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于長度單位教學的思與行

      2016-07-27 00:56忙麗君
      教育界·中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長度單位測量

      忙麗君

      【摘要】長度單位是與我們?nèi)粘I詈蛯W習聯(lián)系密切的知識。但是長度單位概念很抽象,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要使孩子們能既輕松又有效地學習知識,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教研組期望通過對《毫米的認識》一課的案例剖析,提煉長度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思考長度單位教學的共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長度單位已有經(jīng)驗實踐操作媒體輔助

      一、 問題——作業(yè)引發(fā)思考

      (一) 一次讓人迷茫的作業(yè)

      我們學校教研組一老師在學生學完長度單位厘米、米、毫米后,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填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塊橡皮厚25(),粉筆盒高15(),手掌寬60()

      王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業(yè)情況不太理想,為了解本班45名學生作業(yè)的具體情況,王老師對答題情況作了如下統(tǒng)計:一塊橡皮厚25(),有16名學生填了厘米,其中有5名學生是因為做題粗心造成錯誤,正確率只有64%。粉筆盒高15(),有13名學生填了毫米,正確率只有71。1%。手掌寬60(),有2名學生填了厘米,正確率95.6%。45名學生,三題全部答對的只有13名學生,王老師感到非常困惑:教案都是精心設計的,當堂練習時,學生做的也是可以的,為什么一綜合起來,學生答題情況就“慘不忍睹”了呢?這只是我們一個班的情況,還是學生的普遍情況?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我們在教學中出了問題?

      (二) 學生對長度知識學習的情況現(xiàn)狀分析

      為了解學生對長度單位知識學習的掌握情況,我們決定對三年級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檢測:

      (1) 設計測試題目:

      ① 單位換算

      300厘米=()米,4米=()厘米,30毫米=()厘米

      ② 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

      茶杯高10(),牙刷長16(),小螞蟻身長6(),一步長5(),學生尺厚()毫米。(配上圖片)

      ③ 判斷對錯

      字典厚40毫米()毛巾長8厘米()黑板長20米()

      (2 )分析測試情況

      第①題正確率97。2%,8個孩子把厘米和米的進率想成了10。第②題正確率83%,錯的比較多的題主要集中在牙刷的長度,螞蟻的身長,一步的長度。第③題正確率72%,對第1題第3題判斷不清。

      通過測試發(fā)現(xiàn):

      第一,大部分學生對有關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掌握的較好,只有極個別孩子把厘米和米的進率想成了10。

      第二,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確實都有點難度,做得不太好。

      可見,在長度教學中我們在落實基礎的同時,更應關注孩子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估計、判斷、驗證的過程中,不斷調(diào)整認識,形成良好的長度觀念。

      (三) 教材中對長度知識教學的編排情況

      本套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積累,按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將長度教學分為若干階段。二上,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了解長度單位,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三上,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理解長度單位,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完整地認識,為以后學習面積、體積、容積單位作準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一致認為長度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1) 讓學生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 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有關長度的正確表象。

      (3) 注重讓學生積累活動經(jīng)驗,確保各項活動的有效開展。

      (4) 重視學生估測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那么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否真正把握住這幾點要求,是否真正地把目標落實下去呢?我們年級組打算從案例入手,來找尋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下面以 《毫米的認識》教學為例進行剖析,探討長度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思考長度單位教學的共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實踐——關注細節(jié),追求實效

      (一) 第一次磨課

      幾個片斷

      【片斷1】復習鋪墊,以舊引新

      1. 復習回顧已學的長度單位: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2. 讓學生用手勢比劃1米、1厘米的長度。

      3. 回憶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板書(1米=100厘米)

      【片斷2】測量長度,引入毫米

      1. 測量。

      (1) 請學生測量繩子,正好2米,感受測量長度時正好是整的,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

      (2) 請學生測量鉛筆的長度,鉛筆的長度是17厘米多,18厘米不到,感受測量長度時有時不會恰好是整的。

      (3) 測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書本厚度1厘米不到。

      2. 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書本厚度1厘米不到,鉛筆的長度是17厘米多,18厘米不到。如果說我們要精確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長,這就需要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嗎?

