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鉤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下跪
□ 吳 鉤
晚清的康有為曾在《擬免跪拜詔》中,對跪拜禮的流變作了一個扼要的回顧:“(先秦時)天子為三公下階,為卿離席,為大夫興席,為士撫席。于公卿大夫拜,皆答拜”;“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乃立,元乃跪,后世從之”。
康氏身處的那個時代,跪拜禮原來所包含的向?qū)Ψ奖磉_(dá)禮敬與尊重之意已經(jīng)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賤之意則日益凸顯出來。難怪康氏的朋友譚嗣同要猛烈抨擊清王朝:“繁拜跪之儀以挫其氣節(jié),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書之禁以緘其口說,而文字之禍烈矣。”
跪拜禮的變遷,絕不僅僅是禮儀流變,背后其實是時代精神蛻變的投影。清人跪得那么殷勤、歡快,無非是士風(fēng)的退化。如果我們?nèi)ケ容^宋代與清代的精神風(fēng)貌,便會發(fā)現(xiàn)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币缶鳌芭c士大夫共治天下”。至于廷爭面折之事,更是不勝枚舉。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經(jīng)全無宋人風(fēng)骨,竟以獲得在圣上之前自稱“奴才”的待遇為榮。一名清初的士子觀察到,“邇來士大夫日賤,官長日尊,于是曲意承奉,備極卑污,甚至生子遣女,厚禮獻(xiàn)媚,立碑造祠,仆仆跪拜,此輩風(fēng)氣愈盛,視為當(dāng)然,彼此效尤,恬不為怪”。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說了。
宋代的平民見官,盡管也講尊卑有序,但大體上還可以維持尊嚴(yán),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長,常抓著官府的短處不放。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見官得先跪拜叩頭,老百姓向衙門呈交訴狀稟詞,都以“蟻”或“蟻民”自稱,官府稱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蟻”。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現(xiàn)得如此卑賤,只怕是前所未見的。
因為跪拜禮已經(jīng)被賦予了強(qiáng)烈的自示卑賤的內(nèi)涵,康有為才想替光緒皇帝寫《擬免跪拜詔》。
(摘自《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