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摘 要::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還能提高人類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指引我們積極健康的生活。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把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作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師在平常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努力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滲透到小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93-01
“教學千法以讀為本”,閱讀是提高綜合素質、強化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途徑。作為小學生,知識的獲取,主要還是依賴于書本知識,而加強課內外閱讀,又是獲取知識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隨著語文教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閱讀教學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相對獨立而又極其重要的部分。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以下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哉f,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是閱讀的前提,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趣,在閱讀時即使遇到困難也會自然地產(chǎn)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講故事,激發(fā)興趣。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yǎng)他們從小愛讀書的習慣,所以低年級任課老師此時應充當?shù)慕巧闶钦驹趯W生的角度和他們一起閱讀,激發(fā)他們的內心感受。所以,教師在教學低年級課文之前,適時地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聯(lián)的童話、神話、寓言等故事,這會使同學在淺顯動人的故事中無意識地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體驗。
2、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學內容具有情感才能感染和打動學生,所謂情感是指一個人的情感在某條件下可以感染別人,使之產(chǎn)生同樣的感情。教師教學時在一定條件下要感染學生,就要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上的關注,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創(chuàng)造情境有聽覺、視覺方面的,有條件的學??蛇\用多媒體課件,條件簡陋的學??捎脠D片、錄音等。
二、增強閱讀的自信心
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尤其體現(xiàn)在閱讀的自信心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經(jīng)意不恰當?shù)呐u,常常會挫傷學生的幼小的自尊心,從而產(chǎn)生對閱讀學習的反感和懼怕情緒,這種反面的情緒會在左右學生今后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老師在課堂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少批評。比如,學生課文讀的不夠流利,不應立即指責課前預習太差或記憶力太差,更不應對其閱讀能力進行負面評價。此時,應當從勇氣可嘉、發(fā)音標準等其他側面對學生加以褒獎,然后因勢利導,指出課文讀的不夠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詞還是其他原因。這樣,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同時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樹立超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意識,克服過分依賴心理。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是老師講一句,學生記一句,老師講一段,學生記一段。學生在閱讀中,經(jīng)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撿一路丟,所以,老師應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可以通過布置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課前準備作業(yè),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課前,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收集公雞的特征和作用,這樣就能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好奇心,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加強溝通和交流、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們都處于一個年齡層,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差不多,所以老師要根據(jù)這個特征,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安排各小組收集和整理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并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此外,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應加強交流和溝通,老師閱歷豐富,能夠更準確地理解閱讀內容,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所以,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為他們推薦閱讀作品,還要定期總結學生的閱讀情況,引導他們寫讀后感,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閱讀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老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經(jīng)驗或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涵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適當?shù)亟o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教師在講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置電動課件等。這樣一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總之,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重視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高立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2,(1)
[2]姜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探究[J].學術研究,2011.10
[3] 張冬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1,(4)
[4] 官淑芬.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新課程(教研);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