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紅進
海德格爾說,語言是我們存在的家園。而中華文化印證下的中國漢字,就是我們民族文化棲息的精神家園。詞語就是這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有溫度的,充滿形象與意蘊。小學生學習語言,不妨讓他們先從詞語入手,通過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寫、像模像樣地仿,進入詞語美妙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意蘊,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一、“讀”占鰲頭,觸摸詞語的溫度
張?zhí)锶粝壬岢?,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個學段都有“朗讀”的要求,且逐步提高。讀也是快速理解詞語的不二途徑。用朗讀拓寬詞語擁有的意義,用朗讀綻放詞語包含的意蘊,用朗讀釋放詞語裹挾的情感。這些拋開僅限于會讀、會認的外顯形式的朗讀,賦予了詞語新的內(nèi)涵,將成為提升學生獨特審美能力的有效舉措。
請看教學片段《富饒的西沙群島》。
師: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隨著學生的閱讀尋找,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這樣幾句話。
(1)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
(2)遍地都是鳥蛋。
(3)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
師:讓我們仔細來讀這幾句話,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這里是鳥的天下?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各種、遍地、厚厚。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
教師指名讀。
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朗讀只限于正確發(fā)音,而不能體現(xiàn)文本欲想表達的意蘊。教師范讀后,問:你們聽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樹林的鳥非常多,樹林好像是它們的家一樣。
生:我聽出了這里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鳥蛋,這里有,那里也有。
生:我感覺到鳥糞真是太多了,但這說明鳥兒們都是健康的。
師:這些都是用眼睛看才能感受到的,你們是怎么聽出來的?
生:老師在讀這些詞語的時候,語氣都昂上去了,我們就好像看到了一樣。
師:是啊!一樣的詞語,只要你用自己的感受來讀,就會讀出不一樣的意境。請你也讀讀這些詞語,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這里多么熱鬧。
學生首先讀詞,接著朗讀全段。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從整段文字中剝離出最具價值的重點語句,繼而摘取重要詞語,最終讓學生的視線停留在文本中的核心詞語上,通過對詞語本身詞義的了解、教師對這些詞語的朗讀處理,增強了對詞語的領(lǐng)悟,提升了對詞語的敏感度。最后,通過對包括詞語在內(nèi)的句子、段落的真情回歸朗讀,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
二、創(chuàng)意練寫,感受詞語的意蘊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沒有寫的詞語教學,就失去了詞語教學的核心靈魂。所以,一定要將寫貫穿詞語教學的始末。但必須強調(diào)的是,這里的寫絕不意味著要學生千篇一律地、重復(fù)地、機械地寫,僅僅讓寫停留于識記字形的低層面。而是要通過學生的寫,將學生的自我心智與詞語有效且高效地結(jié)合起來,在學生邊寫邊記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邊寫邊思,邊寫邊悟。
請看教學片段《歡樂的潑水節(jié)》。
教師出示兩行詞語:
趕來 歡呼 祝福
笑容滿面 敲著 潑灑
師:誰來讀讀這兩行詞語,你們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讀后,教師指名學生讀。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些詞都是寫人物的。
師:對??!請大家再讀讀,這些詞語都是寫哪些人物的?
學生再次讀詞語。
生:我發(fā)現(xiàn)第一行都是寫傣族人民的,而第二行都是來形容周總理的。
師:大家的發(fā)現(xiàn)非常準確。請拿起你們手中的筆,還要用上心中的筆,靜靜地寫寫第一行生字。
學生練習寫。
師:說說你在寫第一行詞語的時候所想到的景象和感受。
生:我在寫“趕來”這個詞語的時候,好像看到了傣族人民從各個不同的方向趕到了這里,有的人就差要跑起來了。
生:我在寫“歡呼”這個詞語的時候,好像聽到了人們大聲歡呼的聲音,還有潑水的聲音,人們好高興啊!
生:我在寫“祝福”的時候,感受到人們在心底默默地為總理祝福,非常真誠。
第二行詞語教學同上。
師:你看,因為同學們用心寫字,所以才會有這樣深刻的感受。
詞語并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它往往包含著作者獨特的情思。遺憾的是,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學生對詞語的領(lǐng)悟能力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師將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孤立在一個獨立的世界中。即便放置在一個特定的語境中,若學生對詞語形式本身尚無領(lǐng)悟,體驗文本情感則是空中樓閣,無從談起。這個案例中,教師從文本中精心挑選能夠反映人物特點的詞語,通過學生即時的書寫,讓他們?nèi)谌氲轿谋臼澜缰?,感受人物的?nèi)心。這種詞語與文本內(nèi)容同構(gòu)的方式,提升了詞語教學的有效性。
三、語用為本,習得詞語的密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闭Z文課程是語言搭建的城堡。語言本身既是工具材料,又是學習的本身。學生憑借一篇篇情感豐富的文本,跳入語言的海洋中,和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振,獲得美的熏陶與人文的滋養(yǎng)。同時,又能嫻熟地運用語言習得得體的說話與表達方法,語言與自身生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生命中獨特的成長密碼。
請看教學片段《爬山虎的腳》。
出示一組詞語:漾起、巴住、緊貼。
師: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組詞語,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學生朗讀。
師:請用手勢做做“漾起”,它是什么意思?
一學生伸出一只手,在空中擺動,作水波蕩漾狀。
接著教師讓學生繼續(xù)運用手勢在墻壁上演示“巴住”“緊貼”。
師:你能根據(jù)這三個詞語,將爬山虎是怎樣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情景說清楚嗎?
在學生練習說之后,老師指名學生上臺演說。
這個教學案例將學生的動作引入到對詞語的理解運用中來,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手勢介入下體驗著爬山虎逐漸一步一步向上爬行的過程。這樣的方法,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更提升了語言的準確性。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還以這三個詞語為切入點,引導(dǎo)學生串聯(lián)整個文本。教師依托文本循著一條整體線索,讓文本在一貫的統(tǒng)籌中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具有較強的交流表現(xiàn)欲望。作為語文教師,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激活、保護學生的這種欲望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shè)各種語境讓學生調(diào)動原始的語詞儲備,在說與寫的磨煉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關(guān)注文本中的詞語,通過讀、寫、用等方式,激蕩起一圈圈情感的漣漪,豐富孩子的心靈,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