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癥狀,在各個年齡的人群中都很多見?!拔该洝笔侨藗兛陬^上的一個通俗叫法,中醫(yī)學(xué)把它稱為“心下痞”?!靶南隆辈皇侵感呐K的下方,而是指上腹部,也就是胸骨下端劍突下的腹部,老百姓通常說這個部位是胃的部位。痞的意思是脹滿,不通暢,堵塞的感覺。
絕大多數(shù)胃脹都產(chǎn)生于胃病,最常見的原因是胃動力不足、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潰瘍等。按照中醫(yī)學(xué)的看法,胃脹的主要原因是胃氣不降。胃氣的正常運行方向是向下的,往下運行叫做“降”,“胃氣以降為順”。胃氣如果能夠正常往下降,就不會出現(xiàn)胃脹;如果胃氣不往下降,不往下走動,壅滯在心下,就會出現(xiàn)胃脹。
胃氣不降的原因很多。胃里面有寒氣、熱氣、濕氣或者有水飲、未消化的食物,都有可能引起胃氣不降。脾與胃的關(guān)系最密切,脾的運化功能有助于胃氣往下降。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低下,胃氣也可能隨之不會很好地往下降。中醫(yī)學(xué)把這種情況叫做“脾胃不和”。另外,小腸、大腸的氣在正常情況下也是要往下降的。如果小腸、大腸的氣不能順利地往下降,胃氣想往下降也會降不下去。腸道的氣走在前面,胃氣走在后面;前面的氣走不動,后面的氣也走不動。還有一種情況,肝氣和膽氣的郁結(jié)也會導(dǎo)致胃氣不能很好地往下降。凡此種種,都可能引起胃脹。
所以治療胃脹的主要方法是降胃行氣,香砂消脹湯是我在臨床上常用的一個方劑。
方藥:木香、砂仁、枳實、厚樸、黃連。
方解:木香與砂仁、枳實與厚樸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兩個“藥對”,它們都是辛味的。辛味具有行走的特性,所以它們進到胃里面以后,就能夠讓胃氣走動起來,也能夠讓小腸、大腸的氣走動起來,產(chǎn)生胃腸動力作用。這4種藥物,尤其是枳實、厚樸不僅能讓胃腸之氣走動起來,而且由于具有降下特性,所以它們能讓胃腸之氣向下走動。黃連是苦寒的,能夠降胃氣、清胃熱、去胃濕。5味藥物配合,具有良好的消除胃脹的功能。這個配方來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李東垣是歷史上最杰出的脾胃病專家。清代的《醫(yī)宗金鑒》將李東垣的這一治療經(jīng)驗總結(jié)為“痞脹香砂連枳樸”。痞脹說的就是胃脹。
注意:需要說明的是,有一些人訴說胃脹,其實不是胃脹,而是由其他器官病變引起的上腹部脹滿,如慢性肝病、膽囊病、慢性胰腺病變都可能引起上腹部脹滿,甚至以上腹部脹滿為主訴癥狀,這樣的“胃脹”不是簡單的降胃行氣可以治療的。
最后提醒一句,容易胃脹的人須要注意,平時不可以吃太難消化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宜多吃。平時要節(jié)制生食和寒涼的食物;溫?zé)岬氖澄?、熟食容易消化,寒涼的食物、沒有做熟的食物不容易消化。還有,每餐食物也別吃得太多、太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