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國偉,胡麗云(江西省南昌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溫清飲加味治療尋常性銀屑病臨床觀察
龔國偉,胡麗云
(江西省南昌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200)
[摘 要]目的:觀察溫清飲加味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復方青黛膠囊治療,實驗組采用溫清飲加味治療。結果:總有效率和安全性實驗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實驗組治愈14例中無復發(fā),對照組治愈12例中復發(fā)3例,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溫清飲加味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安全有效。
[關鍵詞]尋常性銀屑?。粶厍屣嫾游?;對照治療觀察
銀屑病是一種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都相對較高的慢性皮膚炎癥性疾病,有容易反復、遷延難愈等特點,臨床治療的難度較大,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研究采用溫清飲加味治療尋常性銀屑病,臨床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齡18歲~67歲,平均(48.6±11.6)歲;病程2年~5年,平均(3.7±1.5)年。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尋常性銀屑病,符合《皮膚性病學》相關診斷標準。按照入院順序單雙數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44.5±12.1)歲,平均病程(3.4±1.2)年;實驗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7.7±14.1)歲,平均病程(4.1±2.4)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 2002 年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辨證屬血熱證。主癥:新皮疹不斷出現(xiàn),以丘疹、斑丘疹為主,疹基底皮膚顏色鮮紅,刮去鱗屑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次癥:初發(fā)或復發(fā),可有不同程度瘙癢,心煩,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數。 具備以上主癥及次癥 2 項以上者,可診斷為該證型。
納入標準:①符合尋常型銀屑病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yī)銀屑病血熱證診斷標準;③年齡10~65歲;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年齡在10歲以下及65歲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對消銀湯(天江顆粒劑)及克銀丸過敏,或對藥物成分過敏者;④關節(jié)型、膿皰型、紅皮病型銀屑病;⑤近兩周內服用過類固醇藥物和(/或)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和(或) 1 周內服用過維甲酸類藥物或外用過類固醇制劑; ⑥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
對照組口服復方青黛膠囊(山西醫(yī)藥控股集團天寧制藥廠生產,批號Z20010157)4粒,每天3次。
實驗組用溫清飲加味。梔子9g,黃柏6g,川芎9g,黃連6g,地黃18g,芍藥18g,當歸18g,黃芩6g。血瘀型加穿山甲6g,三棱10g,雞血藤5g,地龍8g,丹參10g,莪術12g;血燥型加天花粉8g,天冬6g,麥冬10g,玄參5g;血熱型加青黛6g、板藍根10g,石膏5g,丹皮8g,紫草9g、水牛角9g;靜止期加丹參6g,三棱8g,莪術6g;進行期加丹皮、土茯苓、金銀花。日1劑,用水煎服,分3次給藥,連續(xù)治療2個月。
兩組同時外用角質剝脫劑和皮膚潤滑劑,清除皮損的鱗屑,緩解瘙癢、保護皮膚免于裂開疼痛,常用的角質剝脫劑如2.5%~10%水楊酸軟膏,低濃度用于銀屑病進展期,高濃用于靜止期,均以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統(tǒng)計結果。
根據上海市銀屑病防治研究協(xié)作組頒布的銀屑病療效評定標準為臨床療效評定依據,治療2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依據皮損情況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判:頭部(C),皮損占體表面積的 10%(=0.1);上肢(MS),皮損占體表面積的 20%(=0.2);軀干(T),皮損占體表面積的30%(=0.3);下肢皮損占體表面積的 40%(=0.4)。PASI 評分=頭部面積分×頭部嚴重程度分(D+E+I)×0.1+上肢面積分×上肢嚴重程度分(D+E+I)×0.2+軀干面積分×軀干嚴重程度分(D+E+I)×0.3+下肢面積分×下肢嚴重程度分(D+E+I)×0.4。治愈:臨床治療后損害現(xiàn)象完全消失,PASl 評分減少 95%以上。顯效:臨床治療后皮損癥狀消退率高于60%,PASI評分減少70%~94%。好轉:臨床治療后皮損癥狀消退率高于30%,PASl評分減少 50%~69%。無效:臨床治療未達到上述臨床診斷標準,PASl 評分減少小于50%,甚至有所惡化。隨訪6個月,統(tǒng)計治愈患者復發(fā)情況。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安全性分析。實驗組中,5例治療2d后發(fā)生食欲降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癥狀,未經特殊治療3d后癥狀自行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對照組中,8例治療后出現(xiàn)皮膚干燥、口干等不良反應癥狀,經相應臨床治療后癥狀消失,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6%。兩組安全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 A S I評分。實驗組治療前P A S I評分結果為(13.14±2.3)分,治療后PASI評分結果為(2.01±0.02)分;對照組臨床治療前PASI評分結果為(13.31±2.5)分,治療后PASI評分結果為(7.43±1.10)分,治療后兩組PAS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訪情況。隨訪6個月,實驗組治愈14例,復發(fā)0例;對照組治愈12例,復發(fā)3例,復發(fā)率25.0%;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銀屑病屬中醫(yī)“白疕”范疇。尋常型銀屑病是一種難治性皮膚炎癥性疾病,且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誘發(fā)機制和病理原因仍然未形成統(tǒng)一認識,相關影響因素較為復雜。溫清飲出自《萬病回春》(明代醫(yī)學家龔廷賢所著),溫清飲一方,其主要成分包括黃柏、山梔子、芍藥、當歸、川芎、地黃、黃連、黃芩等,能夠起到養(yǎng)血清火、調營解毒的作用[1]。研究結果可知,溫清飲加味中,川芎、當歸能夠補血潤燥;生地黃、赤芍滋陰涼血;梔子、黃柏、黃芩、黃連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能夠清血中之熱,解遍身之熱。諸藥合用,能夠達到養(yǎng)血和營、清熱解毒的功效[2]。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溫清飲可發(fā)揮明顯的免疫抑制效果,方中的川芎、芍藥及當歸等均可對表皮細胞的增殖發(fā)揮有效抑制作用,臨床中,溫清飲多用于皮肌炎、口腔疾病、糖尿病及皮膚病等諸多疾病的治療。
綜上所述,溫清飲加味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具有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王倩,李元文,馬一冰等.中藥內服聯(lián)合中藥熏蒸療法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10(5):706-707.
[2] 張江安,于建斌.銀屑膠囊聯(lián)合阿維 A 膠囊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3):279-280.
[中圖分類號]R275.98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534-02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