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
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及心理的成長發(fā)育期,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94-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有效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學校是育人的場所,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對他們的成長負責。因此,學校要重視德育教育,教育觀念和內容都要轉變,要與時俱進,自覺強化德育工作。對于新課改中的相關文件內容要認真領悟、體會,提高自己的認識,并且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實踐。例如,某學校在學年的工作計劃中把“扎實有效地開展我校德育工作,加強德育活動與實踐,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人人有實踐;努力開創(chuàng)一條符合我校實際有特色的德育教育途徑”。我們要將德育工作當做首要的工作來抓,要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教育觀念,并在教學工作中扎實推進。
二、在剖析詞句中滲透德育
一篇文章,總是作者反復推敲的結果,字字句句隱含著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從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內涵,領會課文的思想底蘊。
例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我抓住“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边@個重點句子進行分析:通過讓學生思考“安靜為什么把蝴蝶放了?”讓學生體會到安靜熱愛春天、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接著我抓住“張望”一詞,讓學生思考安靜張望什么,用什么張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從安靜身上受到啟發(fā)。
三、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
例如《珍珠鳥》全文自始至終貫穿了人性化的語言和筆調,親近小鳥、親近自然、親近生命的博愛之情,信賴、尊重、和諧的人文之舉,洋溢于字里行間。在教學本課時,我以珍珠鳥對作者的態(tài)度變化為線索,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fā)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讓他們理解到,只有給予關愛、尊重、理解、寬容等,才能獲得信賴,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和諧的境界。
四、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再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情景。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這樣,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邊。這就促使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來理解課文,加強體會。當課文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器官,在角色表演中,就不知不覺地滲透了德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無形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內化,就達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運用語言和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與課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誘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使之喚起各種感覺、知覺,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獲得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內化為自身的思想品德習性。
五、在語文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yōu)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新聞發(fā)布會”“辯論會”“錯別字普查”“編手抄報比賽”等專題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在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yǎng)健康心理有很大益處。比如我在五年級第一學期中開辦了“辯論會”主題活動,學生踴躍發(fā)言辯駁對方,連班里平時語文基礎較差的同學手也舉得老高,當她的觀點陳述地恰到好處時,就大大增強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棄了。
語文活動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施展提供了大舞臺,它既可以調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又可以增強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優(yōu)化學生心理。作為語文教師,就應該把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這些實踐活動中。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并沒有一種固有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語文教師只有善于捕捉和創(chuàng)造各種時機,將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齊頭并進。
參考文獻:
[1] 葉 瓊;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01期
[2] 劉立闖;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心得[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