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明,梁勤鳳,王祥瑜,李倩倩,王莉
(安徽省腫瘤醫(yī)院呼吸腫瘤內(nèi)科,合肥 230031)
?
·臨床研究·
心理干預對中年肺癌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的影響
朱小明,梁勤鳳,王祥瑜,李倩倩,王莉
(安徽省腫瘤醫(yī)院呼吸腫瘤內(nèi)科,合肥 230031)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中年肺癌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的影響。方法選取116例中年肺癌患者進行研究,并根據(jù)其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8例。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措施,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其心理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效果和滿意度。結果針對性干預后,兩組中年肺癌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干預前后組內(nèi)及組間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滿意度為94.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1%,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肺腫瘤;心理療法;焦慮;抑郁
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惡性腫瘤的首位[1],化學治療、靶向治療、放射治療以及各種新型治療手段和藥物的不斷涌現(xiàn)大大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和無病生存期。在肺癌標準化治療的過程中,不僅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各種生理上的不適,還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心理上的負面影響[2-3]。越來越多的研究[4]表明肺癌的治療和預后與患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為了提高中年肺癌患者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本文對我院116例中年肺癌患者心理健康的相關影響因素以及干預對策進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安徽省腫瘤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16例中年肺癌患者。納入研究患者依據(jù)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58例)和觀察組(58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13例;年齡30~56歲,平均年齡(45.6±6.8)歲。觀察組中男46例,女12例;年齡33~54歲,平均年齡(46.4±7.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納入研究的5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呼吸腫瘤內(nèi)科常規(guī)措施,觀察組患者除接受常規(guī)措施外同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入院之初,積極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避免刺激患者,依據(jù)患者對病情的知情程度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病情溝通和健康知識宣教,消除患者對肺惡性腫瘤的恐懼心理[5]。②穩(wěn)定患者焦慮情緒。入院后積極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精神承受能力及文化程度,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詳細的講解肺癌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去除焦慮情緒。取得家屬的緊密配合,用鼓勵性的話語幫助患者增加與其家屬之間的溝通[6]。③關心患者精神生活。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如在病房增加綠色植物,設置讀書、讀報廳,醫(yī)院設立腫瘤俱樂部,講解腫瘤治療的方法,分享具有較好治療效果患者實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④指導患者適當活動。鼓勵患者多起床做運動,告知患者長期臥床的不良影響,勸導患者合理安排作息。
1.3觀察指標 依據(jù)預先制定的焦慮和抑郁評價標準[7](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超過70分),對觀察組和對照組中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記錄和分析。同時采用醫(yī)院自制調(diào)查表[8]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59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AS和SDS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AS和SDS評分均減低,組內(nè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年肺癌患者干預前后的SAS和SDS評分,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干預后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有26例滿意,20例基本滿意;觀察組有30例滿意,25例基本滿意。觀察組滿意度(94.83%)明顯高于對照組(79.31%),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年肺癌患者滿意度比較
3討論
隨著大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肺癌患者每年的發(fā)病人數(shù)迅速增加,而且呈年輕化趨勢。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9]。和老年肺癌患者相比,中年患者承擔著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更多,所以更容易產(chǎn)生較重的心理負擔,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給治療帶來負面影響[10-11]。
為了避免心理因素對治療造成干擾,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jù)中年肺癌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了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一般措施和針對性干預后患者SAS和SDS均降低,干預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P<0.05)。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亦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79.31%)相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4.83%)明顯提高(P<0.05)。上述結果和其他眾多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表明針對性心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中年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常規(guī)措施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振奮精神、保持機體正常功能有積極意義,可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Didkowska J,Wojciechowska U,Manczuk M,et al.Lung cancer epidemiology: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challenges worldwide[J].Ann Transl Med,2016,4(8):150.
[2]郭兵,崔靜萍.保密與否對肺癌患者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5):520-521.
[3]楊勃.肺癌患者化療期間進行心理干預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外醫(yī)療,2015,34(17):57-58.
[4]鄭建榕,王健,李佳謙,等.心理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1):1402-1405.
[5]李榮梅,王翠嫻.中年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9):176-177.
[6]劉麗麗,吳鳳瓊,吳雪蓮,等.肺癌患者焦慮因素研究及個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3):57-58,60.
[7]趙磊,王金娜,趙士磊,等.126例中年肺癌患者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7(5):451-454.
[8]傅志強,周琪,何文新,等.老年肺癌與中年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15,25(8):624-628.
[9]陳鵬程,毛偉敏.非小細胞肺癌的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6,19(1):128-131.
[10] 李琳,別志欣,張萍,等.高齡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12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5):536-538.
[11] 張萍,武曉楠,艾斌,等.80歲及以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化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538-539.
作者簡介:朱小明,主管護師,Email:1115639092@qq.com
中圖分類號:R734.2;R39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4.026
(收稿日期: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