      3. 提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毫米的認識》,師:毫米也可以用字母(mm)表示。

      【片斷3】自主探究,認識新知

      1. 初步認識1毫米。

      (1) 關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2) 觀察直尺,在尺子上找1毫米,認識1毫米就是“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

      2. 進一步認識1毫米,建立表象。

      (1) 在白紙上畫1毫米,體驗1毫米實際長度。

      (2) 在生活中找1毫米。

      (3) 找一找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長度的一些物體。

      (4) 閉上眼睛記一記。

      3. 認識1厘米=10毫米。

      (1) 借助媒體,在大屏幕上放大1厘米,媒體演示幾小格,思考:這是幾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2) 繼續(xù)數(shù)其他的1厘米,得出結論:1厘米=10毫米。

      剖析課堂

      1. 值得肯定的地方。課后大家展開了激烈地討論,一致認為,本案例從理念上來看,是先進的,值的肯定的。

      首先,“關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展示其已有的經(jīng)驗認知水平,然后把“經(jīng)驗”作為其認知發(fā)展的起點。

      其次,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學的方式。本案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最后,多媒體輔助長度單位的教學。由于1“毫米”比較短,所以在匯報交流的時候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

      2. 存在的問題??此坪芡昝赖恼n,是真的“完美”嗎?重新審視本課,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實踐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 多媒體輔助教學未能有效運用。本案例中教師直接讓學生在媒體中觀察,并且將厘米尺子放大,數(shù)學圖的長度與實際長度實際上是相差很多的,建立長度表象也就無從可談。

      (2) 缺少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在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中,教師也重視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學的方式,如通過測量繩子的長度、鉛筆的長度、數(shù)學書的厚度引入毫米,并在認識毫米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量長度等,但是整個過程卻鮮有長度估測的培養(yǎng)。

      (3) 模糊的表象未能清晰化。在案例中,雖然老師讓學生回憶了已學的長度單位,并且也用手勢比畫了一下長度,但是學生認識“厘米、米”是在二年級上冊,離“毫米”的學習已經(jīng)快一年了,如果只是讓學生簡單比畫一下,學生還只是知道一個大致的長度,已有知識的表象還是比較模糊。

      總的來說,本案例的感覺就是為了教“毫米”而教毫米,局限在知識點里的思考和備課,忽視了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二) 課堂改進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原有案例的3個片斷進行了適當?shù)难a充和修改:

      【片斷1】復習鋪墊,以舊引新

      回憶已學長度:讓學生用手勢比劃1米、1厘米的長度。并用白色紙條將實際長度貼在黑板上。

      數(shù)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先前的知識往往是后續(xù)知識的基礎,長度單位教學更是如此,所以在新認識每一個長度單位時,我們都應讓已有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清晰呈現(xiàn),在讓學生比畫出1厘米、1米的長度后,及時將1厘米、1米的紙條貼在黑板上,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

      【片斷2】測量長度,引入毫米

      測量:(1) 請學生先估計繩子長度,再測量驗證,并把測量結果和驗證結果作比較。(2) 請學生估測鉛筆的長度,把測量值與估計值再次作比較。(3) 估測數(shù)學書的厚度。

      估測是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對長度單位應用的檢測。對估測意識的培養(yǎng)和加強估算是長度單位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里補充了讓學生先估一估繩子、鉛筆的長度,書本的厚度,再去測量實際長度,通過不斷的反饋,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估測的能力不能通過某次練習快速提高,應該始終融于各種類型的長度單位的認識和相應測量活動中。

      【片斷3】自主探究,認識新知

      1. 初步認識1毫米:學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認識1毫米就是“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并請學生用手指指一指,在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手指太粗,不好指,發(fā)現(xiàn)用筆尖指更好,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1毫米是很短的。

      2. 進一步認識1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在生活中找1毫米。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直接由學生去量一量,體驗確認。借助媒體,在大屏幕上放大1厘米,數(shù)一數(shù):你是怎么數(shù)的?

