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記敘文到記敘性文章

      2016-07-25 17:52:41陳涇霞
      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記敘文作文教學

      陳涇霞

      摘 要:記敘文概念的尷尬對記敘文寫作教學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從記敘文到記敘性文章的概念轉變,對作文教學的意義重大:拓展了記敘的寫作范圍,為記敘性文章寫作插上了實用與文學的雙翼;理清了基礎和發(fā)展的關系,讓寫實和虛構可以同行;確定了記敘性寫作教學的側重點,讓記敘性寫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記敘文;記敘性文章;作文教學

      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記敘文作為練習寫作的主要文體。葉圣陶先生說:“練習寫作,最好從記敘文入手。記敘文的材料是現成的,作者只須加上安排取舍的工夫,容易著手?!盵1]從小學到中學,從簡單的記敘文到復雜的記敘文,一路走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似乎一直和記敘文這個詞糾纏在一起。然而,雖然朝夕相處,但我們對記敘文的幾個關鍵點,還是一直是爭論著、模糊著,偶爾還糾結著、不知所措著。其中爭論最激烈的應該是記敘文能否虛構的問題。

      一、“實與虛”:記敘文概念的尷尬

      “自己虛構一件事算不算記敘文呢?記敘文只能是自己經歷的嗎?像童話寓言什么的算不算記敘文呢?”這是網絡上一個學生的疑問,也是語文教師的疑問。對記敘文是否允許虛構,一直是有爭論的。

      有人認為記敘文不能虛構。張志公先生說:“中學生作文,沒有多少藝術虛構的問題,因為中學的作文課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實習?!盵2]328翻看語文教學專業(yè)雜志,認為記敘文不能虛構的文章很多,如鄧漢民老師的《中學生作文可以虛構嗎?》《再談中學生作文不應該虛構——兼答霍琳同志》、劉浚源老師的《學生作文不能虛構》、華德陽老師的《記敘文寫作的出路:非虛構》等,均持此種觀點。

      有人認為記敘文是可以虛構的。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劉崇善認為:“作文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固然值得提倡,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的并不都是親身經歷的事,也決不應該排斥。寫實作文、紀實寫作是否依樣畫葫蘆地完全描摹生活中的一切呢?恐怕也未必如此?!闭J為記敘文能虛構的文章也很多,如霍琳老師的《中學生作文應該虛構——兼與鄧漢民同志商榷》和《中學生作文就是應該虛構——與鄧漢民同志再商榷》、孫英霞老師的《記敘文中“虛構”手法的必要與運用》、周世忠老師的《“沒有虛構,就不能進行寫作”》等。

      也有人持折中的觀點,認為記敘文寫作應該分階段,小學初始階段應該寫實,到中學階段應該可以向虛構發(fā)展。比如詩人、文學評論家樊發(fā)稼就認為:“作為初涉作文寫作的小學生,即‘初始習作或叫作文的起步,我主張寫自己的親歷,哪怕是一二三四‘流水賬式的記敘也好,這樣至少有實際的內容。”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初始階段的話,就是允許虛構的。

      二、尷尬概念下的記敘文寫作教學

      莫衷一是的記敘文概念,注定了莫衷一是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價值取向,自然會給記敘文寫作教學造成不良影響。

      (一)側重客觀寫實,忽視審美虛構

      如果說“普通文章即如實反映客觀事物、沒有任何虛構成分的書面語言”[3],那么,記敘文作為普通文章就應該寫實,中小學生應該重點訓練記敘文的寫實能力。張志公先生說:“記敘文虛構,就是在說假話?!盵2]361葉圣陶先生一再主張寫作就是為了應付生活所需,培養(yǎng)今后實際生活中的寫作能力,講究“實用”二字,既然追求的是實用,必然要求客觀寫實,寫記敘文,就是向讀者“報告”自己的所見所聞,須是真人真事,不允許有誤差,否則,就是傳遞“軍情有誤”,必將“影響戰(zhàn)局”。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記敘文寫作走向了一條唯寫實的路途。

      但是,正如潘新和教授指出的:“語文是工具,實際上等于說人是工具,人是被動地適應環(huán)境需要的工具。語文教育應付了外部的物質生活需要,卻忘記了應付人本身的內在精神需要,忘記了人文關懷。”[4]沒有了想象虛構,也就沒有了人文審美。學生只是在運用寫作這個“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二)熱衷隨意虛構,文風華而不實

      如果說“沒有虛構,就不能進行寫作”(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那么寫作文就是要虛構,事實上,也有很多學生熱衷于虛構。然而,很多人在還沒弄明白什么是虛構的時候,就已經從虛構滑向了虛假。

      學生還比較稚嫩,還無法分辨虛構和虛假的區(qū)別,于是,很容易把虛假當作虛構,在記敘文寫作中充斥著以假為真、虛飾矯情、華而不實的現象。

      關注文筆技巧,忽視內容,這種記敘文以前有,現在更甚。如今我們已很少能看到文筆樸實、內容具體充實的優(yōu)秀記敘文了,取而代之的是文筆華美、情感泛濫的華而不實的記敘文。

