空間形容詞詞序形成的語義原則。復合空間形容詞指空間形容詞(大/小、高/低/矮、長/短、遠/近、寬/窄、深/淺、厚/薄、粗/細)兩兩組合形成的成員,如:大小、深厚、高深、窄長等。顯著性原則可作為分析漢語復合空間形容詞序問題的指導性原則。空間形容詞的顯著性可從空間量角度進行觀察和把握。
關鍵詞:復合空間形容詞;詞序;顯著性;空間量
空間形容詞指的是對物體所占據的空間量進行說明的形容詞。包括“大/小”、“高/低/矮”、“長/短”、“遠/近”、“寬/窄”、“深/淺”、“厚/薄”、“粗/細”等。復合空間形容詞即是指上述空間形容詞兩兩組合形成的成員,如:大小、深厚、高深、窄長等。本文旨在分析制約復合空間形容詞詞序形成的語義原則。即說明為何“大小”、“高深”、“細長”可說,“小大”、“深高”、“長細”不可說。
復合空間形容詞從結構屬性上看屬于并列成分。并列成分的排序問題,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都比較重視。漢語學者中以廖秋忠先生的研究成果影響最大,他總結出了現代漢語并列名詞性成分排序的11條原則[1],即:①重要性原則;②時間先后原則;③熟悉程度原則;④顯著性原則;⑤積極態(tài)度原則;⑥立足點原則;⑦單一方向原則;⑧同類原則;⑨對應原則;⑩禮貌原則;○11由簡至繁原則。雖說廖先生的研究對象是并列名詞性成分而非并列形容詞性成分,但其研究思路及所提出的“顯著性”原則卻是適用于復合空間形容詞詞序研究的。不過,詞類之間畢竟存在明顯差異,形容詞的顯著性不同于名詞。在將“顯著性原則”作為分析漢語復合空間形容詞序問題的指導性原則之時,還需對空間形容詞顯著性的具體表現進行細致深入的解析。
空間形容詞既然是對物體所占據的空間量進行說明的形容詞,那么,解析空間形容詞的空間量就最有助于把握空間形容詞的語義特點。我們認為,空間形容詞的空間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因素:維度、方向和距離[2]。
(一)維度
“維”是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構成空間的每一個因素(如長、寬、高)叫作一維,如直線是一維的,平面是二維的,普通空間是三維的。著眼于“維度”要素,漢語的15個空間形容詞可分為如下幾組:
A維度凸顯的空間形容詞:
A1一維凸顯:高/低/矮、長/短
A2二維凸顯:寬/窄
A3三維凸顯:深/淺、厚/薄、粗/細
B維度不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大/小
“大/小”強調對物體的整體感知,可以修飾任何一個維度凸顯的事物,如“大+個子(一維)”、“大+操場(二維)”、“大+房子(三維)”,因此,“大/小”是維度不突顯的空間形容詞。
(二)方向
著眼于“方向”要素,空間形容詞可分為如下幾組:
A有向空間形容詞:高/低/矮、深/淺
A1垂直向:高/低/矮
A2內外向:深/淺
B無向空間形容詞:大/小、長/短、寬/窄、粗/細、厚/薄
“高/低/矮”作為垂直向空間形容詞,表示“由下向上”的方向,即“上向”?!吧?淺”作為內外向空間形容詞,可以是垂直軸上的由外到內,也即“下向”,如“洞深”、“口袋深”。“深/淺”的內外向還可以是水平軸上的由外到內,如“深山老林”。
(三)距離
空間形容詞可以表示兩種距離,一是物體自身從一端到另一端的距離,一是物體距離參照面的距離,我們把前者稱為連續(xù)距離,后者稱為間隔距離。著眼于“距離”要素,可將漢語空間形容詞分為如下幾組:
A只表示“連續(xù)距離”:矮、長/短、寬/窄、粗/細、厚/薄
B只表示“間隔距離”:低
C兼表“連續(xù)距離”和“間隔距離”:高、深/淺
D不表示距離:大/小
“高”在距離屬性上是“矮”和“低”的綜合,既可以表示物體的“連續(xù)距離”,如“高個”、“高墻”、“高樓”、“高跟鞋”,也可以表示物體距離參照面的“間隔距離”,如“高空”、“高架橋”、“升高”、“拉高”?!吧?淺”也是一樣,“水深/淺”和“銀子埋得很深/淺”中的“深/淺”分別表示“連續(xù)距離”和“間隔距離”。
顯著(salience)是知覺心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顯著的事物是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事物。我們認為,空間量不同的形容詞,其顯著性也有強弱之別,遵循如下六條規(guī)則。
(一)有維大于無維
我們認為,維度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其顯著性大于維度不凸顯的空間形容詞。空間形容詞所描述的事物,其維度若不凸顯,那么給人的知覺沖擊就不強烈,展現給人的是事物的整體面貌而非個體特征。維度凸顯的形容詞則恰恰相反,它所修飾的事物在某個維度上格外突出,從而形成了維度顯著性。故而,在復合空間形容詞的詞序排列上,維度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在前,維度不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在后,反之不能成立。試看:
