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霞
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在高考改革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試卷嚴格遵循了《考試大綱》,充分體現(xiàn)了《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命題指導思想,試題方向正確,導向明確,在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和人才選拔方面,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一、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的特點
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基本題型穩(wěn)定,總體來說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以教材主干知識為基礎,注重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范圍覆蓋4個模塊,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本課重難點。選擇題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如選擇題15題,讓考生選出“可能引發(fā)通貨緊縮的傳導途徑”,這需要考生在解讀題目所給材料的基礎上,調用已有關于通貨緊縮的相關知識,方可做出正確選擇。問答題39(2)“結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識,探究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39(3)“班級召開‘我為英雄點個贊主題班會,請就如何學習英雄列出發(fā)言要點”,側重于考查學生解讀信息、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試題貼近生活,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
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基本都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賦予試題鮮活的時代背景,緊扣時代脈搏、關注青少年健康心靈的培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社會問題與思想問題,既注重考查知識點,更重視育人。試題具有新穎、科學、規(guī)范、實用的特征。如選擇題12題,考查“互補品戰(zhàn)略”,非常實用;選擇題19題,以2016年央視春晚上以學生熟悉的《華陰老腔一聲喊》節(jié)目為背景,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使學生明白傳統(tǒng)文化要想永葆生機與活力,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該題目新穎,與書本原理緊密結合;問答題39題(1)從哲學唯物史觀角度分析網(wǎng)絡等傳媒上關于抹黑民族英雄的評價,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起引導作用。
3.關注時政熱點,凸顯國家意志、黨的意志。
目前高考以具體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時政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依據(jù)國家意志和黨的意志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選擇題13題,在國家存在養(yǎng)老金缺口較大及養(yǎng)老金貶值問題的背景下,該題考查優(yōu)化養(yǎng)老金投資組合,與時政緊密結合,體現(xiàn)國家對養(yǎng)老金保值增值的政策;選擇題14題,現(xiàn)實中,在感冒特效藥緊缺的情況下,該題將時政與經(jīng)濟常識相結合,體現(xiàn)政府對于感冒特效藥生產(chǎn)的扶持政策,雖然考查經(jīng)濟常識,卻讓學生明確國家意志;選擇題17題,以“特赦令”為背景材料,展示國家在對外關系上尤其是對日關系上的重大改變。
4.文化氣息濃厚,彰顯人文情懷。
濃厚的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是近幾年政治高考命題堅持的方向,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情感,從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2016年高考依然遵循這一原則。如文化生活考查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增進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認識,以及問答題39(2),在分析材料中關于抹黑民族英雄的評論后,提出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實現(xiàn)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結合。這些題目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及深厚的人文精神,提升了試題的文化品位。
5.考查的能力層次梯度明顯,既控制了難度,又具有必要的區(qū)分度。
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命題注重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綜合能力。
2016年的試題彰顯公平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不出怪題、偏題、敏感題,選擇題材料表述簡潔明了,題干與題肢之間邏輯性強。為適當控制難度,選擇題包括單選4題,兩兩組合題8題,題肢的設計以排錯為主,伴有排異,既控制了難度,又有一定區(qū)分度。主觀題的設問也有易、中、難的區(qū)分,在答案的設計上,也體現(xiàn)了能力層次的梯度。
二、2016年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值得商榷的地方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商榷:
1.選擇題難度偏低。
2016年高考試題選擇題總體難度偏低,尤其是第12、17、23題。預計2016年政治選擇題的滿分比率較高,這可以通過刷題實現(xiàn)目標,對于引導學生形成好的學習方法、勤于思考,無疑沒有幫助。
2.試題設問需更加明確。
問答題39(3):班級召開“我為英雄點個贊”主題班會,請就如何學習英雄列出發(fā)言要點。應具體說明從哪個知識解讀,如:“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角度等,這樣才能明確問題指向,否則答案五花八門,影響閱卷。
3.考查知識點重復。
經(jīng)濟生活4個選擇題中,第12、14、15三題從不同角度考查價格,知識點過多地集中在第一單元,這影響了知識點的覆蓋范圍。
4.主觀題答案缺乏主干知識的指導性,自由發(fā)揮較多,答案的代表性不強。
如38(2)經(jīng)濟學題,答案要點的組織比較散,且“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完全可以入題,可答案要點并無涉及。
瑕不掩瑜,2016年的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基調穩(wěn)定、有所創(chuàng)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是難易適中的高質量試卷。
三、透析高考卷對高中政治教學的啟示
1.中學教師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政治教師應不斷進行專業(yè)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拓寬知識面,不僅深化政治課的深度,而且擴展課的寬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要講透知識點,也要貫徹新課程理念,使政治課堂既嚴謹,又活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理順知識結構。
高考題的設計關注知識的整體性,尤其是問答題,要想將答案組織全面,必須對知識進行適當梳理,建立知識體系,不僅要把握每一個小的知識點,而且要把握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易碎片化,這不利于對問答題答案的組織。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既要重視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又要幫助學生構建每一課、每一單元、每一個知識模塊框架結構體系。
3.熱點問題的復習與要緊密聯(lián)系課本。
高三復習中,大部分教師都是羅列很多熱點問題,介紹其背景材料、結合四個模塊進行知識點串講,最后出幾道練習題。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對背景材料了然于胸。但高考命題往往回避各地的時政熱點,導致浪費了師生的大量寶貴時間。因此,時政熱點的復習要少而精,要與課本緊密結合,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只要胸中有理論,筆下有方法,面對任何時政題就不會驚慌。