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林
摘要:影視教育在這個信息化、數(shù)字化和網(wǎng)絡化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擔負著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正逐漸成為學校開展德育的“重鎮(zhèn)”。因此,利用影視教育的感染力量,可以改變傳統(tǒng)德育教育重視枯燥說教的落后方式,正面引導學生,拓寬學生的德育教育平臺和視野,實現(xiàn)“互聯(lián)·自主·生成·高效”的德育課堂學習模式,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影視教育;德育課程;深度融合;媒體素養(yǎng)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課程、微電影、在線學習、在線評價等新興教學模式,已經(jīng)悄然進入家庭、校園、課堂,并推動著學校教與學的變革。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文件要求:學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校園影視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是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通過影視教育與德育課程的深度融合、影視教育與學科資源的深度融合、影視教育與媒體素養(yǎng)的(校本)深度融合這三項舉措,將影視教育引入課堂教學,以期開發(fā)校本課程,打造特色學校。深圳市南山區(qū)沙河小學是一所擁有55年歷史的老學校,與特區(qū)眾多新建小學相比,可謂歷史悠久。為了加強課改力度,實現(xiàn)“互聯(lián)·自主·生成·高效”的課堂學習模式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學校對影視教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支持。
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談談對影視教育與學科(德育)融合,創(chuàng)建校本課程、打造特色學校的思考。
一、影視教育與德育課程的深度融合
中小學校園德育題材的影視作品,是中小學生的精神食糧。關注學生的精神食糧,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就他們的人生理想。立德樹人是我們學校對德育工作實施的基本理念,影視教育與德育課程的深度融合是我們德育工作的實施路徑,全面落實無痕教育是我們行動的目標。
1.立德樹人是我們學校對德育工作實施的基本理念
怎么立德?靠什么立德?我們認為要靠正確的價值觀立德。怎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過去,我們靠口頭說教,靠榜樣的力量,雖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枯燥的說教與落后的理念,使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遭遇了瓶頸。在今天這個新媒體時代,新生代的信息接受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革—從紙質閱讀向觸屏閱讀轉變,從接受文字信息向圖片、視頻信息轉變。因此,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必須開始接受新的方式,運用新的方式。影視教育不是一個新話題,但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電影、電視產(chǎn)生一種新的產(chǎn)物—微電影,在青少年中流行。我們學校因勢利導,通過自主開發(fā)和利用全國校園影視優(yōu)秀微電影作品,對學生進行教育,大受學生歡迎。
2.影視教育與德育課程的深度融合是我們德育工作的實施路徑
首先,由教科室牽頭對課程進行設計,我們選擇了部分愛國主義電影和優(yōu)秀校園微電影作品:愛國主義電影有《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優(yōu)秀校園微電影作品,如關愛類有《電話里的媽媽們》《我們都是農(nóng)民工的孩子》等,理想類有《路》《想當總理的女孩》等。其次,由德育處牽頭,班主任負責實施,播放渠道是每周的班會課。最后,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策略:①建立一支創(chuàng)作隊伍。我們成立校園電視臺,組建了一支優(yōu)秀的制作團隊。②制作經(jīng)費納入學校年度預算,目前學校在德育教育和特色教育中,把德育影視制作經(jīng)費納入預算,拿出專項資金。③拿來主義。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從經(jīng)典的愛國主義影片中選擇;二是從每年的全國校園電視優(yōu)秀作品中挑選。
3.全面落實無痕教育是我們行動的目標
通過班會課上看微電影、交流、寫觀后感,悄無聲息地進行道德教育,這就是無痕的道德教育。俗話說得好:一部好的電影影響一代人。今天,如果我們將德育題材制作成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教育微電影,其受歡迎的程度就大不一樣。學校德育工作,也可以從說教式、訓導式走向無痕德育—影視教育融合,辦學生喜歡的德育課程是我們的行動目標。
二、影視教育與學科資源的深度融合
