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亮亮
(甘肅省莊浪縣第三中學,甘肅莊浪744699)
于細微處讀真情
——課外閱讀方法略談
柳亮亮
(甘肅省莊浪縣第三中學,甘肅莊浪744699)
學習語文有多種途徑,教科書只是其中一種。由于課時和篇幅的局限,教科書編選的內(nèi)容和數(shù)量有限,不免會有種種缺憾。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語感的養(yǎng)成,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是難以完成的。因此,教師應重視閱讀,并讓學生進行課文閱讀,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語文;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包括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語感的養(yǎng)成,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是難以完成的。而要想通過閱讀豐富多樣的作品,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則更應該進行廣泛而富有個性的閱讀。就如同哈維蘭所說:“良好的閱讀對于心靈就如良好的眼鏡對于眼睛一樣,它帶你遍及于生活的細微之處?!边@就需要我們把眼光由課內(nèi)轉向課外,擴大閱讀視野,增加知識積累。然而,好多家長和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只重視數(shù)量,卻忽略了質量。很多學生讀了一本好書之后印象不深,隔一段時間便全然忘卻或模模糊糊。筆者認為:課外閱讀也應重視細節(jié)。學生如能學會細嚼慢咽,于細微處讀真情,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戴望舒在《雨巷》中運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含蓄地暗示出自己迷惘傷感而又有所期待的情懷,讀來朦朧但不晦澀。細細品味,不難發(fā)現(xiàn),詩歌開頭說“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結尾卻說“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前后僅一字之差,效果卻大不一樣?!胺辍笔菍?,是對理想人生的堅定追尋;“飄”是虛,是理想難以實現(xiàn),前途渺茫的真實再現(xiàn),而這前后之間的反差,便是作者不滿、失望和痛苦情緒的寫照。若不細讀,何來此感?類似的例子還有好多。如《荊軻刺秦王》中“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這“笑”和“箕踞”,表現(xiàn)出的卻是荊軻的視死如歸和對秦王的輕慢傲視,我們由此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又如,《王幾何》中王老師“擠”進門來,簡單一擠,每每令人忍俊不禁,眼前仿佛有一位矮而胖的老師,正要進門,卻又擔心門的寬度不夠,那該是何體型?學生若能會心一笑之后將這種寫法用在自己的作文之中,那我們這些語文教師還愁什么呢?
《荷花淀》中寫道:“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币粋€天天編席子的人,如果不分心,又怎會“劃破了手”?細細一讀,不禁要問:真劃破了嗎?既然沒破,又為什么要“放在嘴里吮一下”?再去細讀,水生嫂的微妙心理便躍然紙上:她擔心丈夫的安危又不想讓丈夫知道。她既想支持丈夫打鬼子,又充滿了焦慮和不安。而這一切的痛苦,作為深明大義的女人,她只能藏在心底。細讀之后,我們不由得要佩服作者的匠心獨具和巧妙構思。再如,史鐵生先生在《秋天的懷念》中寫道:“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焙唵我弧皳酢保澈箅[藏的卻是當母親的愛與苦!母親怕我看到落葉凋零而觸景傷情,甚至產(chǎn)生絕望的心情,更希望我能正視現(xiàn)實,而不是逃避。而那時的母親,已經(jīng)病入膏肓,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做兒子的又怎能體會?當學生在閱讀中能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和兒子的愧疚時,閱讀的效果自然也就達到了。依樣畫葫蘆也好,慢慢尋找也罷,他們?nèi)缒茉陂喿x文章中找到好多細節(jié)加以分析,閱讀帶給他們的,就真正成為了一種享受。
課外閱讀是學習新知識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也需要聯(lián)系舊知識。例如,學生讀完《雨巷》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以作業(yè)的形式讓他們結合《雨巷》文章后面的幾首有關丁香的詩文自己尋找原因?!扒帏B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學生讀得一多,自然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文人心目中,丁香是美麗、高潔、柔弱、愁怨的化身,而作者也正是沿用了這一意象。《雨巷》中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文學形象——她既有丁香的美麗和高潔,又有丁香的憂愁與哀怨。這樣,學生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獲得了新的知識。再如,讀《誡子書》,我們便會想起“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甫吟”和“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詩句。學生讀到“有亭翼然,占綠水十分之一;何時閑了,與明月對影而三”時,自然會想起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李白的《月下獨酌》,溫故而知新,何樂而不為?
課外閱讀是積累與浸潤,也是內(nèi)省與自察。在細節(jié)閱讀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思路與方法,還能找到思想與靈光。虛心閱讀,除了感悟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還可以感悟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元素,從而讓我們的心靈澄澈清明,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廣闊豐富,讓我們的人格變得厚重有力。
靜下心來,捧卷細讀,讓每一篇文章在我們的點滴閱讀中一點點醞釀,一點點發(fā)酵,慢慢浸潤心靈,繼而底氣十足,最后化為內(nèi)在的素質和修養(yǎng)。我們便會明白:閱讀,是每個學生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1]胡家饋.淺談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4):63-65.
[2]劉杰.淺談新課標下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途徑[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09(24):44-45.
[3]張軍和.淺談新課標下的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J].珠江教育論壇,2010(3):15-16.
[4]王小林.淺談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9):64.
Discussion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ethods
LIU Liang-liang
(Zhuanglang No.3 Middle School,Pingliang Zhuang lang,744699,China)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learn Chinese language,and textbook teaching is just one of them.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class time and space,the edited content and quantity of textbooks are limited,and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evitably.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cludes the learn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sense,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d without a certain amount of reading.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reading teaching,and help students get a better development.
Chinese;extracurricular reading;methods
G63
A
1673-9132(2016)13-0256-209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71
[責任編輯張翼翔]
柳亮亮(1983-),男,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導主任,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GS[2014]GHB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