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紅
摘 要:課堂因學生而精彩。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tài),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張揚個性,充分展示,體驗成功和快樂,收獲成長。本文主要通過闡述聽《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指出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也舉例說明老師是怎么樣讓課堂充滿生命力的。
關鍵詞:關注;學生;構建;生命;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我和張老師一起去參加黨睦鎮(zhèn)黨北中心小學的同課異構活動。本次同課異構的題目是《去年的樹》。兩節(jié)課設計大同小異,都是按照“品讀詞語,體會情誼—抓住對話,研讀感悟—讀寫結合,拓展升華”的教學思路進行的。這樣的設計,重難點突出,都體現了語言運用。但就兩節(jié)課的教學理念來說,我認為張老師的課能以學生為本,站在兒童的角度去設置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參與了實踐與體驗。獲得了生命的成長。
課文的刻骨銘心之處在于鳥兒的尋找,鳥兒三次尋找樹,在一次次尋找中,情節(jié)向前推進。形成內在的動感、心靈的沖擊,深處的悲劇體驗感逐層強化。這正是文章的重難點所在。
一、形式多樣,讀中感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在第一板塊教學時,兩個老師都抓住了重點詞語“天天”,但張老師卻能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去讀中感悟鳥兒和樹的深厚情誼。如“當冰雪融化的時候,鳥兒——”“當黃葉飄落的時候,鳥兒——”這樣設置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孩子們也隨著老師的創(chuàng)設情境入情入境地讀了起來。
在教學第二板塊鳥兒和樹分離時, 第一位老師采取直接出示句子,而張老師能聯系實際,進行角色體驗。讓學生想象如果要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分離了,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孩子們自然會想到悲傷、難過。那鳥兒和樹分別時會說什么?怎樣說呢?孩子們自然會把悲傷難過的心情融進朗讀中。
課文寫鳥兒尋找的三次對話,是課文的重點。兩位老師在讀的形式上都采用自由讀、齊讀、分組對讀、男女同學分角色讀,讀的層次性和指向性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在讀的內涵上,張教師能不斷地引發(fā)同學們思考人物對話時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和內心情感,并不時地采用師生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手段,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
二、讀寫結合,拓展升華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童話的行文留下了大量空白,這成就了本文淡然、內蘊的風格,也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讀寫切入點。在教學鳥兒三次找樹的句子時,鳥兒的三次詢問一次比一次著急,一次比一次傷心。但課文中卻沒有寫出尋找的過程和尋找時的心情。這時張老師就通過設置這樣的教學活動來具體指出其心情如何:小鳥 地問:“ ?!弊寣W生體會小鳥的傷心和難過。在孩子們讀出小鳥的著急語氣和體會出小鳥的傷心后,張老師接著追問:“大家想一下;小鳥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時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了,有的說狗、有的說狼,有的說狐貍……最后在教學小鳥找到大樹時,張老師又問:“看著燈火,你想對小鳥說些什么?”讓學生充分想象,引導學生想象小鳥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走近角色,體驗情思,獲得感動,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教學最后,張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練習。通過自主寫話:“我想對小鳥說 ;我想對大樹說: ;我想對伐木工人說 ;我想對……”這樣的設計,使課堂成為開放的空間,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平臺,并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的前提下富有個性、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題得到了升華,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我的課堂我做主?!弊寣W生成為課堂的主宰,我們的課堂才會煥發(fā)生命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楊 莉,唐 濤.低吟淺唱讀衷情, 千回百轉筑思維——賞析特級教師王崧舟的《去年的樹》[J].四川教育,2015,(9).
[2]胡華杰.言意兼得與精神飛揚——王崧舟、周益民《去年的樹》教學片斷賞析[J].小學語文教師,20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