微時代,微視頻的流行和慕課的興起,加快了微課資源支持下的翻轉課堂的課改步伐,學生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當下,由先教后學變革為先學后教。先學學什么?有哪些資源可以選擇?微課可否成為學生的選擇內(nèi)容,那就要看微課是否被學生認可喜歡了。那么,什么樣的微課才是學生歡迎的微課?筆者聽過某知名教授關于這方面的報告,也看過全國標桿—廣東佛山的海量微課,感覺更像一場運動。學科老師做的微課,真的不好看,甚至很難吸引眼球。問題出在哪里?依我看,根本就是那些拍微課的人連一點影視制作的常識都不懂,甚至把PPT轉成視頻,以為就是好的微課了。拍攝微課,這是很專業(yè)的事情,制作人要既懂教學又懂影視技術,是復合型人才。學校不缺教學專才,但缺全才和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抓業(yè)務培訓,打造校園影視制作隊伍。筆者所在學校就有這樣的星星之火,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形成燎原之勢。什么才是好的微課?個人認為特別簡單,好的微課一定要好看。如果不好看,內(nèi)容再好,在線上也沒有人看。至于知識的講授,是老師的專長,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好看的微課來源有三個途徑:一是從經(jīng)典的影視作品中剪輯,主要在影視作品中選擇3~5分鐘的片段,作為國家課程的一兩個知識點課程資源,廣泛應用于語文、英語、品德、科學等課程;二是從自主開發(fā)、制作中獲得,主要是制作德育微電影和學科微課程資源;三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中獲取,主要分享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的傳遞正能量的微電影和微課程資源。
三、影視教育與媒體素養(yǎng)(校本)的深度融合
媒體素養(yǎng)作為現(xiàn)代公民最重要的綜合能力之一,可分為基礎、核心及關鍵三個要素。其中,一定的知識積累是基礎要素;把握各種媒體的特性,正確解讀各種信息并恰當運用,培養(yǎng)對媒體信息的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提高對不良信息的辨認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時學會有效地利用媒體信息為個人工作、生活及社會發(fā)展服務,這是其核心要素;有著追求當代社會新鮮信息的強烈愿望是關鍵要素。
學校的媒體素養(yǎng)就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解讀各種信息的習慣,提高對媒體信息的批判意識和批判能力以及對不良信息的辨析能力,同時學會有效地利用媒體信息為學習及社會服務。學校將從媒體技術素養(yǎng)、媒體道德素養(yǎng)兩方面實施培養(yǎng)計劃:
1.媒體技術素養(yǎng)
媒體技術素養(yǎng)就是培養(yǎng)學生攝、錄、編、播的能力。沙河小學在媒體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具體做法有三種:①辦傳媒學院:開設主持、英語配音、美術、攝影、攝像、編劇、導演、剪輯、定格動漫系列課程。②建設環(huán)境:學校建設了200平米左右的演播廳一個、60平米左右的新媒體體驗館一個(設定格動漫體驗區(qū)、影視剪輯體驗區(qū)、英語電影配音體驗區(qū)、影評交流體驗區(qū))③裝備保障:學校目前有蘋果影視工作站兩套,攝像機兩套,腳架兩套,燈光、音響已經(jīng)列入2016年預算。
2.媒體道德素養(yǎng)
媒體道德素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媒體信息的思辨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沙河小學在少兒傳媒學院開設影評課,在校園電視臺開辟校園放大鏡等新聞欄目,通過寫、評、議來促進學生媒體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
總而言之,影視教育進課堂,打造特色學校,是學校教育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的需要,是微時代背景下影視教育課程化的發(fā)展趨勢。尤其是在深圳市電教館首次承辦全國校園影視節(jié)之際,提出影視教育進課堂,有力地促進了深圳市中小學影視教育全面、系統(tǒng)和持續(xù)發(fā)展。我校將搭乘影視教育進課堂這條諾亞方舟,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梅平樂.論當代影視文化影響下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開封:河南大學,2014.
[2]何冰.臺灣中小學德育多元教學方法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3]肖蓮.中學德育的影視資源及其利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鮑金琳.變革中的兩岸小學品德教育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5]王建民.小學德育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
[6]鄭紅鶯.美國學校德育途徑方法借鑒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5.
[7]顏世華.高校德育與藝術教育融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