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安
摘 要:對于我國的大量中職學生來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并不十分了解,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就在于提高中職學生在這方面的認識。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中職學校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課程實踐是短板,傳統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其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0-0021-01
一、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的現狀
1.教學模式脫離了學生實際
目前,我國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比較傳統,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在其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甚至會產生反感。因此,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實際脫離,導致的最明顯后果就是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
2.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對于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學科來說,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這就要求其教學的方式要多樣化,而且還必須有一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然而,通過調查表明,在我國大多數中職學校,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基本都是照本宣科,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對一些社會熱點現象也沒有較好的分析和討論。同時,整個教學課堂都是由教師主導,很少讓學生自己思考和交流,造成的問題就是課堂缺乏思想的碰撞,從而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3.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
在完成經濟政治與社會的實踐課程教學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現在存在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其考核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在這種考核體系下,無法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所熟悉的考核方式,基本就是閉卷考試,讓學生完成一定的試題即可,這其實只考查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應試能力,并沒有反映出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同時這也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強化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
為了提高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實踐教學的水平,一方面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培養(yǎng)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興趣出發(fā),調動學生多關注實時新聞的興趣,同時不斷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2.恰當安排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我國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的課程實踐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問題嚴重,針對很多中職院校不愿意安排實踐教學課等現象,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教師首先應該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恰當地設計其課程實踐教學,尤其是在校外開展社會實踐,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3.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
經濟政治與社會所包括的內容很廣,有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這就決定了其實踐課程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诖?,中職學校完全有條件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第一,由教師引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踐活動。中職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小組合作一起設計出最優(yōu)的實踐方案,這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實踐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第二,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樣式,既可以是社會公益活動,也可以是友誼比賽活動,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自己明白其職責,順利完成實踐活動。第三,在完成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后,還需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經驗和結果,對于學生的活動書面總結,教師應該多給予肯定的評價,同時教師通過整合學生的反饋意見,為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積累經驗。
綜上所述,經濟政治與社會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由于這門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必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針對其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擺在首位,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因此,筆者通過經濟政治與社會實踐教學,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在此有必要介紹其教學現狀,并提出相關意見,旨在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陳曉星.加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實踐性研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5).
王緒軍.情境教學法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分析.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