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勝
(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王安勝
(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摘要: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為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增添了強勁動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不僅要扮演執(zhí)行者的角色,還要扮演探究者的角色,要將新課程理念與自身的教學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教學改革的成效。在深入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及時反思,回顧自身的工作,防止方向出現(xiàn)偏差。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較為淡漠,師道尊嚴成為了許多教師的潛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并沒有注重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初中生進入了青春期,對于師生關系更為敏感,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更要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促進教學活動深入開展和教學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無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要積極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技巧方法的輔導,也可以動員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之間結成幫扶對子,實現(xiàn)共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和鼓勵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論英雄,平等地看待不同成績的學生,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要給予鼓勵,讓他們增加成功的情感體驗,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滿足、快樂,通過這樣的方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懷疑是爭論的開端,只有學生敢于懷疑,大膽地進行思考,并勇于堅持個人意見,才能點燃爭論的火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倡和鼓勵學生質疑,以便使學生形成敢于爭論、熱愛爭論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時,我總結道:“愚公和智叟兩人分析問題的思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愚公行愚思智,而智叟則是行智思愚?!蔽业脑捯粑绰洌陀幸幻猩拥嘏e手說:“老師,我與您的說法有爭議,我們的確應該學習愚公精神,但是,我覺得他的思維確實很滯后,確實顯些‘愚’。因為開出一個山洞就能通過,這比把山搬走要節(jié)省很多時間,也會省很多力?!币皇て鹎永?,其他學生聽了有的哈哈大笑,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我聽后笑著說:“你見解很獨特,其他同學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呢?”這下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眾說紛紜。有的說這是個好辦法,有的說當時科學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更有的說愚公確實是“蠻干”而不知“巧干”------像這樣的疑問頗有分量,表明學生動了腦筋,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爭論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互相切磋、分析、爭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終內化為創(chuàng)新人格。
新課程改革強烈要求創(chuàng)建開放式的語文課堂,語文課程應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拓寬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空間,重視對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目前,許多科目的教學都涉及到了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也應大力推廣和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作為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的產物,多媒體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課堂上幻影、投影以及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學生對教學內容就會有更多的認識。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講解的主要方法是板書和口頭講解,課堂內容顯得乏味無趣,現(xiàn)今,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不但極大的節(jié)省了時間,而且使得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直觀、生動。課堂上,教師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法向學生展示書本內容,帶領學生走進文章情景中,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內容,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
在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中,采取激勵性評價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增添動力。許多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將激勵評價的適用范圍進行無限擴大,評價標準把握不好,導致教學中處處是表揚與激勵,許多學生對于這種激勵性評價已經產生了審美上的疲勞,內心的渴望程度降低,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弱化。對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充分發(fā)揮激勵性評價的促進作用的同時,一定要注重運用時機與標準。在運用的時機上,盡量多在班級公開場合對中后學生進行激勵,讓這些群體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因為這些群體受到的表揚相對較少,在公開場合進行激勵,能夠對學生內心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在運用的標準上,則要區(qū)分不同情況,以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能力作為標準,來分別設定激勵評價的標準,要堅持標準適當高于學生的能力水平狀,學生付出了努力之后得到鼓勵,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對于優(yōu)秀生與后進生,激勵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教師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讓激勵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整體學習積極性提高的有效手段。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應當構建立體化體系,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要課內外相結合,尤其是要發(fā)揮課外活動的延伸、補充和拓展作用。教師一方面要結合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延伸,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實現(xiàn)的探究欲望,在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范疇內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另外,教師還應當搭建豐富的課外活動載體,如各類興趣小組、研究小組、文學社團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載體,組織引導和指點學生自主開展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之中鞏固語文學習成效,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實踐證明,采取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能夠拓展語文教學空間,擺脫空間與時間方面的限制,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得到滿足,在課外活動之中也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順藤摸瓜便為捷徑,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隨著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而進行,投其所好,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才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順利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葛麗屏.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1)
[2]蘇麗娟.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3(08)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