      由于1“毫米”比較短,所以在匯報交流的時候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是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但是由于媒體對“1毫米”“1厘米”都進行了放大,卻又影響了學生建立準確的長度觀念和具體的單位表象,為了揚長避短,教學中不妨把“這是幾毫米”的提問改為:“你是怎么數(shù)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學會“看幾毫米的方法”的探究上,而非讓學生回答這是“幾毫米”的這種定位錯誤的目標上。

      三、 深思——溝通領悟,深化延展

      小手術,大變化。關注細節(jié)設計,源于教者對教學本質的深刻理解。通過對教材的再次分析、思考,我們認為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在活動中做數(shù)學,在活動中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讓學生在活動中建構知識體系,在操作中感悟數(shù)學方法,是學習長度單位的有效手段。通過本案例的分析與研討,對長度單位的教學方法總結一下應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這三個方面:

      (一) 立足生活,體會長度單位意義與作用

      很久以前,人們認識到測量長度必須要有長度單位,而為了方便,人們往往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單位測量長度,隨著交往、交流的日益增多,人們又認識到長度單位必須統(tǒng)一,從而

      建立了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這個過程漫長、曲折。如何讓小學低段的孩子體會長度單位的作用呢?這里我們老師不妨可以用這樣一個小故事引入 :“從前有一個小矮人,他做的衣服可好了。有一天,一位老爺爺帶著他的孫子來做衣服,老爺爺告訴小矮人,他的孫子身長3拃。小矮人把尺寸記錄下來,回家后開始做衣服,幾天后,老爺爺來取衣服了,給孫子穿上,太小了,老爺爺很生氣:告訴你3拃,你怎么做成了2拃呢?小矮人很委屈:我是做了3拃啊,怎么就那么小呢, 這是怎么回事?小朋友,你們知道嗎?”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樣3拃,為什么做出來的衣服會小呢?讓孩子們體會到標準不同,測量的結果就不同,這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了困難,所以長度單位必須要統(tǒng)一起來,體會學習長度概念的作用和必要性。

      (二) 重視估測,建構長度概念與理解

      我們知道,培養(yǎng)學生的長度觀念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必須建立在長度估測的基礎上。估測不能依靠隨意的猜想和臆斷,而應根據(jù)相關的參照物進行合理的估計與推測。比如,判斷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就可以引導孩子利用1厘米、1拃的長度估計、想象,比畫出13厘米,進而推斷出旗桿的高度肯定不是13厘米,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高作單位,想象估測旗桿的高度,千萬不能滿足于因為孩子作了非此即彼的簡單推斷,即“13厘米”不對,那“13米”就是正確答案這樣的回答,這是不利于學生建立長度觀念的。

      (三) 妙用媒體,輔助長度單位教學與演示

      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形象的感性經(jīng)驗。比如:有一老師在教學《千米》一課的認識時,常規(guī)教學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對于“千米”觀念的學習往往是一個難點,他借用媒體,有效利用電腦網(wǎng)絡的虛擬空間,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又和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所體驗的相結合,恰好能彌補常規(guī)教學的不足。課前學生分幾個組體驗了從學校出發(fā),在自己熟悉的路上走1千米的經(jīng)歷。課上,筆者首先在“百度地圖”找到了學校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匯報交流“你從學校出發(fā)走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在學生的交流中,老師在地圖上畫出相應的路線和位置,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1千米轉化到地圖上來。根據(jù)學生的估計,教師在電子地圖上進行驗證,并再回想這段路和視頻再現(xiàn)。虛擬的網(wǎng)絡資源,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密度和效果,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

      對長度單位教學的認識,不僅是為了單位換算、精確測量以及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計算等,它對于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概念內(nèi)涵的理解、對測量過程的體驗以及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和進一步學習面積、體積的單位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作為一組最基本的從一維到二維再到三維的度量概念,不僅認識過程相似,而且教學結構也有相同之處,而長度單位教學又是起始課,學生掌握得好不好,將直接影響他們以后的學習,因此長度單位的學習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俞晴.關注觀念建立豐富體驗過程\[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4(10).

      [2] 焦肖燕.整體把握 系統(tǒng)建構\[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13(6).

      猜你喜歡
      長度單位測量
      鳴謝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1米的長度
      填單位 要推敲
      看錯單位
      協(xié)辦單位
      愛的長度
      怎樣比較簡單的長度
      測量
      不同長度
      南丰县| 全州县| 长岛县| 牙克石市| 荃湾区| 菏泽市| 法库县| 夏河县| 鄄城县| 滨海县| 巴青县| 颍上县| 建始县| 黄大仙区| 庆城县| 静安区| 遂宁市| 五寨县| 饶平县| 时尚| 绩溪县| 鲁甸县| 景东| 鄂托克前旗| 隆昌县| 兴化市| 开平市| 鸡泽县| 龙江县| 灵璧县| 濮阳市| 雷州市| 呼和浩特市| 莱阳市| 浪卡子县| 丁青县| 神木县| 财经| 城固县| 普宁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