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成
讀《行動之后,才有觸動》有感
——“二月廬”班名誕生記
□段云成
▲富永杰 攝
班如其名,我覺得一個班級有一個好名稱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的班名。正在迷茫之時,《新班主任》2015年第4期一篇名為《行動之后,才有觸動》的文章映入我的眼簾——面對“當我們設計的集體活動充滿嚴肅性的時候,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這個問題,作者給出的方案是:“全員參與,刷存在感”“人盡其才,找成就感”“留下印記,造歷史感”三管齊下!這篇文章如一盞明燈,為我的班級命名之路指明了方向。
“全員參與”,所以我首先請教于生。大家果然都熱情高漲,你一言我一語,只是因為意見不太統(tǒng)一,一位說完另一位推翻,一節(jié)課下來也沒搞定班名。最后,同學們集體委托我來決定,為班級取一個既能銘志又能寄情的好名字。
緊急關頭,我腦中靈光一閃,試著借用了家鄉(xiāng)名人聞一多先生的書齋名——“二月廬”。同學們大多沒聽過這個名字,紛紛向我求解。不過,我賣了個關子,請他們利用雙休日時間自行查找資料,同時積極發(fā)揮聯(lián)想,為“二月廬”這個班名作出自己的闡釋,寫成一篇周記——這不就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嗎?
第二周,翻看著整整齊齊的周記本,同學們文中的不少觀點都讓我不禁拍案叫絕,在此與大家分享一番。
第一類,從“二月廬”的本義出發(fā)。以阿雯同學為代表的少數(shù)同學這么認為:看到這個班名時,我很費解——現(xiàn)在又不是二月,為什么叫“二月廬”呢?總覺得這其中應該內(nèi)涵十足,然而我書讀得少,只能隱隱覺得它是屬于古代的名字,就像“三顧茅廬”一樣,應該是個學習、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通過網(wǎng)絡得知這是聞一多先生的書房名時,我驚奇不已,再去念念“二月廬”這三個字,味道這變了許多,似乎想象到一個書房被春風籠罩著,曖曖的陽光,透過窗臺映在書桌上,周圍能嗅到淡淡的書香,看到的是一片綠色的書海,優(yōu)美而清新,這是讀書人最渴望的學習仙境。龍游地處金衢盆地,夏天也是酷熱無比,我們教室處在樓頂最高一層,炎熱可想而知。浙江實行新高考,八月會提早開學,老師應該是希望我們找到那份屬于自己的寧靜,把教室變?yōu)椤岸聫]”,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靜下心來學習,最終考上理想的大學。
第二類,從數(shù)字“二”出發(fā)。以阿穎同學為代表的一部分同學認為,我們班是高二(22)班,“二月廬”中的“二”,“月”中的兩橫是個“二”,“廬”中的兩個點也是個“二”,這三個“二”不就是暗含我們班級番號嗎?阿沁同學還寫道:“二月廬”中的“二”說明我們班是一班之下,數(shù)班之上,兩年的堅持和努力后,我們定能取得高考的成功。其后再過兩年,我們就將年滿20歲,迎來成年季,愿我們步入大學和社會也能做到一人之下,數(shù)人之上,這是我們最美好的期望和奮斗目標。
第三類,從“二月”二字出發(fā)。阿穎認為,“二月廬”中的“二月”不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個月,也不是數(shù)量上的兩個月,實際上是特指兩年,這兩年是我們共同的經(jīng)歷,是奮斗的腳印,是成功的見證;阿諾說,“二月廬”就是要求我們做二月的種子,不因為土壤冰冷而氣餒,不因為沒有陽光而沮喪,做一顆具有上進心的種子,我們會抱團取曖,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阿云覺得,在她眼里,“二月”是一個可以團圓的時刻,因為臨近春節(jié),大家都可以在一起,聊聊自己這一年所遇到的那些事,所看到的那些人,是一個溫馨的時刻,班名的的二月就是要求我們團結在一起,為了出色的班級而努力,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地述說自己的悲傷和幸福,可以演繹自己人的人生精彩;阿珠寫道,今年的二月已經(jīng)過去了,明年的二月大家都還好嗎?以后的二月你們會去哪兒呢?阿鵬感慨,“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就意味著我們班將像春天一樣煥發(fā)出無限的活力,我們班級的成員感受著春風的吹拂與春雨的洗禮,使我們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成長起來,美好而干脆,緩慢而細膩。
第四類,從“二月廬”的全稱出發(fā)。阿擇許下豪言: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我相信我們的“二月廬”在大家一起努力下,也將成為中國學校中的名廬,在走向全國時,我都會驕傲地對他們說:我們來自龍游二月廬,歡迎你們?nèi)⒂^學習!阿雯喃喃輕語:無論社會還是學校,不公平和不和諧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快樂和美好常被踐踏,“二月廬”讓這里浮現(xiàn)的一切都是自然舒緩的,美麗動人的,沒有絲毫斧鑿的痕跡,這就是我們的“理想國”。
就這樣,“二月廬”這個班名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豐富和充實。我從同學們的每篇周記中尋找亮點,用紅筆劃出,通過批注給予高度肯定,然后對同學們的作品分類后,從各類中挑選出代表作,在班上公開誦讀。聽罷,大家再次進行討論,最終為這個班名歸納出了“寧靜、成功、團結、心屋”的共性——在形成共同內(nèi)涵的同時,又保留了同學們個人獨特的理解和期望,這不正是“人盡其才,找成就感”嗎?
好的班名在于從墻上走進學生心里,最終走向實際行動。早晨,教學樓里其他班級還人數(shù)廖廖時,我們班的同學已經(jīng)坐滿,讀誦的聲音響徹云霄;學校運動會時,我在浙江師范大學接受長達二十天的學科帶頭人培訓,同學們自主自發(fā)地分工配合,集中民智民力,贏得開幕入式一等獎和最佳精神文明班級;期中考試,我班的成績更讓人大吃一驚,六門課程中有四門的成績排名占據(jù)22個班級之首,另兩門則名列前八;在常規(guī)的紀律衛(wèi)生和行為規(guī)范評比活動中,最佳周文明班級常駐我們“家”,流動紅旗不流動。這不正是“留下印記,造歷史感”嗎?
劉鵬老師用他的文章給我一縷陽光,我感謝他;《新班主任》雜志則給我打開一扇心窗,讓我追尋陽光,樹立人生正確方面,我更感激他;《新班主任》雜志的編輯們用他們一雙雙慧眼尋找到這些靈動的文章,用一雙雙巧手助妙筆生花,讓作者的文章成為廣大讀者的最佳精神食糧,我最感謝他們!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游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