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玫+方麗
摘 要: 作者通過課堂教學、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多種形式,以皖西學院2014、2015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重點分析影響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作為教學反思和研究項目作總結。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 英語口語 難點分析 應對策略
長期以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廣大高中生花大量時間在讀寫上,少量時間在聽力上,而除了英語課堂上的回答問題之外,多數學生有意識地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幾乎為零。結果是他們進了大學英語聽說課堂后,有了進行口語表達的機會卻不知如何開口說英語,沉默現象時有發(fā)生。自2004年教育部下達新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后,許多高校都相繼進行大學英語改革,開設聽說課或專門的口語課。我校自2005年秋學期開始,全面推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行“122”教學模式,每周有兩節(jié)視聽說課程,其中口語課程的時間占60%以上,可以說給了學生充分用口語表達的時間。然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口語操練和每學期的口語測試,學生的口語水平總體來說仍不高,具體表現在無法圍繞特定話題展開討論,無法讓聽眾明白自己的發(fā)言要點,詞匯語句表達單一化,甚至有少量學生經過兩年的口語課仍不敢開口說英語。制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的原因何在?作為教學第一線的公外口語老師該制定出怎樣的教學策略?筆者以皖西學院2014、2015級公外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教學、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形式,試圖探究制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原因,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對英語口語重要性的認識和對自身口語水平的定位及策略應對
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普遍認可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其中認為非常重要的達百分之五十,可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英語確實如同計算機和駕駛一樣,成為人們必備的三大本領之一。但與此同時,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學生對自身口語水平的滿意程度是極低的,他們感覺開口說英語,用英語與他人交流仍頗有難度。針對此種情況,筆者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大一新生第一學期的口語課堂上要多從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入手,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英語游戲、繞口令、角色表演等,讓更多學生融入口語課堂,由易到難,慢慢養(yǎng)成說英語的習慣。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尤其是理科生,對于學英語說英語的興趣普遍較低,這與高中英語成績、高考分數脫不開關系。高中階段,學生大量的時間花在做題、應對高考上,英語課主要是閱讀理解課、句子成分分析課,學生很少有機會在課堂上操練口語。理科生又普遍數理化成績優(yōu)于英語、語文,筆者教過的一個機械專業(yè)的學生就直接告訴我:老師,我的高考英語成績不到五十分,說英語真的是太難為我了。對于這類基礎薄弱的學生,第一學期還應有針對性地補缺補差,做好高中向大學階段的銜接工作。
二、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口語表達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學生對于當眾說英語有心理陰影,害羞緊張怕說錯,導致英語開口難和口語水平的停滯不前。不妨在他們進校第一學期的口語課堂上效仿表演專業(yè)學生的“釋放天性”訓練,采用影視劇配音、英文短劇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模仿英美國家人士說英語,同時教師也要顧及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盡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不怕“丟面子”,把開口說英語當成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來做。除此之外,可以多采用雙人搭檔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緊張的學生不用一開始就面對一個班的同學“當眾演講”,可以讓他們自行選擇搭檔,在熟識的朋友面前講,無形中會減輕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了,當眾發(fā)言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三、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對表達方式的影響及教學策略
英語學習無論聽、說、讀、寫,詞匯量都是基礎也是關鍵。調查中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學生認為說英語的最大難點就是詞匯量不夠,語法知識薄弱,他們想用英語表達的時候總是想不到合適的詞匯,也拿不準該用哪種時態(tài)或語態(tài)。有些學生能夠開口用英語表達的時候,詞匯句式的使用又顯得十分貧乏、單一化。比如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會用“I think”或“As fa as Im concerned”,表達喜好時也只會用“l(fā)ike”和“l(fā)ove”。這就要求教師在口語課堂教學設計上多花心思,用一系列的口語操練模式,使更多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新的表達方式,讓口語表達更豐富多彩。比方說,口語課堂可以定期舉辦小型單詞競賽,規(guī)定情境下學生的口語表達少用甚至禁用一些“baby English”,大力提倡甚至獎勵使用新的詞匯、句型。還可以學習歐美學生學習新詞匯的做法,讓學生做“flash cards”(單詞卡片),在個人復習和小組活動中反復使用,直至熟練。
四、學生的聽力水平對英語口語的影響及應對辦法
調查數據顯示,近百分之四十的學生認為聽力的薄弱導致他們在交流當中聽不懂對方說的話,從而無法適時做出回應,腦中出現空白,不知該說什么。所謂“聽說不分家”,英語口語的操練同樣離不開聽力訓練。皖西學院的大一大二大學英語口語課程選用的分別是北京外研社的《新視野視聽說課程》和上海外教社的《大學英語基礎口語教程》,兩套教材都有圍繞相關話題的實用聽力材料和口語練習。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代表性的聽力資料帶領學生精聽,然后在口語操練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聽到的原聲材料,模仿說話人鮮活的語言,組織自己的口語,做到先聽懂,再模仿,再創(chuàng)新,聽說結合,聽力為輸入,口語為輸出。課后可以布置學生做更多的聽力練習和錄音作業(yè),把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并錄下來,有利于學生自我提升,教師也可及時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和表達問題,幫助學生更快地進步。
五、學生的專業(yè)對英語口語水平的影響以及ESP課程設置參考
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和考試成績看,皖西學院歷年來文史類、財經類學生的口語水平遠比理科專業(yè)的高出一籌。這一方面與學生的高考成績、英語基礎相關,另一方面與其大學專業(yè)和英語的相關程度密不可分。順應非英語專業(yè)對專業(yè)英語水平能力的需求,我院近年來開設部分ESP(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如新聞英語、物流英語、體育英語等。選用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英語材料,調動更多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普通的英語口語課堂上可以借鑒ESP的課程內容,適當選取一些與學生本專業(yè)相關的英語話題和資料,有的放矢,讓學生在英語口語交流中更多地談論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談論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僅有利于口語課堂氣氛的活躍,對將來部分學生的研究生復試也十分有助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新月異及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發(fā)展,英語口語的流暢已經成為不少用人單位招聘畢業(yè)生的考察指標之一;英語口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在校大學生的重視。然而由于自身心理、英語基礎,詞匯量、語法、聽力、專業(y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水平仍不理想,亟待提高。作為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上的“向導”,口語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關注學生心理,加強詞匯、語法和聽力操練,結合學生本專業(yè)特色,設計形式多樣的口語課堂活動,挖掘學生的最大潛能,力爭讓更多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交流無畏難情緒,穩(wěn)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以便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更具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車春柳.影響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能力因素的調查分析[J].讀與寫雜志,2011,1.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王志慧.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J].遼寧醫(yī)學院學,2007,8.
[4]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吳遠航,柴克清.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口語水平和相關因素調查與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