(二)高維大于低維
二維凸顯和三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其顯著性大于一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正如一般情況下,平面和立體比直線在人的知覺心理中要突出。但三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和二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之間在顯著性上沒有太大差異,它們之間兩兩組合的順序是可逆的。試看:
“深長”、“細長”、“窄長”的組合不可逆,但“細窄”可逆。我們在北大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搜得“細窄”用例11條,搜得“窄細”用例5條。試看可逆組合的實例:
(1)一條古舊古舊的街巷,細窄且深長。
(2)只聽咔的一聲脆響,小母狼那窄細的脊骨被切斷了。
我們在談“高維大于低維”這條規(guī)則時對其他變量有所控制,實際上除了維度因素外,方向因素還同時作用于這些空間形容詞上,使得復合空間形容詞的組合序列不完全受到“高維大于低維”這條規(guī)則的約束。維度和方向因素綜合起來產生效力,影響以下兩組可逆復合空間形容詞的組合排序:
“細高/高細”、“粗矮/矮粗”的組合都是合格的?!凹毟撸ㄈS+一維)”和“粗矮(三維+一維)”的結合遵循“高維大于低維”的規(guī)則,“高細”和“矮粗”的成立則是因為它們的組合遵循的是方向規(guī)則。方向規(guī)則我們接下來細談。
括號里的數字是我們在北大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搜得的該詞使用次數。試看可逆組合的實例:
——細高/高細
(1)那是個細高的年輕女性,短發(fā),紅上衣,黑長褲,黑皮鞋。
(2)矮人推開炊德人,上前去仔細瞧瞧那根高細的柱子。它的確是歪斜的。
——粗矮/矮粗
(1)栓皮櫟其貌不揚,樹干粗矮,枝杈彎曲,渾身長滿皺皺巴巴酷似鱷魚皮的灰黑色樹皮。
(2)他的個頭不矮,體魄強壯有力,這使他似乎顯得比他實際的樣子更矮粗,他
兩肩寬厚,胸膛寬闊,碩大的獅子頭,兩臂很長,像剪毛工。
(三)有向大于無向
帶有方向屬性的空間形容詞要比沒有方向屬性的空間形容詞的顯著性高。方向在人類的現實生活和認知心理中都極為重要,幾乎在所有的語言中都體現為專門的詞類。漢語不僅有專門表示事物所處方向和位置的方位詞“上”、“下”、“前”、“后”、“左”、“右”、“內”、“外”等,還有專門表示事物運動方向的趨向詞“上”、“下”、“進”、“出”、“回”、“過”、“起”、“開”等。有向空間形容詞比無向空間形容詞顯著是顯而易見的,故而前者在復合空間形容詞中排序在前。試看:
上述五組復合空間形容詞中,前三組的組合排序完全符合“有向大于無向”組合規(guī)則,逆序不合法。第四、五兩組的“高細/細高”、“矮粗/粗矮”均可成立。這是因為不同的組合排序偏重于執(zhí)行不同的組合規(guī)則。在方向屬性上,“高”和“矮”作為有向空間形容詞,其顯著性分別高于作為無向空間形容詞的“細”和“粗”,因此“高細”、“矮粗”的組合遵循了“有向大于無向”的組合規(guī)則。但在維度屬性上,“高”、“矮”作為一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其顯著性卻分別低于三維凸顯的空間形容詞“細”和“粗”,故而“細高”和“粗矮”的組合也是成立的。
(四)上向大于下向
表示“由下向上”方向的空間形容詞,其顯著性明顯高于表示“由上向下”方向的空間間形容詞。這與人類的身體經驗密切相關,人類是向上而生的,上向是生命最為自然的延展方向,在人類的認知經驗中占據顯著地位。由此,上向空間形容詞在復合空間形容詞的排序中位于下向空間形容詞之前。試看:
(五)間距大于連距
表示事物間隔距離的空間形容詞與表示事物連續(xù)距離的空間形容詞,哪個更為顯著,并不容易一下子看得出來,需借助“變動—恒定”這組參數??臻g形容詞描繪事物的連續(xù)距離,也就是自身距離時,距離值一般情況下是恒定的,因為物體兩端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即便當物體發(fā)生運動位移,通常也不改變物體自身的距離。如“矮桌”、“矮凳”。當空間形容詞刻畫事物與參照面之間形成的間隔距離時,距離值是否恒定要視參照面是否是該物體自身的某個點面而定。當參照面由物體自身的底部構成時,空間形容詞表示的間隔距離是恒定的,如“低跟鞋”、“低地”;而當參照面由該物體以外的另一平面構成時,空間形容詞表示的間隔距離在物體運動的狀態(tài)下就是變動的,如“低空飛過”、“水位降低”。顯然,變動比恒定顯著。這樣,表示事物間隔距離的空間形容詞在復合空間形容詞中位于表示事物連續(xù)距離的空間形容詞之前,反之不能成立。試看:
