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佳雯
【摘要】 目的 探討圖片式拔針宣教對靜脈輸液拔針后出血情況的影響。方法 1400例輸液患者, 將采用圖片式拔針宣教的 70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 由護士指導閱讀宣教圖片;將無圖片宣教的 70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宣教。對比兩組針眼出血與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針眼出血率 (3.0%)少于對照組 (6.1%), 皮下淤血發(fā)生率 (1.7%)少于對照組 (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jié)論 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的健康宣教上墻公示, 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輸液后拔針的正確按壓方法和時間, 更好地保護了穿刺的血管, 為患者今后的輸液帶來便利, 提高了護理的工作質(zhì)量。
【關鍵詞】 靜脈輸液;健康宣教;皮下淤血;按壓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87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常用、最廣泛的治療手段之一。門急診輸液室輸液量大, 往往著重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而忽視了靜脈輸液拔針后的按壓, 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不當造成穿刺口出血或血腫, 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甚至影響醫(yī)患關系?,F(xiàn)今補液室通常采用交換式輸液貼指壓法進行拔針后按壓[1], 往往將按壓交付患者或家屬后出現(xiàn)了按壓不當, 造成出血并伴有皮下淤血。由于工作量的繁重, 護士對于拔針后的口頭宣教往往比較簡單, 本院輸液室分為A、B、C三個區(qū)域, 現(xiàn)將拔針后宣教的圖片上墻公示于輸液室的 A區(qū)與 B區(qū), 護士拔針時除一般宣教外指導患者及家屬閱讀圖片式拔針宣教, 更好地掌握了拔針的正確方式, 減少了穿刺口出血及皮下血腫的發(fā)生率, 提高了優(yōu)質(zhì)護理的滿意度?,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 2015年 6月 1~14日在本院門急診補液室進行輸液的1400例患者, 將采用圖片式拔針宣教的700例患者選為觀察組, 其中男 368例、女 332例, 年齡 17~94歲;將無圖片式拔針宣教的 700例患者選為對照組, 其中男 379例、女 321例, 年齡 19~8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意識清楚, 能配合護士的指導, 靜脈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 在輸液過程中沒有發(fā)生滲液, 使用相同 7號頭皮針與相同規(guī)格的輸液貼。對照組采用一般傳統(tǒng)宣教, 護士拔針后一般宣教按壓方法及時間。觀察組在補液過程中由巡回護士指導患者及家屬閱讀墻上所公示的拔針宣教圖片[2], 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2. 1 按壓位置與面積 皮膚表面的針眼與血管壁的針眼不在同一位置, 按壓部位不準確因為靜脈輸液有 2個針眼即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 不在一個穿刺點上, 最長相距 2.5 cm。傳統(tǒng)按壓法可能只按壓到皮膚針眼, 只按壓皮膚表面的針眼, 血流經(jīng)損傷的血管壁溢出至皮下而發(fā)生針眼出血或皮下淤血[3]。由補液室護士做示范, 運用輸液貼三指橫壓法 (即食指、中指、無名指伸直并攏橫壓與輸液貼上)[1], 將按壓位置與按壓面積拍照后做成圖片宣教, 并提示患者抬高肢體(穿刺點)30~40 cm, 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回流, 血管內(nèi)壓力下降, 穿刺點出血減少, 從而減少或減輕皮膚出血及皮下淤血的發(fā)生。并同時將不正確的按壓位置與不充分的按壓面積做成圖片, 將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圖示, 使患者及家屬更正確認知按壓的位置與面積。
1. 2. 2 按壓時間和力度 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多長時間目前尚無明確規(guī)定[4], 考慮到正常人的凝血時間, 本院健康宣教建議患者按壓時間以 5 min為宜。按壓力度應均勻適中, 建議按壓力度使皮膚稍下陷, 患者不感到疼痛, 無血液溢出為好[5]。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針眼出血與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針眼出血率(3.0%)少于對照組(6.1%), 皮下淤血發(fā)生率(1.7%)少于對照組 (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輸液拔針后的按壓只是一個簡單動作, 卻往往會讓患者及家屬忽視, 輸液完畢拔針后由于按壓方法不正確、按壓時間不夠、按壓位置不當, 造成穿刺部位出血, 有部分患者的出血量超出了輸液貼紗塊吸收的量, 血液甚至滲出滴在地上, 使患者感到了痛苦, 也不利于保護血管。研究顯示, 按壓位置不當及面積過小與針眼出血、皮下淤血的發(fā)生率有直接關系[2], 由于按壓的不當使部分患者產(chǎn)生了針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是由于護士拔針不當造成的觀念, 無形之中產(chǎn)生了護患之間的矛盾。本院輸液室實行公示于墻的圖片式拔針宣教后, 使患者及家屬對拔針后按壓的方法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特別是對于一些老年患者以及從外地來本院就醫(yī)平時生活以方言為主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宣教方式, 輸液后按壓不當發(fā)生率也大大降低了, 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的健康宣教上墻公示, 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輸液后拔針的正確按壓方法和時間, 更好地保護了穿刺的血管, 為患者今后的輸液帶來便利, 也挺高了護理質(zhì)量。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針眼出血率 (3.0%)少于對照組 (6.1%), 皮下淤血發(fā)生率 (1.7%)少于對照組 (2.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的健康宣教上墻公示, 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輸液后拔針的正確按壓方法和時間, 更好地保護了穿刺的血管, 為患者今后的輸液帶來便利, 也提高了護理的工作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萬軍玲, 呂良英, 李廉清. 輸液貼指壓法應用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止血效果的探討. 吉林醫(yī)學, 2006, 27(4):368-369.
[2] 李曉慧, 黃曉梅. 靜脈輸液拔針按壓方法的研究.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5, 4(4):1.
[3] 候惠湘, 蔣冰, 楊宜青, 等. 靜脈輸液拔針按壓方法的研究. 當代護士, 2003(4):66-67.
[4] 黃琳, 陳維, 曾秀冬. 靜脈拔針后按壓血管時間的臨床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1998, 13(2):9.
[5] 李偉勤. 健康教育對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的影響.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36):70-71.
[收稿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