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樂 張霞兒
【教學設想】
《故宮博物院》是篇解說詞,出現(xiàn)在《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三篇說明文之后,基于七年級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學情——能把握本文的說明對象、對象特征等要素,筆者試圖挖掘出本文的教學價值:作者如何做到清楚明白地介紹故宮這樣宏大的建筑群。其要點有兩個:一是說明順序清晰,作者選擇了故宮建筑群的中軸線,按從南向北的順序加以說明;二是突出重點,在故宮的眾多建筑中,作者抓住中軸線上最中心的建筑詳細說明,其余中軸線上的建筑抓其特征作簡要說明。
教學設計要努力借助適切的學習活動,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所以筆者著力于學生學的活動的設計和落實,并努力使學生的文本學習與生活對接。
【教學目標】
1.準確、快速地把握本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2.掌握通過安排合理的說明順序和突出重點建筑介紹宏大建筑群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分析標題,導入新課
[學習活動]讀標題,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說明文知識,看看標題提供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學生對說明文有所了解,大體能夠辨識標題“故宮博物院”是說明對象。而且,對故宮博物院宏大這一特點學生會有普遍認知。設計該活動的目的是尋找切入點帶領學生進入文本,同時激活學生的已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文本說明對象及對象的特征。
[明確]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說明對象特征:故宮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二、借助練習,整體感知
[學生活動]邊閱讀文本,邊完成課后練習一。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答題困難的呈現(xiàn)就是學生學情的呈現(xiàn)。同時,借助完成課后練習一實現(xiàn)三個目的: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抓重點,了解文本具體的說明對象;明順序,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
三、介紹路線,明確順序
[情境創(chuàng)設]現(xiàn)在你是故宮的導游,有一群游客前來游覽故宮,因為時間有限,只夠走一條路線,請你設計最佳路線,并把這條路線介紹給游客。
活動要求:小組內(nèi)成員合作完成設計;推選一人介紹線路,另一人板書;請注意介紹語言的清楚準確。
PPT呈現(xiàn)故宮全景地圖。
現(xiàn)場采訪:你是按照什么路線進行介紹的?你為什么選擇這條路線?
[設計意圖]這一學習活動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這條說明順序被選擇的必然性,以及選擇這樣的說明順序能夠發(fā)揮的作用。結果呈現(xiàn)的時候有說有寫,說是表達,需要整合小組集體討論的成果,并按照教師的要求有順序且清楚準確地表述;旁邊的板書要配合發(fā)言的同學呈現(xiàn)小組討論的成果,不僅要匯總小組討論的情況而且要提取出重點,這是學生在討論基礎上認識再提升的過程。
四、重點說明,緊抓特征
[情境創(chuàng)設]有一位外國游客因為要提前離開,沒有時間走完你介紹的全程,可是他非常想對故宮的建筑有所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建議他重點參觀哪里?你會怎樣介紹?
活動要求:小組內(nèi)成員討論確定;推選一人介紹,另一人板書;請注意介紹語言的清楚準確。
PPT呈現(xiàn)故宮全景地圖。
現(xiàn)場采訪:你為什么詳細介紹太和殿?如果游客想稍微了解一下其他宮殿你打算介紹些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學習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作者通過抓重點進行介紹的說明方式”。在這一學習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現(xiàn)場采訪的追問非常重要,因為學生通過結果呈現(xiàn),基本能理解作者是如何說明的——抓住重點進行說明,但未必了解作者抓住重點進行說明和文本主次順序安排的原因。因此,追問是在活動結果呈現(xiàn)的基礎上為學生深入思考提供支點,也是把學生從活動中引入到文本上。通過思考,學生可以理解這里是紫禁城的中心,文章第8自然段介紹了太和殿的功用,可見第8自然段是有說明價值的。它幫著作者向我們解釋了詳細介紹太和殿的原因,這也是第7自然段作者重點說明金鑾殿的意義。
五、拓展遷移,落實實用
[情境創(chuàng)設]請同學們?yōu)橥鈦砺犝n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最佳行進路線和這條路線上你最想向老師們推薦的地方。
活動要求:請各小組交流、確定;推選一人介紹,另一人板書;請注意介紹語言的清楚準確。
[設計意圖]這一學習活動的設計是落實應用文實用性的關鍵一步。學習應用文最大的價值是什么?就是幫助學生更為便捷地生活和學習,如:學習看說明書,不會服錯藥;學習看地圖,不會走錯路;學習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不會出現(xiàn)安全事故。這都是應用文的實用價值。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在一個熟悉的建筑群中合理地設計行進路線,以及能夠抓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對學生日后的生活很有幫助。
六、借助作業(yè),書面表達
[作業(yè)]請同學們把剛剛對學校的介紹整理成一篇解說詞,然后把這篇解說詞交給你的同學,請他按照你介紹的路線行進,并觀察你所介紹的具體地方?;貋砗蠡ハ嘟涣鹘庹f詞寫得是否清楚、特征介紹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口頭表達是一種認識的反映,而書面表達則是更高層面的要求,這一課如果僅僅停留在說的層面,顯然還不足以體現(xiàn)實用文的實用價值,而且學習效果的檢驗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一作業(yè)既能夠?qū)⒄f(課內(nèi))提升為寫(課外),而且通過作業(yè)檢驗的方式激趣,以興趣牽引學生的實踐探索,并在實踐中完成對作業(yè)質(zhì)量的評定。
【導師點評】
巧借活動 緊貼實用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解說詞,歸入“說明文”范疇。編者把它安排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講讀課文。單元學習要求是: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同時,單元導讀中有這樣的表述:“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閱讀這些課文,可以使我們接觸到多種知識,開闊眼界,激發(fā)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币话闱闆r下,設計這一課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文章看似簡單,卻很難深入學習;實用類文章乏味,很容易使學生缺失興趣點。而馬樂老師的教學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使教學有了趣味和落點。在此,我們通過探究她的問題解決之道來認識類似文本設計中的起點和目標。
首先,馬老師自身對文本有深入的解讀,隨著對文本的解讀一點點推進,這篇文章獨特的地方漸漸凸顯:不到兩千字卻把宏大建筑群介紹得清楚明白。這一點得以實現(xiàn)靠的是作者選擇了清晰的介紹順序——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之所以選擇這個順序是因為這條線既是故宮建筑群的中軸線,也是故宮建筑群建造的順序,是最適合游覽者游覽的最主要路線。其次,作者在順序推進的時候,突出了重點建筑的介紹——金鑾殿,其他建筑與此對照只進行突出特點的介紹,這樣一來主次分明,要言不煩,清楚明白。
教學點已經(jīng)確定,解決困難就有了切入點。接下來是教學設計,教什么是一個層面,怎么教是另一個層面,它并非教師解讀后就可以解決的。用適切恰當?shù)姆绞桨呀處熃庾x的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學情落實,是所有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著力進行的是學生學的活動的設計和落實,因為學的活動是目標達成的最有效抓手,也是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途徑。
怎樣進行學習活動設計?要基于學情,指向目標;要創(chuàng)設情境,以其新奇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馬老師設計的第一個活動(以導游身份介紹路線)能帶動學生對文本說明順序安排的把握,第二個活動(向外國游客介紹建筑)能帶動學生對抓重點進行介紹這一說明方式的了解,第三個活動勾連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將所學在生活中落實,以強調(diào)實用文的生活實用性?;顒釉O計以導游為形式,既有口頭介紹,又有需要精準表達的書面作業(yè),有助于達成口頭表達與寫作的融合。
(責任編輯:方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