(六)無標大于有標
漢語的15個空間形容詞,形成正負兩極。正極空間形容詞包括“大”、“高”、“長”、“寬”、“深”、“厚”、“粗”7個成員,表示“大量”,適用面寬,是無標記項;負極空間形容詞包括“小”、“矮/低”、“短”、“窄”、“淺”、“細”、“薄”8個成員,表示“小量”,適用面窄,是有標記項。無標記項比有標記項顯著,故而正極空間形容詞在復合空間形容詞中位于負極空間形容詞之前,反之不能成立。試看:
漢語15個空間形容詞兩兩組合,形成40組合格的復合空間形容詞。圖示如下:
我們在上文提出的六條顯著性規(guī)則可以對其中的35個成員進行合理的解釋,規(guī)則的效力達到87.5%。規(guī)則不能有效覆蓋的成員有5個:短淺、短粗、短窄、寬厚、粗淺。前兩個詞語是一組,后三個詞語是一組。
(一)逆序問題:短淺、短粗
“短”是一維凸顯的、無向的空間形容詞,“淺”是三維凸顯的、下向的空間形容詞。無論按照“高維大于低維”的規(guī)則,還是按照“有向大于無向”的規(guī)則,“短”和“淺”構成的唯一合格形式應該是“淺短”。然而實際情況是“淺短”可逆序為“短淺”,且兩者在北大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的使用次數是8∶294。試看用例:
(1)他們以他們的幼稚的經驗和淺短的眼光看出了前面的一線光明。
(2)這家公司就因眼光短淺,使庫存貨品過多而倒閉。
另外,“短”和“粗”在方向屬性上相同,都是無向的,在維度屬性上,“短”是一維凸顯,“粗”是三維凸顯,根據“高維大于低維”的規(guī)則,理應“粗短”是強勢組合。但實際情況是,“粗短”和“短粗”平衡存在,兩者在北大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的使用次數是64∶66。試看用例:
(1)刺猬身上長著粗短的棘刺,連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
(2)如果手指比較短粗,你會選擇何種款式的戒指?
(二)合格問題:短窄、寬厚、粗淺
“短”的維度低于“窄”(一維<二維);“寬”的維度低于“厚”(二維<三維);“粗”是無向的空間形容詞,“淺”是有向的空間形容詞。按照“高維大于低維”和“有向大于無向”的顯著度規(guī)則,這六個成員應該組合為“窄短”、“厚寬”、“淺粗”。但實際上,沒有上述三種詞形,有的只是其逆序形式“短窄”、“寬厚”、“粗淺”。
87.5%的規(guī)則效力說明采用“顯著性原則”并從空間形容詞的空間量入手來觀察分析復合空間形容詞的詞序問題是基本有效的,但研究還有進一步深化的空間。
?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語空間形容詞隱喻研究”【L13DYY058】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廖秋忠:《現代漢語并列名詞性成分的順序》,《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第209頁。
[2]徐今:《漢語空間形容詞的空間量》,《漢語學報》2015年第1期,第13~18頁。
主持人語 漢語方言豐富而復雜,既是語言的資源,也是文化的寶庫。漢語方言的調查與研究,不僅可以為漢語共同語和漢語發(fā)展史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還可以為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本欄發(fā)表的4篇文章,既有方言事實的描寫,也有方言文化的闡釋;方言事實既涉及語音、語義、語法等不同層面,也涉及徽語、粵語、官話等不同方言。贛東北浮梁“三地話”雖屬徽語,但其“兒尾”和“兒化”卻表現出既不同于徽語、也有別于其他方言的特點。付欣晴和胡松柏的《贛東北徽語浮梁三地話的“兒尾”和“兒化”》通過深入細致的考察,揭示出浮梁“三地話”的獨特個性。孝感方言的介詞“過”具有兩種功能,一是表示憑借,二是表示處置。郭麗的《孝感方言的介詞“過”》所披露的這一事實,不光見于孝感方言,在黃孝片方言以及西南官話、湘語等方言中也有反映。吳燕俠的《廣西欽州話的“VAA”結構》具體討論了這一方言格式的構成特點、結構類型、句式限制及語用功能,反映了粵語欽州話單音形容詞重疊的一種特殊用法。方方的小說通過武漢方言的運用,不僅刻畫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而且描繪出了極富武漢特色的生活畫面,呈現出了濃郁的武漢地域文化。李沛和程樂樂的《方方小說的武漢方言與地域文化》表明,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方言承載著地域文化,昭示著民俗民情。(汪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