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紅軍
如果把小學語文教學看作一串串連在一起的珍珠的話,它在各個年段的教學重點是不一樣的——低年級重在字詞,高年級重在篇章,而作為承上啟下的中年級階段,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段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為高年級篇的訓練打好基礎。那么中年級段的訓練要達到怎樣的要求呢?作為段式訓練的起始年級——三年級又該怎么做呢?
一、確立段式概念
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段式教學,就像一年級同學剛剛接觸拼音一樣,需要手把手的教學。因此,教學時,我們首先要能幫助學生建立“段式”概念。
以《北大荒的秋天》(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課)第四小節(jié)教學為例。這一課的段式訓練是進入中年級以后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段式訓練,而且訓練的內(nèi)容是中年級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段式——總分段式。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該段時是這樣指導的。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話,看看這段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用橫線把這句話畫出來。
師:你知道這句話中的中心詞是哪個嗎?那么作者是抓住什么寫出“原野熱鬧非凡”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作者是抓住“大豆、高粱、榛樹”寫出“原野熱鬧非凡”的。(鼓勵學生說具體)
師:大豆真的會笑,高粱真的會演唱嗎?(不會)那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呢?
…………
師:同學們,你看,作者就是抓住原野上的“大豆、高粱、榛樹”具體寫出了原野的熱鬧非凡??梢钥闯銮懊孢@句中心句是總的描寫(板書“總”),后面兩句話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板書“分”),這樣的段式結構我們就把它叫作“總分段式”,跟老師讀兩遍。以后你們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學著運用這樣的寫法。下面我們來合作讀讀這段話,你覺得可以怎么讀?(在學生的安排下進行朗讀)
這段教學先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數(shù)句開始,再引導學生從這些句子中找出中心句中心詞。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后面幾句話是怎樣具體描寫“熱鬧非凡”的,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指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方法是學生樂于也易于接受的。這樣的指導,讓學生不僅深入地理解了這一段的內(nèi)容,而且學會了分析自然段的方法,掌握了“總分段式”,是真正的“授之以漁”。
二、明確段式結構
三年級中出現(xiàn)的承接段式是段式訓練中的一個難點,這種段式結構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來排列句子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如果指導不好,學生會如墜云霧,不知所以。
以執(zhí)教《臥薪嘗膽》(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2課)第二小節(jié)為例。
師:快速瀏覽課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國兵敗會稽之后,身為國王的勾踐做了什么決定?
…………
師:我們再來看這一節(jié),看看有幾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能調換句子順序嗎?(事情的發(fā)展順序)這樣按事件發(fā)展順序一層一層地往下寫的段式,就叫作承接段式,這種段式在寫人、記事、狀物的課文中很常見。
教學承接段式應抓住句子內(nèi)在聯(lián)系去理解內(nèi)容,理清順序。教學第一步可以從內(nèi)容入手進行提問:“這段有幾句話?每句寫什么內(nèi)容?”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掌握前后承接順序奠定基礎。第二步畫出重點詞句,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以便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承接順序。第三步討論這些詞前后有什么聯(lián)系,能否對換,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段落尋找內(nèi)在聯(lián)系。第四步教學,學生能在理解段式的基礎上,明白承接段式的結構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不能隨意對換,同時也懂得表達事物一定要按順序的道理。只有這樣恰當引導,巧用方法,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承接段式。
三、強化段式概念
三年級的段式教學,重點就是總分段式和承接段式,很多內(nèi)容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重復。教學的時候,我們切不可把每一次的段式訓練都當作新知來教,而應該由扶到放,注重訓練,讓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之中鞏固各種段式結構,從而不斷強化段式概念,真正掌握各種段式結構。
以《“東方之珠”》(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4課)第五小節(jié)為例,“總分段式”的指導我們在第二單元就已經(jīng)學習過,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該段時是這樣指導的。
師:同學們,讀著這段文字,你想起了哪段段式相同的文字?
生:“原野熱鬧非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師:那你能給大家分析一下這段話嗎?
生:這段話是總分結構,是圍繞“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來寫的。分別寫了港灣里的燈光和馬路上的車燈。
…………
師:關于香港的燈,老師這兒還有一段描述。
(出示: 。山上有燈,街上有燈,建筑物上有燈。每一盞就像一顆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們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著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
引導學生加上中心句去體會,明白總分段式中心句可以放在開頭也可以放在結尾,從而更好地掌握段式概念。
四、掌握段式訓練
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三年級中一些極好的范文是學生習作的典范。而一系列的段式教學,歸根到底就是指導學生的寫。只有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練寫,才能真正掌握某種段式。
以《石榴》(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6課)第四小節(jié)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時是這樣做的。
師:石榴成熟了,我們趕快動手摘一個吧?。ń處熌贸鍪孪葴蕚涞氖瘢?/p>
“瑪瑙”見過嗎?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它?“晶瑩透亮”,作者把石榴子兒比作瑪瑙,多么形象啊!
師:“緊偎”是什么意思?你們會做這個動作嗎?同桌來做一做緊偎在一起的石榴子兒的樣子。真是可愛的、親密無間的石榴子兒,把“緊偎”這個詞語給石榴,這也是一個——擬人句。
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
師:哇!這石榴子兒真是太可愛、太誘人啦!想不想嘗一嘗?大家取幾粒嘗嘗。你嘗到了什么味道?你能把這種味道讀出來嗎?
師: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吃起來,這石榴都是那樣誘人,讓我們咽一口口水,再來讀讀這段話。讀到這兒,讓我又忍不住想起作者的話(齊讀第一小節(jié)),這兒的石榴這么好吃,怎能不馳名中外呢!
師:同學們,秋天不僅是石榴成熟的季節(jié),也是橘子、蘋果、柿子等水果上市的季節(jié)。拿出你準備的水果,仿照作者寫石榴的方法來寫一寫,別忘了先要看一看,摸一摸,最后還可以嘗一嘗,更別忘了學著用上比喻句、擬人句喲!
很多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只注重分析,而忽視了寫的訓練。有的時候就算在預設中考慮到了寫,真正到了課堂上卻根本沒有時間給學生寫,從而使寫的訓練形同虛設,變成了走過場。
實踐證明,要提高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實效,必須抓住“段式訓練”,將段的“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緊密結合,“分析”“練筆”不分離,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段式訓練的效果,為高年級的篇章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周城小學副校長,常州市語文優(yōu)質課評比二等獎、溧陽市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