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軒
摘 要:本文以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為基點,借鑒發(fā)達國家高校的先進經驗,利用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知識,通過文獻研究法、理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安全管理的政策缺失和需求,最終歸納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則、價值取向和整體設計。
關鍵詞:校園事故;高校;校園安全;安全管理
1.高校校園安全的概念
作為“高?!焙汀鞍踩钡慕Y合,我們可以總結得出“高校校園安全”的定義:校園內的物品和師生、工作人員沒有危險,不受外在的威脅。顯然,這里定義的“高校校園安全”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tài),站在現實的角度看,社會中的任何人和物都不可能絕對地安全,只能是相對安全。因此,在校園安全管理的過程中,也不可能做到絕對安全,只能是盡力提高校園安全管理的水平,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盡可能提高安全水平。
2.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來,社會公共安全事故頻發(fā),校園安全作為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其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并且某些事故呈現多領域、大規(guī)模發(fā)生的狀態(tài),公共安全形勢讓人擔憂。但作為人才最為集中的高校,我們仍然延續(xù)著古老的校園保衛(wèi)處制度。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的安保制度以適應新時期的安全挑戰(zhàn)迫在眉睫。
3.高校校園安全的現狀
(1)高校校園安全事故的類別。涉及政治的重大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次數較少,但是由此引發(fā)的后果卻非常嚴重,對學校以及師生帶來的傷害也最大。一般是指由國家或者國際上的重大事件引發(fā)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非法聚集或游行事件;學生利益受到侵犯導致的學生罷課、游行的群體性事件;社會不法分子或恐怖勢力進入學校行兇造成的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等。
(2)高校面臨的安全形勢。在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大潮中,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高校和社會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密切,高校本身的社會屬性也越來越明顯,校園結構和人員的組成也越來越復雜。校外人員進入校園的限制越來越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校園周邊環(huán)境日趨復雜, 各類違法犯罪事件頻發(fā),嚴重干擾和破壞了校園周邊的安全秩序;校園周邊人員流動性強,車流量大,管理難度大,容易發(fā)生治安、交通上的問題。
4.對策建議
(1)法律層面。雖然制定專門的校園安全法律法規(guī)仍然存在法理上的一些困難,但仍然勢在必行。法律法規(guī)是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重要保障,對于高校校園安全的管理也是如此。在一個法治國家,只有具備了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才能在具體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的依靠法律來保衛(wèi)高校校園及師生的安全。
(2)制度層面。相比于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治安情況的日益復雜、校園面臨的安全形勢更加嚴峻,我們的校園保衛(wèi)處制度卻停滯不前,與新時代明顯脫節(jié)。在此,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校園警察制度,派專業(yè)警察駐?;蛘叨ㄆ诘綄W校巡邏,以提高校園安全管理專業(yè)性。
(3)配置層面。所謂配置,主要包括高校的安全管理人員配置、設施配置以及技術配置。第一,目前日益嚴峻的安全形勢對高校安全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實施從業(yè)資格認證制度,促使安全管理隊伍朝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在招聘校園安全管理人員時,應該對應聘者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提高安保人員的文化水平。對于應聘成功的人員,應該進行專業(yè)的崗前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評,只有合格的人員才能上崗。第二,需要進一步引進先進的安全設備,不是要求設備要有多先進,最起碼要做到對校園重要位置的廣覆蓋。尤其是生活區(qū),作為學生生活、居住的場所,理應得到更高的重視。而目前生活區(qū)的監(jiān)控設施明顯不足,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給廣大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
總之,要進一步完善校園安全管理的配置,其前提還是高校重視校園安全的管理,加大對校園安全管理建設上的投入。要知道,安全是一切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切實保護好廣大師生的安全,師生才能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和精力投入到學習、科研上面去。
參考文獻:
[1]王 浩.關于高校突發(fā)事件的防范與處理[J].遼寧警專學報,2010, (1).
[2]任國友.中美校園安全文化對比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