      (三)虛實難辨,兩頭不濟

      在記敘文可以寫實也可以虛構的認識下,記敘文寫作教學不必再為是否可以虛構而耿耿于懷了,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的記敘文習作。說是寫實吧,不像是真實的人物事件;說是虛構吧,文學性又不夠,哪兒都有點像,又哪兒都不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如王榮生教授所批評的“小文人語篇”,“體現為一種缺失真情的‘文學調子,一種花哨的文字”[5]。對于這類所謂的“好”記敘文,呂叔湘先生當年坦言“我是非常抱歉,一點不能欣賞”。

      張志公先生曾指出:“文學教育和實際應用的語文訓練攪在一起,實際上起了互相削弱的作用?!盵2]361此言不虛。記敘文既可以進行實用性寫作又可以進行文學性寫作,讓學生們不知所措,不明白哪里要寫實,哪里可以虛構,結果在應該寫實的時候虛構,變成了造假,在可以虛構的地方一味寫實,顯得呆板無味。

      三、從記敘文到記敘性文章

      對于記敘文的概念,葉圣陶先生早有論述。葉圣陶先生從表達方式的角度提出普通文包括應用文、記敘文、論說文、說明文。記敘文屬于普通文,與文學作品相對,那應該是不允許虛構的。從這個角度講,記敘文要寫真人真事是完全正確的,“在記實的文章里虛構就是說假話”也是完全正確的。葉圣陶先生認為記敘文的寫作“材料是現成的”,也就是說不用另外去虛構了。

      但是,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且處于想象力豐富的年齡階段,我們無法阻止其想象。有想象就有虛構,因此,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會不自覺地進行虛構,特別是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無法滿足表情達意的需要時,虛構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選擇。

      同時,教師對于記敘文的虛構也是采取了寬容的態(tài)度,故意忽略其是否虛構的問題,而只從記敘技巧的角度對文章進行評判,中考作文的評分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基于記敘文文體的尷尬,專家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解決這一尷尬。北京師范大學劉錫慶先生在其《基礎寫作學》一書中指出:“記敘文本來是一個‘類的概念,凡‘記敘性的文章皆屬此類,包括‘小說及大部分‘散文在內。但是,由于中小學作文訓練的影響,在相當多的部分人中間,卻漸漸把它認作了一種具體‘文體。這本來是不妥當的。因為,不同的‘記敘文,特點及寫作要求并不相同,只講些‘五要素或‘六要素的‘特征亦無甚意義??墒?,考慮到這些看法已‘約定俗成,考慮到中小學生習作階段不宜將‘文體分得太細,可以把他們寫的那些‘文章稱為‘記敘文,稱為一種教學‘習作文體。其特點及寫作要求大略與‘散文相同,只是由于它‘文學性不足,一般較難跨入文學文體中‘散文的殿堂?!盵6]由此可見,把小說和敘事性散文也歸入記敘文,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要求,不再以記敘文稱之,而是以“記敘性文章”來稱呼,應該更恰當。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我們已看不到“記敘文”的字樣,取而代之的是“記敘性文章”或“敘事性作品”。這不同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表述。課程標準的這種變化,顯示出我們無須在是否可以虛構上對記敘文進行定性,避免了在此問題上產生尷尬,對作文教學意義重大。

      (一)拓展了記敘的寫作范圍,為記敘性文章寫作插上了實用與文學的雙翼

      《標準》對文體的分類,一是區(qū)分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二是區(qū)分了敘事性作品與非敘事性作品。不同性質的分類之間會有交叉,所以,很多敘事性作品也就不一定是寫實作品,有可能是文學性虛構作品,只要它也“記敘”。與傳統(tǒng)的記敘文注重寫實不同,記敘性文章的寫作范圍更廣了,不僅包含了寫實的寫作方式,而且將傳統(tǒng)記敘文寫作中不太強調甚至有些排斥的虛構寫作也納入其中?!稑藴省吩诒硎鲋幸呀洶褜憣嵑吞摌嬤@兩種寫作并舉,讓虛構具有了與寫實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第三學段要求“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在第四學段中要求“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這些要求以前是沒有的,它為記敘性文章寫作插上了實用與文學的雙翼,共同完成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的“應世”表達和人文審美需要的“應人”表達的雙重能力。學生通過記敘性寫作,既能客觀寫實地又能藝術審美地觀照這個世界。

      (二)理清了基礎和發(fā)展的關系,讓寫實和虛構可以同行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認為記敘文寫作是基礎,只有具備了這個基礎,才能學習虛構想象。1902年頒布的《欽定中學堂章程》的《詞章》一科就已規(guī)定,第一年學作“記敘文”,第二年學作“說理文”,第三年學作“奏章傳記諸體文”,第四年學作“詞賦詩歌諸體文”。這大概是現代語文教育和現代文章體裁分類的發(fā)端。從第一學年的“記敘文”到第四學年的“詞賦詩歌諸體文”,遵循的就是先練好寫實,再開始文學的路子。葉圣陶先生說:“我以為青年試作文藝是好事情,但必須先有最起碼的修養(yǎng),就是:能運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東西寫出來,明白而有條理,沒有理論上和語法上的錯誤。一張請假條都寫不好或一篇演講記錄都記不來的人,他絕沒有試作文藝的能力;不相信,定要去試作,也不過胡攪一陣罷了,實在沒有什么意思?!盵7]青年尚且如此,何況中學生呢?

