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慧
摘 要:任務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任務為基礎,強調(diào)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實際操作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中的課文為例,闡述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希望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大學英語教學;實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0-0038-02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從而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們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穎的、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任務為基礎的任務型教學法也越來越受到外語教學界的認可。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理念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一種以任務為核心單位計劃、組織語言教學的途徑[1]。任務型教學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給學生分配具體的任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在不斷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學”。
Willis在其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書中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框架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前任務階段(pre-task)、任務環(huán)階段(task-cycle)和語言聚焦階段(language-focus)。[2]前任務階段主要由教師向學生介紹話題和任務,幫助學生熟悉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環(huán)階段由三部分組成:任務段(task)、計劃段(planning)和報告段(report)。首先,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接受任務,教師要確保每組學生都已理解任務的目標;其次,各小組針對各自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如何完成任務,如何向大家呈現(xiàn)完成的結果;最后,由各小組推薦一名成員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大家呈現(xiàn)任務的結果。在整個任務環(huán)階段,教師要起到掌控和監(jiān)督的作用,鼓勵學生使用已掌握的語言一起交流討論。語言聚焦階段又分為分析(analysis)和操練(practice)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討論和查閱相關資料對單詞、詞組和句子結構等語言知識進行分析,并通過相應的練習來實現(xiàn)對語言現(xiàn)象的實際操作。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許多教師仍然采用“滿堂灌”“一言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們往往過多地關注課堂上單詞的講解、語法和句子的分析,要求學生們在課上記筆記,課下背誦并做一定的練習來鞏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不停地進行“輸入”,而學生一直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有“輸出”的機會。這種單一的、靜態(tài)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出現(xiàn)看手機、睡覺等現(xiàn)象。學生很少有語言實際操作的機會,語言技能難以得到真正發(fā)展,因而很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目標。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實例分析
筆者參照Willis提出的實施任務的三個步驟,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Text A“A Woman Can Learn Anything a Man Can”為例,分析任務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以供參考。
1.前任務階段(pre-task)
本單元的主題是“Women, Half the Sky”(女人,半邊天)。在授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四組,要求四組學生分別從政治、科學、機械及太空這四個通常認為只有男性從事的領域,分別找出一個女性代表人物,制成圖文并茂的PPT。上課時,教師先放一段關于本單元主題的演講視頻,接著提出問題:How were women treated in the past and how are they treated today? 學生自由討論后,選出兩名學生回答問題,繼而引出Text A 的主題:男人學得會的,女人也學得會。接著由四組學生派代表分別舉出所分配任務的例子,每組學生在PPT上先用文字呈現(xiàn)該人物的主要事跡,然后給出相關圖片讓其他學生說出該人物的名字。隨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們的例子總結女性在地位和權利上的改變。
2.任務環(huán)階段(task-cycle)
在任務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文章的結構,將學生分為三組,針對每組所分配的目標段落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并挑選出各目標段落的重點知識,要求各小組總結出問題的答案,并對各語言點進行詳細分析。
任務開始,各小組成員交流各自對所分配目標段落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問題的答案。教師在學生討論階段應該鼓勵學生使用目的語進行交流,必要時可以給學生提供語言建議,幫助學生完善表達。負責講解的學生會將所講重點羅列出來,在小組其他成員的支持和幫助下,用目的語組織講解思路。
在報告環(huán)節(jié),由各組代表對小組任務的結果進行匯報,其他同學要做好筆記并評判問題答案的正確性。教師在這個階段要記錄下各組學生的優(yōu)點和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錯誤,在學生完成報告后逐一加以評價,并肯定學生的成果,增強他們完成下次任務的信心。
3.語言聚焦階段(language-focus)
通過任務環(huán)階段的活動,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內(nèi)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語言聚焦環(huán)節(jié)便進行語言點的分析和相關的鞏固練習。
教師讓各小組代表對所負責段落的語言點進行講解,講解者可以對其他學生進行提問,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第一小組講解的語言點之一是讓步狀語從句,講解者在講解完相關知識后讓其他學生找出文章中的讓步狀語從句,檢查并加強了學生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在講到“credit”一詞時,該小組給出了五個不同的句子,讓其他學生根據(jù)語境判斷該詞的不同含義,加深了學生對“credit”一詞的理解。其他小組的成員也可以提出疑問,由該小組發(fā)言人或其他成員進行解答,教師在學生實在解答不出時可以給予提示,幫助其完成任務。在各組對語言知識進行分析之后,教師要對各組的講解做出總結與評價,并對各知識點的不完善部分做出補充。
在語言分析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根據(jù)不同小組的目標段落設計出了不同的練習。例如,第一部分的練習是Blanks filling, 讓學生把給出的各個句子的信息補充完整。第二部分的練習是True or False, 讓學生判斷所給句子的對錯,對于錯誤的句子要給出正確的表達。第三部分的練習是Discussion, 根據(jù)此部分的內(nèi)容設計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們討論后用目的語回答。最后,教師在PPT上呈現(xiàn)出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在每幅圖片旁邊給出相關的語言提示,讓學生們根據(jù)所給信息復述課文。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語言操練,教師檢查了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任務型教學”體現(xiàn)了外語教學從關注如何教到關注如何學,從教師為中心轉為學生為中心,從注重語言本身轉到注重語言習得與運用[3]。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在本單元的實例分析證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自然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魏永紅.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Willis, Jane.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Boston: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