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琴
(重慶市珊瑚初級中學校,重慶 南岸 400060)
?
用“五環(huán)三位”模式構建人文英語教學
文琴
(重慶市珊瑚初級中學校,重慶 南岸 400060)
摘要:英語作為語言本身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文化載體,它的工具性不能從文化中抽象出來而獨立存在,即它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密不可分。我非常贊同余秋雨說過一句話:“教學,說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遞交?!笔堑模皼]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舍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讓我們行動起來,成為課程資源的組織者,成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喚起者。
關鍵詞:“五環(huán)三位”模式;人文英語;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談到人文就會想到Humanism這個單詞,就會想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想到以學生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fā)點的英語基礎教育。想要在教委提出的“卓越課堂”和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中融入人文的味道。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珊瑚中學推進“五環(huán)三位”教學方式的探索,堅持以學生為本,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力圖把學生“學會、會學”的能力培養(yǎng)置于課堂教學工作的主體,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到建構師生學習的共同體,力求把“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學法有機地融入課堂學習過程中。這種方式在乎學生學習的結果,但更在乎學生有效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五環(huán)三位”教學法,正是基于重視培育學生自學質疑與互助釋疑的能力,通過自學、互助、老師指導的三到位,師生共同拓展的教學方式,建構合作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扮演“復印機”和“復讀機”的角色,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是處于一個主動的狀態(tài),讓其潛力有機會發(fā)揮出來。這體現(xiàn)了人文性的第二個特質:學生并非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而是具有文化個性的人,在教學中應受到人文關懷與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體驗和個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教師在這一變化中,必須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 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全面、認真、科學地指導學生學習, 充分體現(xiàn)人文的關懷。這體現(xiàn)了人文性的第三個特質:教師已不再是課堂上單級的核心,而應成為課程的建構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努力突出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人文理念。
下面就在“五環(huán)三位”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中,人文精神的滲透談談自己的一點嘗試。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自學能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核心,是外語學習的重要武器。預習貴在堅持,在上課時,要及時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同時要善于在引導上下功夫。溫家寶總理在同濟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講過:一個民族多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而一個民族總是看自己腳下的一點事情,那她很難有美好的未來。中華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學們經(jīng)常地仰望天空(關心社會時事),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在教學中我會讓同學們將預習的重點單詞與時事或社會熱點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習的范圍就不會拘泥于書本之內。
預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一旦在課堂上得到解答或因為預習對課文的熟悉而能幫助其他同學答疑,學生學習興趣將日益濃厚。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合作精神與相互了解, 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獨立個性。曾有同學質疑noise既然老師強調是不可數(shù)名詞,為什么會有make a noise 這樣的表達, 我會鼓勵同學們的積極思考,不會簡單地以考什么就講什么為理由敷衍。
在小組的討論與研究中,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學習中來,其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相互間增進了解,也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在這過程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學生個性,允許學生犯錯誤,并在修正中體驗結果,認可學生對英語材料的多元化反應。
進行人文教育要注意與跨文化教學相結合,因為一個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語音、語法正確,與英美人交流時肯定會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中的隔閡、誤解和摩擦。在七年級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教學中,我介紹同學了解“ dog”、“sheep”、“dinosaur”、“ dragon”這些單詞在中英兩國語言間的差異;在九年級Unit 10Section B 3a的教學中,在完成3a閱讀任務的基礎上,我通過短文填空的形式,補充介紹了愚人節(jié)的文化背景。同學們對這些也很感興趣,在學校開放周的活動中,就有同學積極組織和表演了反映萬圣節(jié)的英語短劇Tricks or Treats,并獲得最具創(chuàng)意獎。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評價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應將英語教學的長遠效果和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置于重要評價地位。首先對學生思維結果中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合理成分或新穎的東西都要加以肯定。另外,評價方法,不能只通過試卷反映出來,應是立體的、多層面的。其實,有的學生也許關于課本的有關單詞、句型、對話等掌握的不夠,可是書寫好,或是朗讀好,或是喜歡唱英文歌等等,這些關于語言方面的能力不是通過一張試卷就能反映出來的。我常常做聽、說、讀、寫多方面的工作,并且把學生在平時英語課上的閃光點連同測試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和家長,讓學生從評價的方法上體驗到自己的成功,也能體驗到教師的關懷和喜歡,以此來激勵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如去年的寒假作業(yè)布置就包括:學會唱一首英文歌:My Love (by westlife), 下學期進行英文歌曲比賽,此為小組必唱曲目;英語字帖,每天一篇,下學期進行英語書法比賽,將評選優(yōu)秀金獎、進步銀獎和原地踏步“草莓獎”。
在“五環(huán)三位”教學法引領的課堂上,有許多值得讓人發(fā)掘的教學細節(jié):一張自主預習的導學案,并不是變相增負,而是讓學生以少數(shù)方向性問題去整體把握知識;一個六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并不只是變化形式,而是讓學生在榮譽感的促進下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一個上臺表演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并不是活躍氣氛,而是讓學生在演繹中加深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理解。簡言之,這種模式不僅是形式上的變革,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到更多更深刻的知識,真正得到能力的鍛煉與提升,達到追求知識與實現(xiàn)價值的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