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全英
(河北省元氏縣第七中學,河北元氏 051130)
探究以朗讀為主線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智全英
(河北省元氏縣第七中學,河北元氏 051130)
語文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提出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富有感情的朗讀,閱讀教學要改變以往以講解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以讀代講,以問促讀,以讀代練,構(gòu)建以朗讀為主線的閱讀教學械,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感受,讀中提升。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參與、快樂閱讀、積極思維,才能實現(xiàn)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構(gòu)建高效閱讀課堂,實現(xiàn)有效閱讀教學。
以讀為本;閱讀教學;提問技巧
新課改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為行為,是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梢姡喿x的主體是學生,閱讀的主線是朗讀。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的分析與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學生并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而只是按照特定的教學程序機械地接受,失去了閱讀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獨立性,只能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要發(fā)揮閱讀的教學功效,讓學生學到知識,學會生活,掌握方法,陶冶性情,就必須要將閱讀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構(gòu)建以讀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探究性閱讀,在閱讀中得到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fā)展。下面,筆者對以朗讀為主線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首先,我們要擺正朗讀與講解的關(guān)系。徐世英先生提出:“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xiàn);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付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币徽Z指出了講解與朗讀的不同。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不能再以講解為中心,而是要以朗讀代替講解,給學生以閱讀的主動權(quán)。如在學習一些包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時,這些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并不是教師的講解與分析所能領(lǐng)會的,是需要讀者用心去體會的。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與指導下展開充分的朗讀,在讀中生情,在讀中會意。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時,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小到字詞大到主題,全部都是經(jīng)由教師細細咀嚼后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是在機械地接收與記憶,這樣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相反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因此而對閱讀對語文學科失去興趣。為此,我們要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通過朗讀真切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與作者融為一體。這樣,學生才能深刻地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自由自在,閱讀的歡快淋漓。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朗讀,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做好學生朗讀前的準備工作。如教師可以示范朗讀,通過教師對語氣、語調(diào)的把握來傳授閱讀的基本技巧,傳遞情感,以此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通過學生的模仿朗讀來提高閱讀水平,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深刻理解文本。
以朗讀為主線的課堂教學,閱讀不僅要有時間上的保證,更為重要的是閱讀還要有質(zhì)量。為此,我們不僅要以讀代講,更為重要的是要以問題來誘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動機,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閱讀與思考,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勤于思考的良好閱讀習慣。
1.教師置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讀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讓學生帶著有針對性的問題來展開有目的的閱讀。為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shù),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與文章設(shè)計提綱挈領(lǐng)、能夠突出重難點的問題,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如在學習《散步》這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閱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與寫作線索。文章題目的角度是事件,請你換一個角度來為本文重新擬定一個題目。這樣的問題將整個文章貫穿起來,更有深度。這樣,學生的閱讀就不再是盲目開始,而是能夠帶著特定的目標來展開有針對性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以問題來帶動學生的主動閱讀。
2.學生質(zhì)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材。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提出是經(jīng)過學生的深入思考與思維的結(jié)果。為此,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勇于質(zhì)疑,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多做批注、多查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而后又帶著問題走出教材,走進更寬廣的閱讀空間,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探究性閱讀。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一是啟發(fā)與誘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lǐng)者,在學生理解膚淺或是沒有疑問時以問題來啟迪學生思維,以讓學生于膚淺入、看似無疑處提出問題。二是鼓勵與保護。學生所提問題并不都是有價值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此時我們不要只是單純地看提問的結(jié)果,而是更要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勢,給予必要的肯定,再引導學生重新思考,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練習是整個教學的重要部分,是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以往的練習大多是讓學生來做相關(guān)的習題,這樣的練習固然可以起到復習與鞏固的效果,但效果卻并不是最佳的。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目標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與人文素養(yǎng)。以讀代練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了解人物性格特點,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以特定的角色進入特定的場景,以此來讓學生深刻地領(lǐng)會詞語,體會情感,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與語言理解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精心設(shè)計,為學生設(shè)計更多的閱讀練習,以讀代練,讀練結(jié)合。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當然,以讀帶練并不能完全代替說話教學和寫作教學,而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一個有益補充與教學鋪墊。
總之,以讀為主線是閱讀教學主要而有效的教學模式,符合學科學習特征,可以讓學生有更多與文本、與作者直接對話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讀中生情、質(zhì)疑、釋疑,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與表達水平,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綜合水平的整體提高。
[1] 王潔.閱讀教學以讀為本[J].新課程學習,2013(7).
[2] 張蓉芝.以讀為本提升語文閱讀教學品質(zhì)[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4).
[3] 鄭愛鋒.以讀為本——有效課堂的主旋律[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0(4).
[責任編輯張翼翔]
G63
A
1673-9132(2016)31-0175-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