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玉珍
摘要: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思想品德課任務重大,不僅要教給學生課本上的基本知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分析的能力,能夠將思想升華,提高思想覺悟。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激學、以德誘學,促使學生愛學、學會、用好思想品德課的知識。提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既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要求;也是當前擺在政治教師面前急需解決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課題。本文就是針對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這一課題作出簡單分析。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教師;德育功能;素質;合作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045-02
長期以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比較注意狠抓雙基,重視科學知識的整體性,強調知識掌握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順序漸進,但對于確立學生的政治素質、培養(yǎng)道德品質、發(fā)展能力等方面比較忽視,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其實質就在于忽視了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屬性,把它僅僅看成一門文化知識課,而且還忽略了其他的教育途徑的作用,如班、團、隊的組織活動、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家庭的教育活動等,這在事實上而不是主觀上把思想品德課置于封閉狀態(tài)之中,形成單一的說教模式,這種狀況嚴重淡化和消弱了思想品德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為了適應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要求,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要切實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實行素質教育,首先應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學思想品德中的教材、課堂教學能起到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載體"作用。因此, 如何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這是廣大政治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探討的一個重大課題。下面我想就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談談自己粗淺的幾點體會:
1.思想品德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要在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yè)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yè)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yǎng)、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
2.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jù)《中學德育大綱》中規(guī)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tǒng)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讓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jù)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fā)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相互統(tǒng)一。
3.思想品德課還需要教師進行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以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合作道德為內容的教育。合作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合作中進行的。從含義上來說,"合作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個人或群體基于某種共同的利益目的,彼此經過協(xié)調而形成的相互幫助、相互依存、相互提攜和團結共進的聯(lián)合行為。"思想品德課進行合作教育,就是要對學生進行這種"聯(lián)合行為"的教育,這種教育有益于德育內容的完善,益于德育功能的強化,有益于德育對象的發(fā)展。從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素質來說,主要來自于對他們的合作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合作教育比競爭教育更重要。有人曾提出:"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由重點培養(yǎng)競爭轉向重點培養(yǎng)合作的教育"。 通過合作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質。學生學會了與人交往、與人共處、與人合作,實際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與發(fā)展的本能。這也是當今社會對他們的最基本的素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文化新人,是學校德育即思想品德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樹立"大德育"的觀念,在政治課教學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學工作,而要著眼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質。從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發(fā)來研究和思考問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因此,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重新構建各種教育途徑和教育因素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教學機制。形成一個知行統(tǒng)一而不是脫離實際的,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而不是單純灌輸?shù)?,合作、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有利于實現(xiàn)德育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新格局。
4.切實開展生動活潑、實實在在的心靈交融
理論不能束之高閣,她根植于轟轟烈烈的人民群眾的建設實踐中,才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產生厭煩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理論和實際相脫節(jié),教師置學生的疑惑于不顧而高談闊論。雖然教材在講述基本理論時,引用了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剖析,但是學生并不滿足于此。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會碰到許多矛盾,諸如代溝問題、好心惡報問題、不正之風問題等,當自我陷于苦惱之中而不得其解時,企盼能從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得到比較滿意的解答。另外,黨和國家的重大舉措,在社會上都會引起民眾的議論、觀點不盡相同,學生的所見所聞會帶來種種疑慮,也企盼教師能夠解惑。如果教師回避這些問題不予解答,就會導致學生思想上的讀書無用論。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高談闊論的空洞說教方式,時時處處了解學生的思想脈膊,針對學生的思想疑惑,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深入細致、入情入理的解答,既使學生所持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應給予申述、辯解的自由和余地,不壓制,不諷刺,以理服人,解除學生的思想疑惑,改變其錯誤的觀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生動活潑的實實在在的心靈交融,是增強理論信度和感染力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