      記敘文寫實應該先行,還是可以和虛構同行?這是一直爭論的話題。葉圣陶先生的主張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切中肯綮的,但是現在,既然以“記敘性文章”來稱呼了,也就不必強調先后次序了,寫實和虛構完全可以同行。課標在第三學段就提出“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應該是對“同行”的肯定。一個學生在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不去想象,實在是說不過去。

      (三)確定了記敘性寫作教學的側重點,讓記敘性寫作落到實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語文教材編寫的副總編劉國正先生指出:“記敘、說明、議論,是三種主要表達方式,只是為了教學之便才稱之為‘文體。”[8]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高中《語文》第六冊在《文體與文風》中也指出:“我們常說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是為了便于教學對文體所做的分類,而不是具體的文體?!庇洈⑽慕缍ǖ臉藴蕬恰坝洈ⅰ?,因為記敘文作為文體的不成熟,用“記敘性文章”稱之就凸顯了“記敘”這種表達方式。以表達方式來劃分文類,本來就是為了在教學時凸顯表達方式的訓練,而不必拘泥于這種并不成熟的文體。敘述性文章,強調的就是記敘這種語言形式的具體運用。

      其實,葉圣陶先生以表達方式來劃分文體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訓練語言形式。在和夏丏尊合編的《國文八百課》中,葉老圍繞著記敘這種表達方式,在“文話”部分就闡述了“記述和敘述”“記述的順序”“敘述的順序”“記敘的題材”“材料的判別和取舍”“敘述的快慢”“敘述的倒錯”“敘述的場面”等,在配合這些“文話”的選文上,除了寫實的記敘文外,也選擇了一些文學作品,如《美猴王》(小說)、《小雨點》(童話)、《王熙鳳》(小說)。因此,實際上為了教學的需要,葉老撇開了虛構的問題,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訓練學生的記敘能力的,這也是與葉老把文章劃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初衷是一致的。

      因此,“記敘性文章”,就是要訓練學生的記敘能力,這成了記敘文寫作教學的一個側重點,同時,我們也不必把記敘文作為一種“具體的文體”加以訓練了,而是側重在以記敘這種表達方式為主的“具體文體”的寫作訓練了,如消息、通訊、訪問記、特寫、速記、回憶錄、日記、札記、史傳(家史、村史、廠史、校史、方志、傳記),甚至是文學作品中的小說、寓言、童話故事等。作為具體的文體,其功能是面向生活、面向人類表達的需要的,與自然、社會有著天然的關系,記敘性寫作不再懸在空中,而是為表達需要在行進。

      當然,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告訴學生,哪一類文章可以虛構,哪類文章不可以虛構,要“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該虛構時虛構,該寫實時就得寫實,從而能培養(yǎng)其寫作具體敘事類文體的體式感。尤其要強調,真實性很高的記敘文,如新聞、消息、通訊等絕不容許有任何的虛構,因為合乎其實是紀實性文章的生命。運用虛構的表現手法寫紀實性文章,就是虛假,就是說假話。人們之所以要讀新聞,而不是選擇去看小說,就是希望在新聞中能看到真人真事真信息。新聞有新聞的用途,小說有小說的用途,對文體的選擇,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從記敘文到記敘性文章,不僅僅是稱呼的變化,更是記敘文教學理念的變化。記敘文雖然在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但是作為一種訓練學生寫人記事的“教學性”寫實文體,其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應付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寫作能力方面,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工具,我們必須要正確地認識和用好它。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隨筆[M].北京:中華書局.2011:19.

      [2]莊文中.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陳亞麗.文章學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4]潘新和.語文:表現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5.

      [5]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8.

      [6]劉錫慶.基礎寫作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6.

      [7]朱永新.葉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40.

      [8]顧之川.顧之川語文教育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88.

      (責任編輯:方龍云)

      猜你喜歡
      記敘文作文教學
      記敘文閱讀專練
      如何寫好記敘文
      讓記敘文贏在構思
      初中記敘文閱讀解題技巧探討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54
      記敘文寫作重在“有我”
      串聯法寫記敘文的概括
      高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7: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快樂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6:26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
      鞍山市| 平罗县| 宁强县| 神农架林区| 星子县| 宁乡县| 南雄市| 蒙山县| 怀化市| 鹰潭市| 宁陵县| 肥城市| 富裕县| 沛县| 松原市| 云和县| 莱西市| 通州市| 静乐县| 油尖旺区| 平凉市| 永清县| 陕西省| 江门市| 陇南市| 富顺县| 诏安县| 大名县| 南江县| 全椒县| 广平县| 丹凤县| 新郑市| 河源市| 兴仁县| 乾安县| 徐水县| 沙湾县| 玉环县| 锡林浩特市|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